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黛玉的靠山?他拿恩人当血包!先坑英莲,再害黛玉和贾府

南山橘暖红楼 2024-05-28 07:07:56

大家好,长久以来总有人在我的私信评论区对贾雨村抱有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并且总想说服我。

实在说的太多了,我就给总结了一下子:一会儿说他是林黛玉的靠山后台,一会儿说他对林如海忠心耿耿,一会儿说他是宝黛婚姻的守护人,一会儿又说他升官靠林如海感激涕零,一会儿又说他一直在保护林黛玉,考验宝玉;甚至大结局的时候一定会出手救黛玉于危难。

更离谱的是说贾雨村是为了给黛玉报仇才把贾府整的治罪抄家,具体报什么仇呢?又有两种说法,一是贾府侵吞林黛玉巨额遗产的仇,二是贾府逼死/贾母毒杀林黛玉,不肯践行木石前盟婚约的仇。

以上还是关于林黛玉的,还有就是关于甄英莲的,说贾雨村判葫芦案是给英莲报仇,才把薛蟠判成个暴毙身亡活死人。又是为了英莲好,才故意不认她,不替她寻亲,让她跟着薛蟠去贾府享福去,这是报答甄士隐的恩情。

如很多读者所说,这些言论本来可以不理的,但来说的多了,真真是说上我的气来了,那贾雨村他是个什么东西也值得拿来这样洗?甄英莲跟着薛蟠过得多惨是有目共睹的吧!那也能叫享福?这话谁说的,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呀?能把恩将仇报说成报恩,也是绝了呀!麻烦别这么站着说话不腰疼,等有一天也有人像贾雨村一样报答你的时候,你也能笑纳,我才敬你是条汉子呢。

恩人对贾雨村来说从来不是用来报答的,是用来当血包当垫脚石的,帮他越多,被他坑的越惨,他不榨干恩人最后一点剩余价值都不算完的。

今天咱们就来分析一下子,为什么说贾雨村爱护林黛玉不可能,以及他在大结局会怎样成为罪恶的推手,把林黛玉推向比甄英莲还要悲惨的深渊。

一、忘恩负义白眼狼,利欲熏心势利眼

要说贾雨村不可能对林黛玉好,书中其实很难找到实证的,就如同也找不到他对黛玉不好的实证一样。

但是有一个事儿很简单,那就是通过贾雨村做过的事情,来分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他的戏份很多,实在是一个贯穿全剧,穿针引线的人物。

首先来看贾雨村的出场,一个野心勃勃,怀才不遇,困顿潦倒的穷儒。只靠卖字画生活其实不够,他还要靠甄士隐的救济。

虽然书中写过娇杏心理活动:“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没甚机会。”但也写道贾雨村对甄士隐毕恭毕敬的样子,以及甄士隐喊他回家聊天喝茶何等自然,就知道他平时没少去甄家走动,甄士隐岂能不管他吃饭?

而且甄士隐是神仙一流人品的乡宦,家里藏书也多,或者借书,或者赠送笔墨纸砚等物都是文人间的一种风雅互动,根本也算不上周济,甄士隐有意抬举,贾雨村性格骄傲,自然是平时馈赠早就成了习惯,后来甄士隐再送他五十两银子,两件冬衣的时候,他才会收的那么自然,“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

脂砚斋评价贾雨村此举:“写雨村真是个英雄”,是说他不拘小节,不卑不亢,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甄士隐如果不是一个真君子,贾雨村哪有当什么英雄的机会呢?

也不要只看脂砚斋这一个评语,他紧接着还骂贾雨村“此亦奸雄”呢!

五十两银子在古代并不是小数目,拿明清时期常情换算一下,至少相当于今天的3万块钱左右了。刘姥姥说过二十两银子就够京城郊区四口之家过一年,贾宝玉说过五百钱可以买一车的小手工艺品,都不是谎话。

如果贾雨村没有这么穷,甄士隐资助他这五十两银子也不算天大的恩情,只是朋友的馈赠。但贾雨村亲口承认:“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

那么这五十两银子就是他的救命钱,是他博得一生功名前程的资本,意义十分重大。和杜少卿给鲍廷玺那一百两银子办戏班差不多,都是关系到被帮助的人一生命运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笔钱。贾雨村可能也考不了进士,当不了官儿。

我知道他是举人,但他出场的时候就是穷的要死,寄宿在庙里,靠卖字画糊口。不是因为当地的乡绅都瞎了眼,而是另有原因。就算贾雨村原籍的乡绅愿意扶持他,他至少要凑够回家乡的路费才行。

以后单开一篇分析,今天只说贾雨村整天跟个幕僚门客一样巴结着甄士隐,然后得到甄士隐的资助,他怎么回报甄士隐的呢?

