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队长4》内地票房逆风破9000万:谁在守护漫威最后的“盾牌”?

紫悦观影站 2025-02-22 23:57:10

“这块盾牌,比想象中更重。”新任美国队长山姆·威尔逊在电影中说出这句话时,或许也道出了《美国队长4》的困境——接过漫威“金字招牌”的猎鹰,不仅要面对片中反派的围剿,更要扛起观众对“后复联时代”漫威电影日益苛刻的审视目光。然而,在一片“漫威已死”的唱衰声中,《美国队长4》却在中国内地悄然突破9000万元票房大关。这不禁让人发问:究竟是谁,仍在为这部“系列最差”买单?

一、情怀党:一场与“史蒂夫·罗杰斯”的漫长告别

“如果史蒂夫·罗杰斯不在,就别拍《美队4》了。”这句豆瓣高赞评论,精准戳中了漫威粉丝的集体记忆痛点。克里斯·埃文斯饰演的美国队长,早已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当盾牌交到山姆·威尔逊手中时,观众对“美国队长”的期待,本质是对英雄主义纯粹性的追忆。

数据显示,该片首日票房超4000万元,远高于同期上映的《惊奇队长2》首日成绩。这群观众中,不乏抱着“最后一次支持漫威”心态的老粉。正如一位观众在社交平台写道:“我知道它烂,但我需要亲眼见证盾牌的归宿。”

二、争议漩涡:被“政治正确”点燃的好奇心

“用社区居委会调解邻里纠纷的话术,三句话让红浩克放下屠刀痛哭流涕”——这句网友对《美队4》战斗场面的辛辣吐槽,将影片推上舆论风口。与此同时,海外社交平台掀起另一场风暴:部分外媒指责中国观众因“歧视黑人”而抵制该片,甚至曲解影院宣传海报的遮挡设计。

讽刺的是,这场争议反而激发了部分观众的逆反心理。有观众坦言:“我就是想看看,漫威这次到底‘正确’到什么程度。”这种混杂着猎奇与批判的观影动机,意外为票房贡献了一股暗流。

三、沉默的大多数:特效与IP的“安全牌”

尽管豆瓣评分仅5.3分、烂番茄新鲜度51%,但《美国队长4》仍以“好莱坞大片”的光环吸引了一批“非核心观众”。数据显示,该片爆米花指数高达80%,说明普通观众对视觉奇观和娱乐性的需求仍未被完全辜负。

一位带着孩子观影的母亲表示:“春节档动画片看腻了,至少漫威的特效不会出错。”这种“保险式消费”,恰恰暴露了当下电影市场的无奈——当创新乏力时,工业化流水线产品仍是院线的“救命稻草”。

四、漫威的困境:当“盾牌”沦为鸡肋

《美国队长4》的票房成绩,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漫威的深层危机:

叙事疲软:从《美队2》的政治惊悚到《美队4》的“鸡汤式和解”,角色成长弧光消失殆尽;

审美疲劳:观众对“超英打怪”套路的厌倦,让67%的北美次周票房跌幅成为必然;

价值观撕裂:强行政治正确的改编,既未真正触达多元文化内核,又疏离了传统受众。

正如山姆在片中质问:“成为美国队长需要什么?血清?还是信念?”漫威或许也该自问:拯救票房的究竟是IP

的余温,还是讲好故事的能力?

结语:盾牌之下,何以为继?9000万票房的背后,是情怀、争议与商业惯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当观众为《美国队长4》买单时,他们消费的早已不止是一部电影,而是对漫威黄金时代的悼念,对文化符号变迁的观望,以及对“超级英雄”神话的最后一丝信任。或许正如片中那句被诟病的台词:“有时候,放下盾牌比举起它更需要勇气。”——对漫威而言,是时候思考如何放下对IP的路径依赖,重新举起讲好故事的“盾牌”了。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