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带烈士遗孤就餐,撞见毛主席对答如流,后被称赞:这娃了不得

沛儿阅览趣事 2025-04-22 03:41:33

1942年,陈云带着烈士的孩子来到食堂找了个位置坐下,就在他们刚要用餐时,毛主席走了进来,陈云立刻站起身说道:“主席,您来啦!”孩子见状,有些紧张地跟着站了起来,紧紧挨着陈云。

主席可是出了名地喜爱小孩,看到这个孩子,眼中立刻多了几分慈爱。经过和陈云的一番询问交流后得知他是烈士李硕勋的儿子。

紧接着,在闲聊中毛主席又问了几个问题,小孩没有胆怯而是对答如流,毛主席感慨道:“这娃了不得!将来肯定能有大出息,说不定还能为国家挑起大梁呢!”

这个小孩是谁?为什么毛主席这么说?

父亲英勇就义,成为烈士遗孤

毛主席口中能成大器的孩子就是李鹏,原名李远芃,1928年生于上海。彼时,他的父亲李硕勋身为浙江省军委书记、中共浙江省代理书记,整日奔波于革命事业,为了理想和信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而妻子赵君陶,同样出身革命家庭,在丈夫投身革命的日子里,默默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小家。李硕勋深知革命之路艰难,他希望儿子的未来能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为人民谋福祉。

经过一番思考,李硕勋为儿子取名李远芃。“君陶,我给孩子取名‘远芃’,这‘芃’字,有草木茂盛之意。咱们作为革命的后代,经历了太多艰难险阻,我希望远芃能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将来承继父志,像那茂密的树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人民服务。”

1931年8月,李硕勋肩负着重要的革命使命前往海口。此时的他满心都是即将开展的革命工作,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他已被叛徒出卖。

刚抵达海口,李硕勋就被敌人重重包围,很快便落入敌手,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李硕勋始终坚贞不屈,严守组织秘密。1931年9月,敌人见从他身上捞不到任何好处,恼羞成怒,将他押赴刑场。年仅28岁的李硕勋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

李硕勋牺牲的消息传来,让赵君陶和年幼的李远芃的世界瞬间崩塌。曾经,他们夫妻二人投身革命,无暇顾及生计,如今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李远芃和母亲联系不上党组织,她只好带着3岁的儿子辗转回到四川成都娘家,一住就是7个年头。

一直到抗战爆发后,她才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周总理对于赵君陶的处境深表同情,于1938年将她接到重庆并恢复了她的党关系。

1941年,党组织决定送李远芃去延安学习,赵君陶看着儿子说道:“孩子,去延安,那是个好地方,能学到很多东西。要听组织的话,好好学习,将来像你父亲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陈云带烈士遗孤就餐,毛主席预测:这娃了不得

李远芃跟着队伍一路辗转,终于踏上了前往延安的征途。同行的中共中央青委委员蒋南翔,一路对这个懂事的孩子格外关照。

蒋南翔看向李远芃,笑着说:“咱们到了延安之后,一般都要改个名字,你现在叫李远芃,远是李家的‘远’字辈,可这‘芃’字太生僻啦,很多人都不认识,以后难免会带来一些不便。”他此前从未想过改名这件事。蒋南翔接着建议道:“要不,你把名字改一改?取个既好听又好记的。”

李远芃才十来岁,一时也想不出合适的,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改啥好,要不您帮我取一个吧。”

蒋南翔笑了起来,说道:“好啊,那我就帮你想一个。”他思考片刻后,兴奋地说:“有了!你就叫李鹏吧,把‘芃’改为大鹏的‘鹏’。大鹏展翅,志向高远,这个名字饱含着对你的期望,希望你将来能在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远芃听了重重点头:“好,我以后就叫李鹏!”就这样,在前往延安的路上,他有了新名字——李鹏。

1941年3月,陈云听闻李鹏来到了延安的消息,念及与李鹏父亲李硕勋的深厚情谊,赶忙派警卫员将李鹏接到自己的窑洞。一见到李鹏,陈云就亲切地拉着他的手,眼中满是关怀,询问他一路的经历和感受。此后,陈云常常关照李鹏,像长辈一样给予他温暖与指导。

1942年,李鹏前往杨家岭。陈云笑着迎他进屋,关切地询问李鹏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小鹏,在延安大学还习惯吧?学习上有没有遇到啥困难?”

李鹏连忙点头:“陈伯伯,都好着呢,同学们和老师都很照顾我。”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陈云站起身,笑着对李鹏说:“走,孩子,今天带你去小灶食堂吃饭。”陈云带着李鹏来到小灶食堂,找了个空位坐下。

没过多久,毛主席走了进来,陈云见状,立刻站起身,笑着向毛主席打招呼:“主席,您也来吃饭啦!”李鹏也赶紧站起身,毛主席目光落在李鹏身上,眼中带着几分好奇,问道:“这个娃娃是谁呀?”陈云连忙介绍道:“主席,他是延安大学中学部的学生,叫李鹏,他的父亲是李硕勋。”

接着又补充道:“他是世炎同志妹妹的儿子。”听到赵世炎的名字,毛主席的兴致明显高了起来,说道:“世炎啊,我们熟得很啊……”

闲聊时,毛主席看向李鹏问道:“孩子,平时爱读什么书?”李鹏答道:“《三国演义》。”李鹏赶忙放下碗筷回答:“主席,我爱看《三国演义》。”毛主席饶有兴致,追问道:“那书里这么多人,你最欣赏谁?”李鹏不假思索:“曹操!”

毛主席好奇道:“哦?为何是他?”听完李鹏的解释,毛主席满是赞许,搁下筷子,看向陈云感叹:“这小娃娃不简单,见解独到!日后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说不定还要当大官!”

如毛主席所说一致,后官至总理

事实证明,毛主席看人的眼光十分犀利,1948年9月,解放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国内百废待兴,人才需求迫在眉睫。彼时担任哈尔滨油脂公司协理和党支部书记的李鹏,接到党组织的安排,即将远赴苏联留学。

抵达莫斯科后,李鹏面临着院校和专业的抉择。当时,苏联高校提供了诸多选择,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定了莫斯科动力学院水力发电系。

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李鹏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凭借着这份刻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还担任了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

1955年,李鹏结束了在苏联的留学生涯,满怀报效祖国的热忱回到国内。彼时,新中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个领域都亟需人才。

李鹏深知,国家的建设需要从基层的每一处细节做起,于是,他主动请缨前往基层工作,决心将在苏联所学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祖国电力事业的建设中,历任丰满发电厂副厂长、总工程师,东北电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调度局局长,阜新发电厂厂长。

1965年7月,年仅37岁的李鹏被正式任命为辽宁阜新发电厂厂长。阜新发电厂在20世纪70年代堪称“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这样年轻就担此重任,足见李鹏工作能力之出色,以及组织对他的高度信任。

彼时,阜新发电厂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设备老化、产能提升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李鹏到任后,每日早早来到车间,穿梭在轰鸣的机器间,仔细查看设备运行情况,详细记录各类数据。

1983年6月,李鹏任职国务院副总理,主抓能源、交通以及重点建设项目。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李鹏正式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他坚决落实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方针,探寻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新路径,助力经济摆脱困境,迈向新发展阶段。

李鹏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工作到2019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0 阅读:7

沛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