他连夜就溜之大吉了,好像不相信甄士隐会送他这么多钱,生怕甄士隐反悔一样。薛蟠那个混账玩意儿去南方做生意之前还知道跟众人辞行一番呢,可见贾雨村在这方面品行连薛蟠不如。

脂砚斋批语此处该认为贾雨村“真令人爽快”,也有很多观点认为贾雨村不拘世俗,处事有轻重缓急,绝不是一般腐儒能做出来的。

行吧!就算他当时赶考心切,贾雨村是不拘小节才没跟甄士隐辞行,直接就去赶考了。

可他次年春天就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儿,也就是甄英莲丢失的那年,他也完全没想着给甄士隐来一封书信叙旧呀!是太忙了,连写封书信的时间也没有嘛?简直就是一副生怕甄士隐沾上他光的样子,忘恩负义小人的嘴脸已经显露出来。谁摊上这种朋友,那可真是只可共患难,别想共富贵。

后来他升了大如州知府,路上看见娇杏丫头,以为甄士隐也在这里住,才想起来这个恩人,于是贾雨村是怎么做的呢?派了一群公差大晚上跑到封肃家门口砸门,吆五喝六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然后见了封肃又说:“快请出甄爷来!”虽然是请,但要甄士隐亲自出来哦,出来干嘛呢,跟着公差去衙门拜见贾雨村知府大老爷呗。

真是好大的官威,就算在古代,为官做宰的人回家乡见到乡绅朋友,一般也不是这个模式,但凡是个讲礼数的,都是要下个名帖。贾珍请张友士给秦可卿瞧病,还下了个帖子呢。贾雨村这一番骚操作,不知道的还以为甄士隐犯了什么大罪,支付姥爷要来缉拿他归案呢,难怪封肃吓得要死,封家人个个都惊慌。

自然又有人拿贾雨村给了封肃二两银子,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来说事儿,可二两银子不是跟打赏奴才一样吗?而且恩人的岳父不是和恩人的爹差不多地位吗?贾雨村几个意思呀这是?

贾雨村送甄家娘子银子锦缎不是为了要娇杏当二房的吗?在古代就算知府老爷纳妾,也不能直接白来抢人就走的呀!

至于“乃封百金赠封肃,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就是回报甄士隐当年的资助了,双倍回报。这里的百金和晴雯的三四百金一样,应该都是指银子。

其实算这样的帐没啥意思,但因为总有人喜欢拿着贾雨村送甄家这些钱物,当做他厚报甄家的论据么,所以就算一下。

上面的“两封银子”不能肯定就是每封五百两那么多,别光去问度娘,也看看古代的一些其他小说,古代的一封银子没有定数,有的十两,有的二十两,三十两,五十两,一百两等等都可以。搭配价值总计几十两银子的四匹锦缎来看,贾雨村前头送给甄家娘子的两封银子每封不会超过五十两。毕竟谁家送礼一般也是二斤鸡蛋搭配三斤挂面,而不会一辆轿车搭配两包煎饼吧。

所以,我是看不太懂,发达了的贾雨村,如此居高临下,官威十足的去归还了当年甄士隐的馈赠,并且还要走了甄夫人的大丫鬟当小老婆去,到底怎么能解读出他特别知恩图报来的呢?

还钱不应该吗?借债还有利息呢?纳妾不花钱吗?别说娇杏是好人家的大丫鬟,这一下是要带着卖身契走的,就是古代人纳青楼娼妓为妾,那还要付一个赎身钱呢,脂砚斋都说他索要娇杏是:“谢礼却为此。险哉,人之心也!”

那作为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好夸的?是实在找不到其他能夸贾雨村的点了吗?

