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牙疼这件事放在成人身上,都难以忍受,更别提出现在孩子身上了。现实生活中,经常性碰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门诊购买止疼药,一问说是孩子牙痛,给止痛。
也有的家长说,这是出牙痛,忍忍就过去了,等等牙出齐了就好了……
殊不知,这些家长都错了。
医生表示,孩子喊牙痛,不能简单止痛,如果用错了药物,后果往往更严重。

1、龋齿
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虫牙”。孩子由于喜欢吃糖和甜性的食物,加上不能完完全全做到刷牙去除细菌,加上儿童本身对蔗糖的代谢能力比较差,这就容易出现龋齿。
龋齿的特点就是牙齿表面出现黄褐色,中间会有龋洞,由于受到外界的冷热酸甜,都会出现疼痛。
2、牙髓炎
当龋齿长期得不到治疗的时候,细菌不断深入,感染到牙髓,即可出现牙髓炎。
典型的牙髓炎表现为突然性的牙痛,疼痛剧烈,收到冷热刺激时明显加重,多在夜间发生,这也是让很多孩子突然半夜喊牙痛翻来翻去的原因。

3、牙周炎
牙周炎是在牙龈炎症进一步向深层牙周组织扩展而形成的,其病理变化仍以炎症为主,也可出现牙龈和牙槽骨的萎缩改变。
牙周炎的疼痛是牙龈周围可出现红肿,伴有剧烈的牙周肿痛,甚至可出现发热。
4、出牙痛一般出现在乳牙萌生阶段,孩子可能会流口水,牙龈肿胀,喜欢咬硬物,容易哭闹。
从上面可以看出,孩子牙痛并不是简单的出牙痛,还有很多原因。

但是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喊牙痛,都立马想着用止痛药给孩子止痛。有些家长简单的认为,孩子即成人的“缩小”版,所以就按照成人常用的止疼药,剂量减半或缩量给孩子使用。
但是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其在药物吸收、药效作用上和成人有所差异,绝对不是成人用药的“减量版”、“缩小版”。
拿剂型来说,孩子更适合“颗粒”、“干混悬剂”、“糖浆”等剂型,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吸收。
有不少家长知道,糖皮质激素有强大的抗炎功能,但是糖皮质的长期使用,容易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对于骨骼成长产生不利因素,因此不建议孩子牙痛使用糖皮质激素。
所以,儿童牙痛,一定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止痛药,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成人的“缩小版”。

所以,儿童牙痛,一定要使用儿童专用的止痛药,不能想当然得认为是成人的“缩小版”。
三、止痛药不是万能,当心药不对症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牙痛,到了医院都会开了一些非甾体的抗炎镇痛药,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对于普通的止痛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孩子的龋齿严重到发展成为牙髓炎、牙周炎等情况时,就不能简单的止痛,而应该转变为消炎为主。
只有明白和清楚孩子牙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所以乱用药不仅起不到效果,药不对症,可能还会引起孩子的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后果。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牙痛,简单止痛之后不管背后的原因,不管是错误的刷牙方式、发炎等情况,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只在乎表面症状的改善,这样就忽略了孩子的真是病因。
还有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吃完止疼药,只要孩子不喊疼了,也看不到严重的蛀牙,想着反正后面也要换牙,也就放松警惕了。殊不知等到孩子喊牙疼的时候,牙神经可能已经坏了,继续拖延的话,后期治疗花费更大不说,孩子也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和风险。
五、不同牙痛,不同快速止痛方法:
1、龋齿:先除去刺激的因素,例如停止吃东西;再用温热水或温盐水漱口,冲掉牙齿上的残渣。
2、牙髓炎:处于牙髓炎晚期时,可以用冷敷暂时缓解疼痛。或遵医嘱服用消炎类和止疼类药物应急。
3、牙周炎:这种情况比较严重,最好还是想办法立即去看儿科牙医,进行对症治疗。
4、出牙痛:用清洁的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牙床,提供专用磨牙胶。如果有炎症,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处理。以上方法只是用来不方便就医时应急使用,仅供参考。正确的做法是就诊于专业的儿童口腔科,进行专业规范的检查和治疗。
想要孩子牙齿一直健健康康,那么日常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比如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孩子牙齿和口腔的健康问题,孩子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选用合适的牙膏,这些都是十分重要。
总结:孩子牙痛看似简单的小事,但是也要谨慎用药,特别是止痛药的使用。最规范的处理还是要及时前往专业的口腔医院,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好健康护理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