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区区长刘洋:全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长安街知事 2025-02-25 21:31:34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过去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夯基垒台、落子布局,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兄弟同心铸就了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阶段,在已有基础上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将更考验智慧担当与历史耐心。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

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长安街知事推出系列报道“京津冀一把手访谈录”,邀请三地市区和政府部门“一把手”,分享发展经验,展望美好蓝图。

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洋

近年来,大兴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赋予的职责,以“六个大兴”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将临空产业、生命健康、未来能源(氢能)作为核心产业,推动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全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

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上,大兴区有哪些成果,接下来又有哪些工作计划?近日,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专访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洋。

“五纵两横”畅连八方

“三区叠加”推动协同发展

知事:坐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大兴区,在搭建立体交通网络上有哪些成果?

刘洋:我们主动融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累计引进国内外航司66家,客运航司通达航点200余个,2024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900万人次,口岸进出境旅客460万余人次,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33%,国际交往“朋友圈”逐步扩大。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这些年,大兴通达京津冀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协同发展的繁荣路越走越宽。“五纵两横”交通路网畅连八方,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津兴城际铁路等全线贯通,轨道交通R4线、19号线南延进程持续推进,国道105、国道230双线贯通,马西路南延也已立项获批。

知事: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在大兴实现了“三区叠加”。大兴在改革创新和产业布局等方面有哪些成果?

刘洋:我们坚持以高效迅捷的审批服务推动协同发展,“三区叠加”政策优势持续释放,市区行政审批权力已经下放临空区大兴片区196项,实现了“临空区的事,临空区办”。截至2025年1月底,临空区大兴片区已累计引入市场主体7600余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

同时,我们大尺度拓展“二四六”产业空间载体,即加快建设大兴机场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消费枢纽,加快构建综合保税区、非保物流区、国际航空社区和国际生命健康社区4个产业区,以及国际航空总部园、五十六度玫瑰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再生医学产业园、国际生物医药园、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等6个产业园。作为全国唯一跨省综保区的大兴机场综保区,已经于2024年底实现全域封关运行。

推进平原新城焕新

携手津冀共绘新篇

知事:大兴区在推进京津冀产业联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洋:在生命健康方面,我们的“中国药谷”加固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支柱板块,抢占细胞与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医美五大前沿赛道,全面构筑“3+5”生命健康产业体系。由大兴牵头,京津冀联合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也已正式获批,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模式输出,大兴已经助力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津冀布局生产环节重点项目,为生物医药跨区域产业链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在未来能源方面,大兴氢能产业全链示范引领作用凸显。近几年我们锚定氢能产业赛道不松劲,建成全市第一个国际氢能示范区,吸引氢能企业230余家落地,核心技术覆盖氢能全产业链,氢能“制储运加用”生态闭环初步成型,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630辆,在长距离重卡、冷链物流、包车客运等场景实现批量化应用,引领京津冀城市群超额完成氢能源车辆推广任务。此外,在建筑、农业等多个领域,大兴区也在持续探索实践,丰富京津冀氢能多元应用示范,加速构建国家级氢能创新示范高地。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氢燃料电池系统装配生产线

知事:大兴区在服务保障、创新引领、成果转化方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了哪些努力?

刘洋: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汇聚了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器审中心等6大中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12个国家级生物医药院所以及120余个各类服务平台,实现了生物医药产业审批监管服务全覆盖。在氢能领域,我们获批成立了北京氢能创新中心,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此外,随着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成亮相,我们大兴在氢能产业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未来能源领域的牵头示范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知事:大兴区在疏解承接协同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洋:我们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大力推进首都南部平原新城蝶变焕新,携手津冀共同绘制美好城市新画卷。如今,大兴区平原新城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新城西片区开发建设和核心区172个城市更新项目如火如荼。近年来,许多住在大兴的市民称赞我们的城市“有颜有品”,越来越多的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人才纷至沓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启用以来,就诊量超过百万人次,黄城根大兴学校、北师大附中高中住宿部已开学迎新,首医大、安定医院、佑安医院等中心区功能疏解转移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持续走深走实,“兴滨雄”项目为三地人才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我们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携手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全力打造京津冀人才资源“聚集地”。大兴区还连续五年蝉联“最佳引才城市奖”。

理顺体制机制

强化沟通协作

知事:除了产业经济、城乡建设之外,大兴区在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方面,还有哪些着力点?

刘洋:我们秉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全方位、多层次深度融合的理念,在安全、生态、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沟通协作,共同构建“瓣瓣同心”的社会发展美好图景。

在安全协作方面,持续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交界地区交通协同管理和警务协作,在全市首创“一站建设、两地联动”模式,有力保障通勤圈通行效率,守好首都南大门。

在生态保护方面,合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平原造林、绿色空间品质提升,协同共筑“兴廊”环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启动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制定京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实现京冀两地水环境联防联控,徐徐展开一幅“鱼翔浅底、鸟舞翩跹”的生态画卷。

念坛公园

在文化协同方面,我们与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大兴以永定河文化、龙河凤河文化为抓手,牵头举办京津冀非遗展演、文艺演出等活动,创作原创文艺作品,搭建三地艺术家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公共服务方面,我们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全面打通异地就医实时结算,36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67家定点零售药店为参保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围绕资源共享、学校共建、研训协同等方面,达成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三地联合培训教师6000余人次。

知事: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上,大兴区接下来还有哪些重点工作?

刘洋:下一步,大兴区将落实“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落实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定位,进一步发挥“坐拥京津冀、通达全世界”的优势禀赋,全方位加大协同发展力度。

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聚集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京津冀三地“六链五群”建设。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完善区域公路交通网建设,促进环京地区通勤圈深度融合。

三是纵深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加强大气、水等方面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四是构建全要素服务保障体系,强化资金、政策、人才支持力度,不断丰富拓展人才协同培养等领域合作内容,探索供、需精准匹配新模式,打造京津冀职住平衡“样板”,奋力建设宜业宜居的活力新城。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记者:陈强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