二、谋官:为攀高枝把旧恩人推向火坑,脏心烂肺伤害无辜

再看看贾雨村纳娇杏为妾之后,生了儿子,赶巧发妻死了,就把娇杏扶正。那娇杏也算是甄家出来的,比如庞春梅嫁给守备做了夫人,就把西门家认作自己的娘家,和吴月娘来往,可是贾雨村夫妻此后和甄夫人再无任何来往。

等到葫芦案的时候,门子提起被拐卖的案中丫头是甄英莲,并且对贾雨村说:“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

注意门子说的是甄英莲是贾雨村的大恩人,不是甄士隐。因为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在古代讲究信义的说法是这样的。

贾雨村听了之后说:“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准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她,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这段话里明确可以看出来,贾雨村对甄英莲家当年对他的恩情只字不提,他也不想承认了。他既知道甄英莲可怜可悲,也知道她跟着冯渊比跟着薛蟠好很多,更知道薛蟠荒淫豪纵,甄英莲跟着薛蟠没好日子过,注定要跟冯渊一样薄命而死。

这一番话是不是很熟悉,就和薛宝钗说过的那一段:“俗语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像不像呢?好歹柳湘莲是薛蟠的救命恩人,他还没救过薛宝钗的命。

可贾雨村本人是得过甄家大恩惠的呀,他还亲口跟甄夫人说过的:“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那如今就是自己打脸,以往说的那些话都是虚情假意,纯属放屁了呗。

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他根本不关心英莲死活,他关心的是如今这桩官司,如何剖断才好?因为他是贾府和王子腾派来结案办事的,葫芦案既是对贾雨村的办案能力考验,也是服从性测试,更是拉他下水,绑定一条贼船的重要事件。

贾雨村可太想上贾府和王家的破船了,因为他目前只能攀上这俩高枝。否则也不至于拿着拿着宗侄的名帖跑到贾府去连宗了。立刻打脸自己前面说的自己“族中无人在都”的说法,连脂砚斋都讥笑他:“可知雨村的品行矣。”竟然还总有人来跟争辩,说贾雨村本就是和贾府一家子。

照着同姓就算一家子这么算起来,谁还不是古代那些皇室宗亲,皇亲国戚,贵族官宦的后裔族人了?毕竟古代那些穷人大概率是难以留下后代的。我就比较厉害了,算起来应该是和周文王同宗呢,就问高贵不高贵吧。

再说回贾雨村,当他听了门子说破了他此番起复全靠贾王两家,让他断案顺水推舟,给贾府和王家送上人情的时候。

他张嘴就是堂而皇之大道理:“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

一边又听了门子两句‘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立马改口问:“依你怎么样?”,就是涉及到自己利益了,涉及到得罪贾府王家的时候,他就不报效朝廷了,也不为民请命了,尤其听了门子那一篇让他装神弄鬼瞎糊弄断案的建议之后,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或可压服口声。”,又和门子二人计议到天黑。

然后第二天就虚张声势,做足了自己要秉公断案的表象,最后“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然后“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一副急于邀功请赏的哈巴狗嘴脸还不够明显是吗?还有读者拿着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来证明:贾雨村人还怪好的嘞!这是什么奇葩逻辑?冯家得银子难道不是封口费吗?见钱眼开还骄傲上了是怎么回事?

贾雨村再也没管甄英莲的死活,却没忘了赶紧把门子给诬陷了罪名,远远的充发了。理由恐怕不只是怕门子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更是因为门子对他和贾府王家的事情知道的太多了。

哪怕贾雨村可以不着痕迹的给甄夫人送个信去呢,也算他没有人性彻底泯灭。别说是大恩人家的女儿,就是普通的邻居在外面见到村里被拐卖的孩子,但凡有良心的,也会回家给她父母传个信儿的吧。

别跟我说贾雨村这样做会得罪贾府和王家,认识甄英莲的可不止他,门子夫妻也认识的,人家也都有嘴巴。甄夫人一个寡妇,余生只挂念这一个丢失的女儿,就算她去贾府寻亲,能对薛蟠有什么威胁呢?就算她不能去,至少知道女儿还活着,死了也能瞑目吧!贾雨村不当人啊!

