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史书遗忘的三大发明家:他们改写了历史,却连名字都没留下?

点点看世界 2025-04-21 02:48:05

我们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我一直是佩服的,不说其他,光是浩如烟海的发明,就造就我们如今依然屹立在世界之巅的中华民族。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发明家都为人所知的,也不是所有的发明物都受人欢迎的。今天给大家分享三位真正“用科技推动文明”,但是却被史书刻意淡化的天才发明家——他们中有人造出古代“永动机”,有人发明了改写战争规则的“冷兵器核武器”,甚至有人因超前千年被骂“玩物丧志”!

编辑搜图

一、马钧(三国·曹魏)

这位口吃的木匠出身的奇人,堪称中国古代版“达芬奇”。虽在《三国志》正史中未被单独列传,但通过裴松之的注引、傅玄的记述及后世文献的补充,其事迹的真实性还是有据可循的。

他复原了失传的指南车,当场制作打脸一众三国名士。他发明的龙骨水车,不仅效率远超传统桔槔和辘轳,还轻便省力,连儿童都能操作。而且翻车技术哪怕到了近代,部分农村都还在使用。他还造出水转百戏——水力驱动的木偶剧团,比欧洲机械钟早了一千年!

最炸裂的是,马钧评价诸葛连弩“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还提出了可提升五倍效能的改造方案,可惜未被采纳而没有量产。除了连弩,他还设计出连续投石机,可以实现石块连发。实验射程达数百步。跟连弩一样可惜的是权贵不在乎,所以也没有投入实战。

编辑搜图

葛洪的《抱朴子》将马钧与张衡并称“木圣”,如此人物,为何会在历史上被记载的如此模糊呢?史书仅用“精于巧思”四字带过,连生卒年都未记载。

名士高堂隆嘲讽他:“巧则巧矣,于国何用?”但是若他的军事发明得以应用到战场,或许能改写三国历史进程也未可知呢。

编辑搜图

二、鲁班(春秋·鲁国)

鲁班,都已经是木匠祖师爷了,为什么说他被低估,仅仅是因为他被墨子骂“废物”吗?

不对,那是因为你以为他只是木匠,只会造锯子。《墨子》记载的他发明的“木鹊”可连飞三日不落,堪称古代无人机。现代空气动力学模拟显示,其翼展需达5米以上,且需精准控制重心与升力比例,技术难度堪比滑翔机。但墨子一句“木雀无用”,儒家一句“奇技淫巧”“怪谈”,就抹杀我们对飞行的追求。

除了“木雀”,鲁班还发明了战争机器。比如发明了攻城云梯,号称“依云而立”,楚国靠此横扫江淮。考古发现战国云梯底部带轮、顶部有钩,这个结构原理被欧洲中世纪攻城塔借鉴。

编辑搜图

除了军事,还有民生发明。鲁班发明的铜锁,首创“一钥一锁”机关,终结了依赖守卫的防盗模式。湖北出土的战国青铜锁,内部簧片结构与鲁班设计图完全吻合。

他的其他发明更是多不胜数,像卯榫结构,齿轮传动的“水转连磨”等等。可惜的是汉朝之后独尊儒术,大家就只记得“奇技淫巧”,唯一正面的也就剩下“工欲善其事”。

反观外国,日本至今将鲁班奉为“工匠之神”,三菱重工总部竖立其雕像;德国精密机床博物馆用全息投影还原其木鹊飞行场景。而我们,估计也只记得“班门弄斧”的成语?

编辑搜图

三、宋应星(明末)

这位是《天工开物》的作者,也许他算不上是一个发明家,但是他写的《天工开物》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技巨著。书中涵盖农业、纺织、冶金、造船等18个领域,配以123幅精密插图,系统记录了中国17世纪的生产技术。

在书里,他首次记载蚕蛾杂交引起的变异现象,比达尔文早200年提出“物种发展变异理论”。反正是《天工开物》的法文译本启发达尔文。还有在冶金方面,详述锌(倭铅)冶炼技术,提出“铜七锌三”的黄铜最佳配比,领先欧洲百年。在机械工程方面,用类似“轴测投影”法解析提花机结构,比英国珍妮纺织机早近200年。

编辑搜图

可惜的是因书中含“北虏”等反清字眼,《天工开物》在清乾隆年间遭禁毁,导致《天工开物》在国内失传,反而由日本保存。直到1920年代才从日本回传中国,在国内失传近300年。这是历史的遗憾,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这只是我们今天聊三位被低估的发明家,只有三位,但是历史上甚至连蛛丝马迹都没有的,又有多少呢?历史有其局限性,那时没有办法避免的遗憾。但是想想如果他们生在可以任其展露才华的年代的话,又是怎样的一个光景呢?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欢迎在评论区回复我!

0 阅读:0

点点看世界

简介:普通人的视角,普通人的努力,普通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