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朝历史,人们往往会提起两位人物——刘邦和刘秀。这两位皇帝,一位以布衣之身建立西汉,被后人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一位于天下大乱之时,依靠运气与实力,将多年战乱纷飞的华夏大地再次收归统一。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也有着同样出身于农家,最终君临天下的英雄故事情节。历史的存在是让我们警醒、让我们总结,从而更好地为现在的生活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而同样的“刘”姓也会勾起许多人的好奇心,他们二位有什么关系吗?刘秀家族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的?在解答这一系列疑问之前,我们先来讲讲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这两位传奇皇帝的故事。一、布衣皇帝刘邦汉高祖刘邦为汉朝开国皇帝,亡秦灭楚,建立汉朝。从泗水亭长到汉王刘邦,一路从农家出身,最终开辟了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西汉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
刘邦不同于历史上饱读诗书的皇帝。他自幼不爱读书,游手好闲,家中长辈对他颇有不满,但他依旧我行我素。也正是这样轻松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刘邦不拘小节、行侠仗义、胸怀大志的性格。
他担任泗水亭长期间,有一次接到了押送徒役的任务,但一些徒役在路途中逃走,刘邦索性将所有徒役都放了,开始亡命天涯。自此,持续两百多年之久的西汉王朝的序幕,也慢慢被拉开。刘邦的传奇故事我们一点也不陌生,说起汉朝的发展史,人们还会提到一位运气极好的君王,他与刘邦同是一个家族,却并没有皇室光环,但也成就一番事业。他便是光武帝刘秀。
二、位面之子刘秀刘邦称帝的两百多年后,其九世孙刘秀,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刘秀光复汉室,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刘秀是汉景帝之子刘发的后裔,刘发虽为长沙定王,但因为“推恩令”的实行,刘秀的父辈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令罢了。所谓“位面之子”,便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天选之子”。刘秀虽是皇族之后,但其九岁丧父,被叔父刘良抚养长大,成为一介农民,劳作于田间地头。
刘秀不同于刘邦的胸怀大志,新莽末年,天下陷入混乱,刘秀长兄刘縯欲趁乱起兵,刘秀加入其中。虽并不是起义军的首领,“位面之子”的故事,也就此开启了。宛城起兵之后,昆阳之战中,刘秀的两万绿林军被王莽四十万精兵困于城中。据《后汉书》记载,正当王邑等人意气正盛之时,“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淮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刘秀率其四十万大军大败王莽军队,成功突出重围,逆转战局。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乘势而上,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真正成为历史。而后,刘秀出抚河北、鄗城称帝,在西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从宛城起兵到定都洛阳,这位并不是起义军首领的天选之子只用了三年时间。称帝之后,刘秀的绿林军西入关中,两度被赤眉大军击败,赤眉军在这两次大战中也有极大损耗。崤底之战,冯异出其不意,大破赤眉军,使其一路逃出关中。刘秀提前派遣精兵强将于半路拦截溃不成军的赤眉一行,使其被迫请降。至此,关中平原被刘秀扫平。
而后,刘秀有条不紊,先后将关东、陇西、川蜀等地收入囊中,新莽末年的乱世得以收归统一。从鄗城称帝到克定天下,纵观刘秀一生,这位出身田间的光武皇帝,开启了一个“光武中兴”的盛世。刘秀的故事是提到汉朝历史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点,大概是因为他出身普通,却又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后人在谈论起这段历史时,总是说刘秀拥有极好的运气,以至于他在统一国土时战无不胜、无往不利。
但天才的存在不能仅仅归结为好运,刘秀知人善任、有勇有谋,在统一中华大地后,整顿吏治、与民休息。这样开头与结尾拥有巨大反差的情节总是吸引人们的眼球。三、封建制度的力量刘邦与刘秀的故事都有着本躬耕于田间,却被时代选择,最终开启一代王朝的神秘色彩。但为刘邦九世孙的刘秀,本应算是皇族之后,为何于一介布衣为起点,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定于周初的嫡长子继承制便是原因之一。嫡长子继承制即为“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刘邦去世后,嫡子刘盈继承皇位,但刘盈英年早逝 ,其子被扶立为傀儡皇帝后,被大臣杀害,刘邦四子刘恒被拥立为汉文帝。
刘恒的嫡长子便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文景二帝治国有方,轻徭薄赋、虚怀纳谏、厉行节约、鼓励生产。在其统治期间百姓生活幸福、安居乐业,这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文景之治”,也是君主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汉景帝拥有许多子嗣,刘秀是景帝第六个儿子刘发的后裔。刘发被汉景帝封为长沙王,虽地域偏远,但生活也算幸福,共有16个儿子,其第13个儿子刘买,便是刘秀祖先一系。
宗法制的大背景下,刘买被封为舂陵节侯,并没有得到很多的土地,而后到刘秀父亲那一辈,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了。加上自幼丧父,刘秀人生的开端好像并不是那么顺利。除了嫡长子继承制,汉武帝刘彻颁布的“推恩令”也是让刘秀的发家起点如此之低的另一个原因。元朔二年,刘彻采纳朝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旨在削弱诸侯国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制。
推恩令的实施实际上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废除了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在某种意义上对嫡长子继承制进行了完善,削弱了嫡长子在继承中的优势,解决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正是因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和为削弱各贵族势力的推恩令,到了刘秀这一代,和曾经的皇室贵族并没有过多的联系。刘秀自幼丧父,一路磕磕绊绊,从一位农民到统一天下的君王,靠的不仅仅是他的运气。
刘秀与刘邦虽为同一家族,但要追溯起宗族血缘来,已经相隔甚远,这其中“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有着深刻的联系。尤其在嫡长子继承制和推恩令施行的大背景下,曾经的一代皇族也有后辈沦为平民。宗法制的核心便是为中央集权服务,当帝王的后代将越来越多的土地分去,一人拥有极高权势的情况将会被缓解很多,这也保证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得臣子拥有极高权势后率军反叛的情况减少,从而保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稳定发展。
刘秀与刘邦的故事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应该不止于此,每个时代中一位又一位英雄出场的方式也都有那么一些相似之处,即使身为农民,也可以在天下大乱之时挺身而出,凭借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开疆拓土,为天下百姓创立一个安居乐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