至此,贾雨村对甄士隐一家子恩将仇报的故事算是告一段落,可以说是把资助他科举仕途的大恩人照死里坑的,榨干了旧恩人甄家对他最后的利用价值了。

一个忘恩负义,泯灭人性,自私奸险、利欲熏心,脏心烂肺的势利白眼狼形象跃然纸上。

怪不得极聪明清俊的平儿姑娘是这样评价他的:“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连贾琏都要骂他:“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三、大结局:贾雨村出卖贾府,还要拿林黛玉谋前程

就是贾雨村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白眼狼,脏心烂肺势利眼,一个极端自私自利,极其利欲熏心,如狼似虎,冷酷无情,贪婪无度的贾雨村,他已经没什么人性了,而是早已经沦为欲望的野兽。

还有人以为他能对林如海忠心,对林黛玉爱护?几个菜呀,喝成这样?天真烂漫指数比王夫人还超标了属于是。

按照贾雨村和林如海的过往,他后面坑林家只会比甄家更厉害。

贾雨村是怎么攀上林家的呢?大家都知道他给林黛玉当私塾老师嘛。可是他知府做的好好的,干嘛去当教书先生呢?

书中写了贾雨村做官“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因此被上司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然后革职了。

这个事儿虽然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贾雨村没有背景,过于急功近利了,以为靠自己的能力和政绩就能步步高升呢。

等他给林黛玉做了几年私塾先生,看到林如海的为官之道,又看到贾府的背景之后,他很明显就狠狠地“开窍了”。于是等到复职的消息一出,贾雨村立刻低头主动去“面谋之如海”,作者写的好听,不过就是求林如海帮他找门路呀。

然后林如海为了贾府也好,为了自己和林黛玉也罢,反正他很大方的表示:一切都包在他身上了!

“……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林如海非常谦虚也很给面子,他包办了贾雨村复职的渠道和人脉以及所有费用,这个恩情比甄士隐当年赠银赶考只多不少。

因为虽有贾政利用贾府关系去办这个事儿,但少了一分钱也不行,贾府是不可能出钱的。贾蓉买个五品替补龙禁尉都要一千二百银子,孙绍祖让贾赦谋兵部缺要五千两,贾雨村能轻松谋取四品应天府知府,这个钱少了万把银子都难办。

难怪作者写贾雨村送黛玉进京城是“依附黛玉而行”,当年他何尝不是依附了甄士隐才有钱进京赶考的呢?

林黛玉此番进贾府也算是一脚踏进了火坑,虽然是她爹安排的,但贾雨村也被动做了一回推手。后面贾雨村真的对林如海感恩戴德,忠心耿耿了吗?完全没有看到,甚至连一点感激之心都没写出来过。

在林如海死的那一年。书中曾写道:

方知贾雨村也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

只写贾雨村被王子腾保奏,进京准备升官,可能都没去吊唁一下林如海。

王子腾对贾雨村这么好,自然是他办完了葫芦案之后邀功请赏很积极,从此之后贾雨村给贾府和王子腾干脏活越发顺手了。贾雨村找到了新依附的靠山,还能搭理五六年一直干盐政,累死累活不讨好的林如海吗?贾雨村才不会做这种无用功,薛宝钗都懂的不交往没用朋友的道理他能不懂吗?

后面贾府和王子腾也一路保举他步步高升,王子腾升了九省都检点,贾雨村就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

很多读者表示,贾雨村高升都是王子腾的功劳,其实不是,贾府虽然没人能当大司马,但如果没有贾府和元春的根基脸面,王子腾可能都当不上九省都检点,更别提让贾雨村参赞军机。

当然一切可能是皇帝捧杀的手段,贾雨村很快也就因为犯错被降职了。

但他这些年里靠着虚伪结交贾政,靠着歹毒结交贾赦、贾珍。包括鲍二家的人命案子,王熙凤数不清几次弄权揽钱的事情,只要是通过王子腾的关系,未必就没有贾雨村插手。

为了给贾赦夺取几个扇子,讹诈无辜的平民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逼迫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也不知道把石呆子整的是死是活,这已经是属于为了攀高枝往上爬,丧心病狂,草菅人命的程度了,岂是奸诈教坏,卑鄙无耻足以描画的了?

