胃痛确诊胰腺癌!警惕:胃痛不一定是胃病,还可能是胰腺出了问题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4-12-30 08:05:04

58岁的周叔在几个月前开始觉得胃痛,一开始也不严重,他也没放在心上,后来疼痛越来越厉害,他就自己去买了点胃药吃,感觉好像减轻了,也就没再管。可是,就在几天前,周叔的胃痛突然加重了,这次疼得实在是太厉害,他只能去医院做了检查。

结果,一通检查下来,周叔竟然被确诊为胰腺癌。

在日常生活中,胃痛是极为常见的不适症状,许多人一觉得上腹部疼痛,便自然而然地认为是胃出了毛病,就自行服用些胃药试图缓解。但事实上,有时候那些令人揪心的 “胃痛”,真正的 “罪魁祸首” 可能并非胃,而是深藏于腹腔后部、常被忽视的胰腺。

胰腺,这个外形狭长、质地柔软的器官,虽不似心脏、肝脏那般广为人知,却身兼数职,在人体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既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经导管排入十二指肠,助力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分解消化;又能产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重要激素,调控血糖水平,维持身体的能量代谢平衡。

胰腺引发的疼痛容易被误认成胃痛,根源在于其解剖位置与神经支配特点。胰腺位于上腹部深处,紧邻胃部,被十二指肠环绕。支配胰腺的内脏神经与胃的神经存在交叉和重叠,当胰腺出现病变产生疼痛信号时,大脑常常 “误判”,将其解读为来自胃部的痛感。正因如此,在

早期胰腺癌患者中,超半数曾将初始症状当作普通胃病来处理,导致错失宝贵的诊疗时机。

常见的胰腺疾病

胰腺炎,作为胰腺较常出现的问题,分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胰腺炎多由胆石症、酗酒、暴饮暴食诱发。大量进食,尤其高脂、高蛋白食物后,胰腺需 “马力全开” 分泌胰液,一旦胰管堵塞,比如被胆结石卡住,胰液排出受阻,便会在胰腺内部 “倒灌”,激活其中的消化酶,开始 “自我消化” 胰腺组织,引发剧烈腹痛。疼痛常骤然发作,集中在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还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

慢性胰腺炎则多因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酗酒所致。胰腺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受损、修复,纤维组织不断增生,致使胰腺功能逐渐衰退。患者会频繁感觉上腹部隐痛、胀痛,进食后加剧,消化吸收受影响,出现消瘦、脂肪泻(大便含大量油脂、不成形)、血糖升高等表现。

胰腺癌,堪称 “癌中之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其发病隐匿,初期可能仅有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很容易被归咎于胃炎、消化不良。随着肿瘤进展,疼痛愈发剧烈、持续,还会出现黄疸(皮肤、巩膜发黄),这是因为胰头部位肿瘤压迫胆管,胆汁排泄受阻。此外,患者短期内体重锐减、乏力、腰背疼痛加剧,晚期可累及周围脏器,出现腹水、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鉴于胰腺疾病与胃病症状的相似性及胰腺疾病的凶险,一旦出现 “胃痛”,尤其是伴有以下情况时,务必提高警惕:

疼痛持续不缓解、向腰背部放射;

伴有黄疸、消瘦、腹泻等;

有长期酗酒或胆石症病史。

这时候要及时就医,通过血液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肿瘤标志物 CA19 - 9 等)、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等综合手段排查胰腺病变。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呵护胰腺健康要做到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摄入;戒烟限酒,降低酒精对胰腺细胞的刺激与损伤;积极治疗胆石症等基础疾病,定期体检筛查。

唯有对胰腺多一份关注、多一丝警觉,才能在它 “发出警报” 时,精准识别,守护生命健康。别再让胰腺在 “胃痛” 的误解下默默承受病痛,错失救治良机。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