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梅根的Netflix生活方式纪录片《with Love, Meghan》正式上线。

纪录片中,前美国女演员在她和哈里蒙特西托的豪宅附近一栋租来的价值500万美元的豪宅里,招待名人好友,分享厨艺、手工、园艺和各种心灵鸡汤……。

这回,不再扮演受害者了。8集纪录片整体要突出的主题是“王子和公主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

幸福到什么程度呢,就连远足,都是要“跳着”去的。(除了矫揉造作之外,这种刻意营造出的欢乐,也是够假、够癫的……)

“简单粗暴”的彩虹大果盘,被嘲蹒跚学步的孩子也能做得比她好。

大块西红柿嵌入的夏威夷披萨或Pie?观赏性极强,却激不起啥食欲,像极了“塑料制品”。

瓢虫面包,被扒出抄袭了多家配方。

个人觉得最有趣的一段是梅根纠正好友自己是“梅根-苏塞克斯”这一段。

无奈又无语的表情:“你可太有意思了,我现在已经是苏塞克斯了。”

然后过渡到夸张表演:“我和我孩子共享一个姓。那感觉如此……我不确定这意味着什么,但对于我来说,真的意义重大。”

老马克尔要哭晕在厕所里。梅根邀请她所有的朋友到她租的豪宅里做客,然而,与苏塞克斯血脉相连的人里面,没有一位能被列在邀请之列(或愿意被列在邀请之列)。

单凭这一点,她还在这里发各种心灵鸡汤,真是不能再可笑了好吗?

制作花凝冰晶,梅根:“对人们来说,这是一个惊喜和快乐的时刻。这些都是可以食用的花。你可以把它们种在窗台上。我在花园里种的。”

“做这些事情时,你需要知道的一件事是……我犯了这个错误。不要使用自来水。这是有原因的,原因是,如果你用蒸馏水或烧开水,那就OK,否则冰块会变得浑浊,就看不到花了。”

《每日邮报》的王室编辑Rebecca English在王室播客中锐评:“坦白讲,在看了制作冰块那集后,我失去了活下去的意愿。”

Rebecca透露:鉴于梅根之前的blog—“The Tig”的成功,她本是抱着很高期待去看《with Love》的,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折磨。“我真的搞不懂,她想表达什么?受众是谁?”

王室编辑理查德·伊登则评价整部纪录片太无聊。“我真的有努力在看,但它真的真的非常无聊……”然后,理查德提到了梅根的无礼和贪婪的再一次暴露。

尽管已经尽可能不再扮演受害者,但在第八集结尾处,网红梅根还是没忍住吐槽:“这就像生活的新一个篇章……我非常激动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所有这些创造力,真是让我太怀念了。”

这话听着就像是王室不让她发挥创造力一样。理查德还举了个例子:梅根还是王室成员时,有朋友拜访她。梅根给这位朋友做了牛油果吐司,这位朋友还在Ins上分享了。

理查德说:“这句话像是在强烈暗示:我在王室时,连创造力都不能展示。这真是太无礼了。我想,她实际上是还是指钱。王室并没有限制她发挥创造力,只是不允许她靠这个赚钱……”

不出意料的,耗巨资、花了一年多打造的《with Love》反响真是太差了。

来看看各家媒体的辣评(差评):

《Guardian》, Stuart Heritage:问题是没人想看梅根和和明迪·卡灵一起做装饰瓢虫面包。这节目就是那种愚蠢的生活方式节目‘填充物’。

如果由B-B-C制作,它会被用来填充《周六厨房》(Saturday Kitchen)的集数。人们想看的是像《哈里和梅根》里那个愤怒、正直(这里持保留态度)的梅根。换句话说,人们想要的是一场像样的梅根真人秀。”=

《Telegraph》, Anita Singh:节目的形式是这样的:梅根邀请人们到她的‘假房子’里。他们告诉她她有多棒。

这一切都是关于‘招待客人的乐趣’,因为梅根非常欢迎所有人,除了她的父亲、兄弟姐妹、她的公公、继婆婆、大伯哥、妯娌嫂子以及她丈夫99%的老朋友或皮尔斯·摩根。

《The Independent》, Katie Rosseinsky:审美策划、鼓舞人心的真理和那些不可避免的可食用鲜花的令人兴奋的结合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恶心。几集之后,我需要躺下休息。

《Radio Times》, Caroline Frost:这并不是世界上最令人反感的电视节目,对于那些需要知道如何将泻盐倒进罐子,将沸水倒在意大利面和雏菊上的人来说,这很有用。

看来布鲁克林·贝克汉姆不用担心丢掉他的厨师帽了。(大布这是招谁惹谁了?!)

《Irish Times》, Ed Power:她的油罐很粗糙,她自制的蜡烛看起来就像从迪兹(Dealz)的家居用品货架上买来的东西,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玩笑”就像一个寒冷的早晨电池没电时发出的火花。

她平平无奇甚至没有上升到讨厌式观看的地位。它可能会吸引足够多的眼球,从而证明Netflix公司的投资是值得的——但这仍然是生活方式类电视的一个垂死的补充。

Hate-watch(恨看、讨厌式观看) 指的是 明明不喜欢某个节目、电影或视频,但仍然忍不住去看,通常是为了吐槽、批评,或者纯粹出于好奇心。

Hate-watch 的典型特征:
✅ 一边看一边吐槽:「这剧太烂了,但我就是停不下来!」
✅ 明知不好看,还是忍不住点开(比如看一部评价很差的电影,只为了看看它到底有多差)
✅ 可能会和朋友一起边看边批评,成为一种“娱乐消遣”
✅ 社交媒体助推:很多人 hate-watch 后会在网上发帖吐槽,反而让作品获得更多关注

《with Love》画面很美,服饰很华丽,但情节太悬浮,梅根说希望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创造奇迹”。但这一切真的“普通、平凡吗”?

《with Love》呈现的无非是梅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陶醉和感动,但事实上,它很难和观众产生共情。

有网友质疑这节目有炫富嫌疑。这不是炫富,哈梅就是很富有好不好?不管是前女演员和网红的经历,还是逐渐消失的王室光环带来的商业利益。人家就是很富。

虽然也可能有所谓的KPI考核压力(收视率、带货能力),但梅根和广大网友的距离是遥远的。苏塞克斯家女主人的日常根本不用为五斗米折腰。更何况是沉醉在公爵夫人梦里不能自拔的梅根,她根本不可能与观众共情……

虽然被批得一无是处,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片挺火(尽管dislike数量是like数的9倍),大部分人应该是“讨厌式观看”。

就像《Mail+》, Amanda Platell在评论里提到的那样:“尽管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它的批评,但这很可能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它太糟糕了,几乎是引人注目的,Netflix公司的消息人士希望,对于那些不喜欢梅根的‘厌恶式观看’观众来说,它将是不可抗拒的。”

梅根刚刚有晒出数据,KPI差不多能完成,Netflix老板可能能笑着离场。但梅根要想凭借这个片成为顶级网红,且有一段长路要走。

发布不到24小时,已经挤到Netflix同类节目Top10。

但梅根社交媒体账号是的粉丝量只涨了不到五万(这可是梅根),别说是顶级网红了,就连离中等级别网红的距离也差得远呢。

单单从这点也可以推出,大部分观众很可能是“讨厌式观看”……所以嘛?梅根今后的带货能力还有待观察……让时间告诉答案吧!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