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心设计的“认亲”戏码李天意推开那扇破旧的木门时,屋里的人正围着一锅稀粥。他的亲妈二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她搓着手,试探着问:“你……是不是发财了?”这一幕很讽刺。二十年前,二兰用18块钱卖掉了这个儿子;二十年后,儿子找上门来,她第一句话不是愧疚,而是惦记他兜里的钱。但李天意也不是来认亲的。他站在门口,没进屋,眼神里透着疏离。
这次回来,他只想办一件事——证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后代。一、被卖来卖去的孩子李天意的原生家庭,穷得连尊严都是奢侈品。父亲是个泥瓦匠,摔伤后没钱治,活活冻死在某个冬夜。二兰走投无路,把最小的儿子卖了换钱。讽刺的是,买他的人也不是什么善茬。
大兰和丈夫朱伏是专门倒卖人口的“人牙子”,他们转手把李天意送给了李香秀——一个想靠“养子”在大宅门站稳脚跟的女人。香秀待他不错,供他读书,给他铺路,甚至为了让他进大宅门,差点搭上自己的命。可李天意心里清楚,香秀对他的好,本质上是一场投资。二、资本家的儿子,无产阶级的梦解放后,社会风向变了。“资本家”成了人人喊打的标签,而“贫下中农”才是金字招牌。李天意成绩优异,可每次填表,家庭成分那一栏都像根刺,扎得他浑身不自在。
他恨大宅门,恨那些腐朽的规矩,更恨自己身上洗不掉的“资本家”烙印。直到某天,他听说自己是被买来的孩子,亲生父母可能是贫农。这个消息让他兴奋不已——他终于有机会甩掉这个包袱了。三、认亲?不,是找“成分证明”李天意找到亲哥时,对方正蹲在田埂上啃窝头。兄弟俩对视一眼,谁都没说话。
血缘?亲情?不存在的。他真正想要的,是一纸证明,证明自己根正苗红,证明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站在“无产阶级”的队伍里。二兰的反应更现实。
她不在乎儿子这些年过得怎么样,只关心他能不能带自己脱离苦海。她甚至没问一句:“当年卖了你,你恨我吗?”李天意也没问。因为他压根没打算认这个妈。四、香秀的崩溃:养了一只白眼狼当李天意决定和香秀划清界限时,香秀彻底崩溃了。她指着他的鼻子骂:“狼!养了一只狼,永远喂不熟的白眼狼!”这话没错。
香秀再功利,至少真金白银地培养了他。而李天意呢?为了自己的前途,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她。可你说他完全没良心吗?也不尽然。
他只是太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了。在那个年代,血缘、恩情,都比不上一张“成分清白”的证明。五、人性经不起考验李天意的故事,说到底是一场利益与情感的博弈。二兰卖儿卖女,是因为活不下去;香秀养子,是为了巩固地位;李天意认亲,是为了改写命运。每个人都在算计,每个人都没错——至少在他们的逻辑里,这一切都合情合理。人性这东西,在生存和利益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最后,李天意如愿以偿了吗?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再也没回过那间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