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十几年前,我家里购置了一辆女式摩托车,供妈妈上班通勤使用。然而这辆国产摩托车十分不争气,尤其是在冬天,摩托车的皮带经常失效。皮带失效之后,摩托车就原地瘫痪了。老家地处豫西山区,如果是下坡或者平地,妈妈还可以把摩托车推到修车的地方。然而在上坡时,妈妈根本推不动摩托车,只能打电话让爸爸去帮忙修车。有时候上班紧急,妈妈只好将摩托车停在路边自己上班,再通知爸爸跑去找车。每年冬天,这辆摩托车就在坏了修,修了坏之间反复循环。
△ 就是这种摩托。皮带传动在冬天总是出问题
在现在看来,这辆摩托车带来的便利和麻烦简直一样多,相比之下,当年更为昂贵的进口摩托车就要可靠很多。修车之余爸爸经常抱怨,他想不明白,我们连卫星、原子弹、导弹都能造得好,怎么国产摩托车质量如此之差?当年的我也想不太明白这个问题,然而在如今,我却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
说的直白一些,原子弹、导弹虽然高大上,但属于一次性产品,只不过是高科技一次性产品罢了。它们本身的生产数量是有限的,就算本身生产质量不佳、可靠性不太好,也可以用较多的数量换来一定的质量。说白了就是,可以多造一些,挑出好的来用,并不追求良品率。而汽车、枪械却不大可能这么做——生产厂家如果不追求良品率,车辆的成本就会非常高。说白了,高科技一次性产品和看似低科技的、大批量生产耐用品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区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朝鲜和韩国。朝鲜的工业能力要远远低于韩国,但导弹技术却要远远好于韩国。对于工业能力有限的小国而言,诸如原子弹、导弹这样高科技一次性消耗品,反而有可能是科技树上的突破口,属于典型的“短平快投资”。传统的汽车、机床等看似比卫星、导弹低端,却更需要扎实的工业基础,反而是一时难以突破的“长期投资”。
△ 北朝的导弹/火箭技术一直比南韩要好。传说中长白山人吉地灵,经常有野生图纸出没。但光有野生图纸也不行啊.jpg
在63式研发的初期,国内也有类似的口号:原子弹都搞出来了,还搞不出自己的步枪吗?步枪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科技水平,却也是诞生了几百年的产物,属于典型的大批量生产耐用品与“长期投资”。今天的典型枪械强国,比如德国、瑞士、比利时、奥地利,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拥有百余年的枪械设计制造基础。相比之下,当年的我国处于仿制外国枪械的技术阶段,勉强算得上起步,一旦开始独立自主研发时,一定会面对很多的问题。
△ 比方说捷克的枪械的质量很好,但这背后的成因在于捷克的工业在一战时候就很发达了,那时候还没捷克呢(是奥匈帝国)
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63式的设计、加工成了一场悲剧。从指导思想的角度看,步冲合一的理念本质上就是跟不上时代的,其认知的出发点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从设计角度看,63式沿用了56半/SKS的布局框架和机匣设计,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从生产的角度看,63式的生产是一场更大的灾难。
有时候我在想,在研制63式步枪的时候,我国并没有打算推翻仿制自苏联7.62×39mmM43枪弹/56式步枪弹。如果我国当年也研发了新的枪弹,并配发给63式使用的话,问题一定会更多。枪、弹虽小,却也不小,枪、弹虽轻,却也不轻。任何行业的成功必然是无数经验教训的积累结果,而绝不会是“他行,我为什么不行?”
以上的分析是我对于63式,乃至于60后国产枪械几乎全军覆没背后的思考。一个事物的因果可以有无数种解读,本文只体现其中一种思考的角度罢了。不同事物即使表现相似,也不能用同样原因去解读,比如美国人M14的失败完全是人祸,人家的基础好得很。对于63式的问题,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补充。
不是枪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机械精加工和钢材在那个时代本来就不行,特别是AK47,苏联的加了一种稀有金属在里面,很耐用,我们仿制的就达不到。
说的直白一些,原子弹、导弹虽然高大上,但属于一次性产品,只不过是高科技一次性产品罢了。它们本身的生产数量是有限的,就算本身生产质量不佳、可靠性不太好,也可以用较多的数量换来一定的质量。 这得有多无脑才说出来这种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