所以,何必指能指望贾雨村给林黛玉当靠山吗?能指望他给林黛玉的木石前盟保驾护航吗?虽然可能林如海曾有这个打算和指望的,但贾雨村哪有这份闲情?

人家忙着仕途经济学问还忙不过来呢!至于林黛玉这个曾经的女学生,品貌十分出色,史太君多年把她和宝玉养在一起,什么意思懂的都懂,他贾雨村不过是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启蒙师傅,哪里好管这样闲事?

尤其是贾宝玉又是贾政的儿子,王子腾的亲外甥,薛家还全家藏在贾府里头,金玉良缘的事儿穿的京城里都知道,所以宝黛姻缘这个事儿对贾雨村来说管不好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不是人。别说他能主动维护帮助林黛玉,只怕林黛玉主动求助他,他也只会装不知道。

贾雨村是每次来贾府都要见一见贾宝玉,可他作为老师,甚至从来没过问过林黛玉半句话,那他见贾宝玉怎么就是为林黛玉考验女婿了呢?我还说他是为了好奇衔玉而生的吉祥物,看看贾宝玉真傻假傻,好拿捏贾府的一个把柄,将来利用呢。

因为随着贾府渐渐败落,贾雨村眼看这靠山要倒肯定另谋出路。他虽然官居高位了,但是依附贾王两家得来的,风向一变,准没好事儿。连孙绍祖都知道磋磨死迎春,才能彻底摆脱贾府,贾雨村肯定做的更狠更绝。

对于贾雨村会坑贾府这件事,琏二爷和林之孝都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了。

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

在以往所有的推测大结局的观点里,我认为贾雨村出卖贾府,并且把林黛玉献给他新投奔的权贵才是最有可能的。这才像忘恩负义奸雄贾雨村能做出来的事情,那个新权贵是谁呢?有观点说是忠顺王爷,但我认为更可能是皇帝。

因为林黛玉最终的结局是泪尽而亡,她又是潇湘妃子,又住着有凤来仪,还曾被宝玉预言以后要当一品夫人的。

不管是做当时皇帝的宠妃,还是被皇帝拿来和亲番外,或者被贾雨村献给新朝的皇帝,这些对林黛玉来说都是极为残忍的结果,为了贾府或者宝玉,她不得不答应,但她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死在临行之前又被追封一下是合乎常理的。

这样一来,贾雨村才算是把第二大林黛玉又利用到了极致,然后又拿着第三大恩人贾府和王家当了垫脚,让他自己获取了更多的利益。

算起来贾雨村并不是一开始就坏的,他是从一个雄心壮志,才华横溢的读书人,一步步变成一个权利欲望的工具人,一个贪婪无度的名利禄蠹。

这才是贾雨村这种利欲熏心的人的真面目,再好的才学,再高的志向,也根本掩盖不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他内心极度的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他的人生信条,对他好的就狠狠利用,跟他有利益冲突的,阻碍他前程的,对他有利用价值的,就不择手段。

贾雨村很聪明,看得清很多事很多人的前因后果,也擅长伪装,会说冠冕堂皇的好话。但他做起事情来却只考虑利益做选择,没有同理心,没有同情心,永远把自己摆在首位,损人利己也毫不手软,那些被他伤害的无辜之人死活与他无关,哪怕这个人对他有过大恩,也完全忽略不计。

贾雨村这种人在权利的旋涡里已经迷失了,他只想着如何攫取更多利益,如何爬的更高,如何利用借势上位,如何夺取属于别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

他根本不相信任何人,也不会跟谁掏心掏肺,更不会无私的去帮助弱势的人,因为帮助别人都是要付出的,都是有风险的。本就没有根基,又经历过革职的贾雨村,再次艰难上位,步步高升,靠的是出卖良心和灵魂,他根本就不允许自己的利益再受一点儿的损害

他恩将仇报的技能一次比一次熟练,他坑害恩人的手段一次比一次狠绝,他利用恩人当血包当垫脚的操作一次比一次彻底。

指望贾雨村拯救林黛玉,不如指望林黛玉风雪荣禧堂,贾宝玉火烧宁府宗祠,杀一个干干净净吧。贾雨村就配到头来,给他人做嫁衣裳罢了,别碰瓷世外仙姝寂寞林。

0 阅读:10

南山橘暖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