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剧总喜欢把坏人写得特别吸引人,引得观众一阵嗷嗷叫,这事情好像有点不太对劲,我也挺纳闷咋回事,但想想又觉得这可能是观众的一种情感宣泄吧。
《漂白》这部剧搞得网上吵成一锅粥,肉联厂那几个坏人站位火得不得了,大家都在模仿拍视频,王千源演的坏人出圈了,但真正的男一号郭京飞反而没什么存在感,这种现象真让人琢磨不透。
好多网友都觉得这剧把坏人写得太有魅力,剧情设计上有点过度美化的嫌疑,豆瓣评分才5.7分,这分数低得有点出人意料,但细想也不是没道理,毕竟把犯罪分子写得太光鲜亮丽确实容易引起争议。
演员们的表演功力确实没得说,特别是那几个反派角色,演技到位得让人头皮发麻,但问题就出在这儿,演得太好反而让观众对坏人产生了不该有的同情和认同感。
剧中那些警察反倒像是配角似的,整天在那追着坏人跑,戏份也不多,存在感低得让人觉得这到底是不是一部刑侦剧,这种角色比重的安排确实让人觉得怪怪的。
《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带着岳父岳母爬山那段情节,现在想想还挺魔性的,当时还被做成了网络梗,这种反派角色的出圈程度,在当时也是挺让人意外的。
《狂飙》里的高启强更是一个典型例子,张颂文把这个角色演活了,风头完全盖过了张译演的男主角,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态,让人不得不思考这背后的原因。
观众对反派角色的追捧,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压抑情绪,可能是因为反派角色往往更加立体,有血有肉,反而比正面角色更容易引起共鸣。
但这种现象确实值得警惕,毕竟过度美化反派可能会模糊是非界限,特别是对年轻观众来说,容易产生价值观的混淆,这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最近这些剧里的反派角色设计得都挺讲究,不再是以前那种脸谱化的坏人,而是有故事有背景,甚至还挺让人心疼的那种,这种转变挺有意思的。
不少编剧好像特别喜欢给反派写高光时刻,搞得观众都忘了这是个坏人,反而开始心疼他们的遭遇,这种叙事手法确实挺厉害的,但也挺危险的。
现在的观众似乎更愿意关注反派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反派角色往往更复杂更有层次感,不像正面角色那样容易被束缚在固定的框架里,这也反映了观众审美的变化。
电视剧创作者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角色塑造的问题,既要让角色有魅力,又不能丧失基本的价值导向,这个平衡确实不太好把握,但很有必要去探索。
反派角色受欢迎这事确实挺让人费解的,可能是因为现在的观众更愿意看到复杂的人性描写,单纯的好人坏人已经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了。
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人们对于善恶界限的认知可能变得更模糊了,或者说更倾向于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但无论如何,影视创作还是要有基本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吸引眼球就过度美化反派,这样对社会影响确实不太好,特别是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模仿反派的内容泛滥。
影视作品需要在艺术性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吸引观众,又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确实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