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将至,一想到过年要去亲戚家串门,我就感到一阵头疼。
小的时候,过年串亲戚是最开心的事情,吃美食、拿红包、和小伙伴们尽情地玩耍。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曾经无比期待的活动,变成了一件充满无奈和烦恼的差事。
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现在的我们不再喜欢过年串亲戚了?
年关将至,亲戚之间的那份尴尬小时候,过年串亲戚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无论多远,亲戚们都会千里迢迢赶回来团聚。
现实生活中,亲戚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更是情感上的。
平时大部分亲戚各自忙碌,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什么联系,过年的时候却偏要凑在一起,聊一些毫无意义的“寒暄话”。
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我姨妈一家从外省赶回来。
她和我妈妈已经有好多年没见面了,本以为两人会有说不完的话题,结果却只是短短寒暄了几句,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这样的场景不止发生在我们家,其实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局面。
平时不联系的亲戚,一到过年硬凑在一起,不是热热闹闹的团聚,反倒像是一场尴尬的“面试”。
虚情假意的亲戚关系,过年还要维持吗?
小时候的我,总觉得亲戚之间关系亲密,彼此会无条件地帮助。
成年后,我才发现,很多时候亲情也掺杂了利益的成分。
有些亲戚平时不闻不问,等到过年时却突然对你热情无比,其中的虚情假意让人心寒。
初中毕业那年,家里经济困难,母亲带着我去舅舅家借钱。
舅舅一口回绝:“没钱就别读书,去打工吧。
”后来我考上了工作,舅舅变得特别热情,每年过年都给我拜年,还送不少礼物。
我知道他不是因为亲情,而是想让我帮忙办点事。
这种感情的利用让我对过年串亲戚产生了深深的抵触。
面对那些平时不闻不问,只有事儿的时候才出现的亲戚,提高警惕是必须的。
这种“虚情假意”的串门,既浪费感情,也不值得维持。
独立生活的你,真的需要亲戚帮忙吗?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成年以后,这句话逐渐成为我的生活信条。
离开家乡,开始独立生活,亲戚们的存在变得越来越稀薄。
很多事情,我更愿意依靠朋友或者同事,而不是亲戚。
记得有一次,我大姐去深圳打电话给一位表哥,希望他帮忙找工作。
谁知表哥听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
这件事对大姐打击很大,但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有些事情,确实不能强求人。
依靠自己打拼,才是最靠谱的事情。
过年串亲戚的传统,在这种新的生活模式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彼此之间早已不再那么紧密,过年硬要凑在一起聊天、吃饭,反而没有那个必要。
忙碌一年的你,过年只想休息而已过年放假,原本是大家难得的休息时间。
一年忙到头,大家都期待着这个假期能好好休息、调整状态。
可现实是,过年的几天全都耗在了串门、接待客人上。
记得去年过年,我和家人早早订好了回家的票。
回到家,本想着能好好休息几天,结果家里每天都有亲戚来访。
做饭、招待客人,累得不行,却还得一直保持笑脸。
儿女们应付着亲戚的问长问短,心里只想快点结束这尴尬的局面。
有时候,真正的休息不是躺在床上睡觉,而是远离那些琐碎的应酬,给自己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过年不再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幸福时光,反而成了又一场精力消耗战。
结尾:我的朋友小张说得好:“做好人情的减法,注重直系亲属的和睦,其他的就随缘吧。
”时代在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也在变。
并不是每一段亲戚关系都需要费心维持,与其在过年时做无谓的应酬,不如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休息时间,陪伴真正重要的家人。
过年,不再仅仅是串门拜年,而是一个反思和调整的机会。
或许,我们需要从过年的忙碌中抽离,回到那份简单、纯粹的年味里,找回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仪式感。
毕竟,在这喧闹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踏实,比任何流于表面的热闹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