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演艺圈只能追逐票房、吸金?有个人偏偏不按套路出牌。
2009年,俞飞鸿导演处女作《爱有来生》上映。这部投资4000万的文艺片,最终票房只收回200万。换做别人,这样的"滑铁卢"够喝一壶的。
但她却淡定地说:"我用心做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追溯这事的起因,还得从2001年说起。那年的俞飞鸿看上了一部短篇小说《银杏,银杏》,二话不说,一次性买下十年版权。
买完还不过瘾,她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就想把它搬上大银幕。
"要不找人拍?"这个想法很快被否了。没人愿意接手这个文艺范儿的项目。
就这样,2004年后,荧幕上几乎看不到俞飞鸿的身影。她把自己关起来写剧本,掏出多年拍戏积蓄,连房子都抵押上了。
从演员变导演,从台前到幕后,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不就是赔钱嘛,那又怎样?"这话听着像是任性的富二代,但出自一个靠演戏一步步攒钱的演员之口,就格外让人佩服。
在这个追求速成、快钱的年代,她却在用最奢侈的方式,去完成一个最简单的心愿。
更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她面对失败的态度。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世嫉俗,只是平静地表示:"追求这个过程给我的满足感。
"这种淡定,绝不是装出来的,而是骨子里的从容。
但凡了解俞飞鸿的人都知道,这种"任性"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她一贯的生活态度。不为名利所困,不被世俗所扰,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这才是她的人生信条。
有人说她是"最不像演员的演员"。
1996年,俞飞鸿27岁。
那会儿,她刚拿下《牵手》里的"王纯"一角。这个本该让人讨厌的第三者,却因她的演绎让观众眼前一亮。不仅入围了第19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更是让她一夜爆红。
剧本像雪花一样飞来,通告砸到手软。按理说,这是该拼命接戏、大干一场的黄金期啊!可俞飞鸿偏不。
"演员的悲哀是一旦走上轨道,就没法停下来了。"她说,"哪怕请一天假,都会让剧组损失很多钱,这就是束缚,让自己身不由己。
于是她立下规矩:一年最多接一两部戏。圈内人都觉得她疯了,这不是自断前程吗?但她却说了句让人记了很久的话:"我是一个特别宝贝自己的人,我不能为了演戏付出全部的生活,活得越平淡,我就越踏实。
这种"佛系"态度用在《小李飞刀》的惊鸿仙子和《策马啸西风》的高玉寒身上,反而让这些角色多了份独特的韵味。
但她还是嫌不够"任性"。
当时的俞飞鸿已经在北电站稳了脚跟,当上了老师。这铁饭碗,多少人做梦都想要。但她又一次选择了"不走寻常路"——辞职出国深造。
为啥?就因为觉得"自己缺少生活实践经验",觉得"只是照本宣科"教不好学生。这理由,也是没谁了。
回国后的际遇更有意思。2001年看中《银杏,银杏》,一口气买下十年版权。
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俞飞鸿的风格吗?在最好的年纪,偏偏要选最难的路走。别人挤破头要往前冲的时候,她反而往后退;别人都在收获的季节,她却在播种。
看似任性的选择背后,是她对生活真正的热爱。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别人,就是单纯地想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么潇洒的活法,说到底还是有原因的。要找到答案,还得回到她的原生家庭说起。
说到俞飞鸿敢于选择的底气,就不得不提她的原生家庭了。
一个清华毕业的爸爸,一个浙江化工学院毕业的妈妈。在那个大学生还是稀缺资源的年代,这样的搭配已经是人生赢家的标配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对理工科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居然出奇的"不讲道理"。
6岁那年,老师看中俞飞鸿想让她去跳舞。这完全不在两个理工男女的规划里啊!但他们竟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还真把人送去学了。
到了8岁,小飞鸿接到人生第一部戏《竹》。这年纪在现在是该刷奥数背古诗的节骨眼上,可父母又一次选择了支持。
更绝的是16岁那年,人家孩子都在死磕高考,俞飞鸿却接了电影《凶手与懦夫》的女主角。换做别人家,还不得被骂个狗血淋头?但她爸妈愣是一句反对都没说。
这哪是严父慈母啊,简直是开明得不像话的"神仙爹妈"!
但他们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一味放纵。爸爸常跟她说:"你一定要让内在变得饱满,切勿要做一个绣花枕头。"这句话,成了俞飞鸿一生受用的准则。
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个不随波逐流的俞飞鸿时,就更能理解她的从容了。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她学会了什么叫"选择",更懂得了选择背后的"担当"。不是所有的路都非要按部就班,不是所有的人生都要循规蹈矩。
这种底气,让她在往后的人生路上,总能勇敢地走出自己的风格。。。
17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青涩的年纪。但俞飞鸿已经考上大学,学了个外贸专业。多好的前程啊,爸妈也都挺满意。
但读了一年,这姑娘就放了个"震撼弹":我想考北电!
这么一说,之前那些"神仙爹妈"的支持就更显得珍贵了。换作普通家长,这会儿怕是要气得跳脚:"好好的大学不读,去搞什么演戏?"但俞飞鸿的父母,又一次选择了支持。
1989年,俞飞鸿成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那个被誉为"美女中的美女"的校花,偏偏不甘心只靠一张脸吃饭。
"内在要饱满",爸爸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于是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每一门功课都争取做到最好。
这样的"学霸"人设,自然收获了老师们的青睐。
机会也随之而来。大三那年,好莱坞电影《喜福会》看中了她。要知道,那会儿的好莱坞可是多少中国演员的梦想啊!连编剧制片都承诺帮她搞定签证,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但俞飞鸿又一次做出了让人跌破眼镜的选择:拍完就回国。她觉得,还是国内的环境更适合自己。看到这儿,她后来那些出人意料的决定就不难理解了。
但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在最该稳定的时候选择漂泊,在最该躺平的时候选择折腾。这不是任性,这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人生的可能。
每一次选择,都像是一场冒险。但正是这些看似任性的决定,让她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拍牵手的时候导演本来是让她演主角的,但是她偏偏选择演小三[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