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不再是离婚主因,“小事”才是婚姻“杀手”

美人如斯笑嫣然 2024-12-02 19:15:23

前些日子啊,后台有读者给我发了一张抢离婚预约号的截图,那场面,简直比抢医院专家号还激烈呢!在天津市的婚姻登记预约系统里,某一天的预约号瞬间就被抢光了,余号全是零。这不禁让我好奇,大家为啥都赶着办理离婚手续呢?

于是我问了读者们,这一问才发现,原来夫妻因为出轨而分开,现在都已经算是最正常不过的理由了。之前有个热搜新闻,某机构征集 “中年男女婚姻破裂的 100 个理由”,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啊!有人因为吃饭口味不合,像西红柿炒鸡蛋放不放糖、豆浆喝甜不甜这种事儿都能吵翻天;有人因为丈夫天天乱扔臭袜子,处女座的妻子简直要气炸了;还有的因为老婆不让丈夫抽烟、打游戏,丈夫就觉得老婆不理解他的爱好;更搞笑的是,有人居然说 “觉得还能找到更好的,对彭于晏还没有死心”。

大家可能都把这些当笑话看,可实际上这根本不是笑话。有专业律师团队对上海 2021 年全部诉讼离婚案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显示,离婚原因里排在第一位的不是出轨、不是家暴、也不是穷,而是 “生活琐事”,占比高达 70%!排在第二位的是性格不合,占比 15%;长期分居、家庭暴力、子女教育等也都是造成夫妻分开的因素。而出轨导致分手的数量,仅仅占比 3%。另外,网上的数据还表明,在全国离婚纠纷一审审结案件中,婚后 2 - 7 年是婚姻破裂的高发期,结婚 3 到 5 年达到了峰值。以前都说 “婚姻 7 年之痒”,现在看来,很多夫妻都等不到 7 年了。

为啥这个数值从 7 年降低到 3 年了呢?原因就是我们对于 “生活琐碎” 的容忍度在降低。别小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正是它们,让你的婚姻最终走向崩溃。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博士和他妻子研究亲密关系 40 年,找到了决定亲密关系好坏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发现,就算夫妻感情再深厚,关系再亲密,也容易被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打倒。

在我的来访者中,有一类妻子经常问我:“卢老师,我和我老公之间没什么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他就这么决绝的抛弃了我?” 那什么才是原则性问题呢?家庭暴力?出轨?欺骗?其实啊,我们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婚姻没有那么多戏剧性,大多都毁灭于这些看起来 “很小” 的小事。作为研究婚姻关系 17 年的心理咨询师,我觉得婚姻中无 “小事”,所有的 “小事” 都是 “大事” 背后的冰山一角。

就像在热播剧《王贵与安娜》里,王贵是凤凰男,每次回老家,他和安娜必会大吵一场。安娜最受不了的是王贵家乡上厕所的风俗,他家的厕所就是屋外任何一个地方。安娜第一次见识农村旱厕时反应特别真实,强忍着恶心跑回家找王贵。为了少上厕所,她尽量少吃少喝,内分泌都失调了。她这么忍受是因为爱王贵啊,所以她在王贵面前吐槽,其实是希望王贵能说句 “委屈老婆了!如果不是为了爱我,你才不会吃这些苦呢”。可王贵却大发雷霆,觉得安娜太娇气,公主病犯了,还看不起他父母。

任何夫妻的矛盾都是这样,开始是小事,说着说着就变成大事了。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婚姻中的小事呢?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忍下去,凑合过,反正都不是什么大事;第二条路是不忍,有气就撒出来,就算离婚也认了;第三条路是真正去解决问题。

可能有人会问,安娜之前没跟王贵去过他家吗?为什么之前 “上厕所” 这个事不是什么大事,现在却成了一个 “事儿” 呢?第一次去王贵家,安娜看见那样的厕所肯定也委屈,但当时王贵说 “对不起,让你受苦了”,安娜心里就觉得没啥了。可婚后王贵不说这样的话了,因为他们所处的爱的阶段不同了。

我们婚姻的感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蜜月期,这时候的夫妻就像生活在幻想中,看对方哪哪都好,觉得对方就是自己想要白头到老的那个人,双方都会竭力扮演完美爱人的角色,柔情蜜意满满。第二个阶段是斗争期,这时候两人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就想让对方变成自己的理想爱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对方。王贵这时就觉得安娜是媳妇了,不能像婚前女朋友那样抱怨了,所以就不忍了。第三个阶段是放弃期或者整合期,放弃期就是搁置争议,凑合生活;整合期是找到办法,过上两全其美的生活。

很多夫妻在第三个阶段过的是放弃期的生活,凑合着过,既累又感受不到爱。当残留的感情用完了,婚姻就破裂了。新京报的数据显示,35 岁之前,女人和男人对婚姻寿命的预期差不多,甚至女人还比男人少,但过了 35 岁,女人对婚姻预期的寿命拉长,男人反而降低,也就是说,35 岁以后,男人想离婚的念头越来越重。

那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断绝婚姻中的小事儿呢?根本原因是我们在这些日常小事上赋予了很重要的意义。就拿王贵和安娜来说,在安娜看来,她为王贵付出,王贵就应该心疼她、感激她,这样她心里才平衡,才会继续付出。现在王贵态度恶劣,不站在她角度考虑问题,她就觉得王贵是妈宝男,太自私,以后要是和公婆有矛盾,王贵肯定不帮她,那她下半辈子就惨了。而在王贵看来,他陪安娜爸喝酒吹牛也不开心,他觉得夫妻之间不该斤斤计较,安娜这么计较是不是看不起他家。

从他们的矛盾可以看出,关系中从小事到大事的流程是这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评判、黑化对方,对方也在做同样的事儿,然后进一步彼此黑化。所以说,婚姻中最可怕的就是 “自我中心”。我们有两种 “自我中心”,一种是男女差异的 “无视化”,一种是原始家庭的 “无视化”。安娜希望丈夫能照顾她所有情绪,永远呵护她;王贵希望妻子能为小家和大家任劳任怨,体谅他。这种对对方角色的设定,和我们几千年婚姻史对男女角色的设定一样,就是男人要对女人负责,女人要对男人牺牲。但这种设定不符合人性,人性是自利的,我们要求对方为自己付出一切,却没想过别人凭什么要为你付出呢?这就是亲密关系中无解的根本原因。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我教大家一句话,当你觉得对方简直无可理喻的时候,尝试着跟自己说:“如果我有这种情绪,一定是因为我还对他有太多的不懂得。” 很多人觉得最理想的婚姻是杨绛和钱钟书那种。钱钟书赴英法游学,杨绛辍掉清华学业陪读。他们俩其实都是娇生惯养长大的 “生活无能”,但杨绛主动学做饭,包揽生活琐事。杨绛住院时,钱钟书 “单身生活” 过得狼狈不堪,每天到医院都说自己做坏事了,打饭墨水染脏桌布、砸坏台灯、弄坏门轴,杨绛都说不要紧,她会洗、会修、会装。要是一般女人,可能早就骂丈夫 “你这么废物,还是男人吗?” 杨绛为啥不发脾气呢?一是因为他们在精神上有更大的连接,她付出的辛苦和感情中的所得相比微不足道;二是她没有用惯常的 “婚姻人设” 套在丈夫身上,她知道钱钟书不是这块料,她接受丈夫的弱点,知道钱钟书尽力了。后来钱钟书学会为杨绛做早餐,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就像一个漫画里说的,土豆和西红柿结婚,合适吗?土豆把自己变成了薯条,西红柿把自己变成了番茄酱,就成了天作之合。婚姻就是这样,我们都有自己的出厂设置,但婚姻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更真实、更自由地活着。有人一生追逐幻想,有人愿意在幻灭之后,接纳真实的彼此,因为懂得,所以深爱。这就是我常跟学员说的,会成长的女人,人生一定幸福的原因。只有跨越认知壁垒,超越舒适区,接触更大的智慧,才能在面对爱的时候气定神闲、指挥若定。

如果您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期待您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得到帮助!如果您的婚姻遇到类似情况,需要情感帮助,可以在后台找我聊聊,我会第一时间给您提供专业高效的解决办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