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局势暗流汹涌。
统一、台独、维持现状,各种立场游荡在舆论场上。
大陆的立场,从未动摇: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责任。
而台湾社会,节奏早已变了。
几十年分隔,不只是地理的远离,更是认知的断裂。
两岸人民,血脉难断,但信息系统、价值观、历史叙事,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据邱毅披露,反对统一的台湾民众已超过九成。
反对统一者为何占九成?
台湾与大陆的分离,已不只是地理上的间隔,而是根植于制度、观念、教育乃至记忆深处的割裂。
这种裂缝,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打造、制度催化、舆论塑形的结果。
今天,两岸民众虽仍共享血缘、语言和文化的底层代码,却早已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认知坐标系里。
表面上看,两岸间没有战火;实际上,思想的对峙早已打响。
正如台湾评论员邱毅所言,如今台湾岛内,反对统一的比例已超过九成,反对“台独”的,尚不足半数。

台湾社会当前的精神状态就是身份焦虑深重,国家认同模糊,主权态度游移。
虽然不少人嘴上承认“一中原则”,但一提到“统一”二字,立刻态度急转。
为何会走到这一步?
根源要从1987年台湾解严说起。
那一年之后,所谓“民主化”浪潮席卷全岛,伴随着“本土化”口号,台独分裂势力迅速渗透教育体系、传媒话语与政治结构。
“台独”思想,就这样在“改革”与“自由”的幌子下悄然扩张,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的认知结构。
在两蒋时期,尽管台湾当局在政治上采取戒严控制,但在国家认同方面却有明确立场。
那时的教育系统,以中华文化为基石,以中国历史为主轴,从小学到高中,讲授的都是五千年历史长卷。
台湾史只是其中一部分,属于中国史的延伸而非独立章节。
课程设计的根本意图,是引导学生理解自身文化脉络,认识祖国大陆的历史,形成民族一体的基本认知。
这一切在李登辉主政时期被彻底改写。
他是台湾“台独化”的第一推动者。

从1995年公然访美,到1999年提出“两国论”,其政治立场已不加掩饰。
他大刀阔斧地改革教育体系,重用大批台籍“本土化”学者主持课纲制定。
他们将课本中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人”有关的字眼全部清除,力图将台湾历史从中国史中“剥离”出去,建立所谓“台湾中心史观”。
教材中,台湾被称为“我国”,大陆则被称为“中国”,并在描述中暗含敌意,甚至出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是威胁”等极具煽动性的表述。
这种具有鲜明政治立场的内容,被系统地写入课本,被教师讲解,被学生背诵,甚至成为考试的标准答案。
2000年,陈水扁延续李登辉路线,推动“去中国化”教育进一步深入。
高中历史课纲被彻底重写,试图将“台独”立场制度化、常识化,打造成一代青年人的思维基础。
主导这一工程的杜正胜,公开宣扬“中华文化是外来文化”,并强调“台湾人不等于中国人”。
到了蔡英文时期,所谓“新课纲”更进一步,将“去中国化”包装为“历史多元化”“去意识形态化”,实则是换汤不换药。

她深知教育是塑造认同的最有效工具,因此一上台便加快课纲推动,试图从根本上切断台湾青年与中华文化的情感联系。
多年经营,“天然独”一代应运而生。
这些人从未在课堂上认真了解中国历史,从未在课本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他们对祖国的认知,是从新闻片段、政治宣传、网络舆论中拼凑而来,片面、偏激、甚至敌意十足。
而这一代,正是今日台湾的主力民意群体。
从教育渗透到文化断裂,从认同模糊到立场抗拒,这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深度改造。
反对统一者为何占九成?是因为他们所接受的“常识”,本就远离了历史的真相。
反对台独的五成
邱毅还提到尽管反对统一的民意高达九成,但与此同时,反对“台独”的比例也接近五成。
但是这五成“反独”群体,并非铁板一块。
他们之中,有人支持统一,有人既反对统一也不支持台独,更多的,则选择“维持现状”,不统、不独、不武——这是当下台湾最常见的政治自我定位。
这个立场模糊、态度谨慎的中间群体沉默观望,却在无形中成为真正影响两岸格局的“关键少数”。
“维持现状”源于马英九执政时期提出的“三不”政策,写入国民党党纲,长期主导台湾的两岸策略。

其本质是放弃统一、避免独立、回避冲突。
在马英九看来,“不独”是底线,“不统”是策略,“不武”是手段。
而这“三不”,既延续了李登辉“两个中国”思维的惯性,也是美国对台政策的直接反映。
马英九本人反对“法理台独”不假。他多次公开宣称“台独不是选项”,“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中原则必须维护”。
他强调“中华民国”的存在,试图在“中华认同”与“岛内民意”之间寻找平衡。
他曾在多个场合表明,国民党的终极目标是统一——但语气始终含糊,行动极为谨慎。
甚至可以说,他在“说统一”与“做维稳”之间左右逢源,却始终未曾真正推动统一的实质路径。
“不统”的问题更加突出。
表面看,这是避免激化矛盾的妥协之举,实则放弃了最根本的国家目标。
一旦连“统一”都不再被提及,那么维护统一的意志也将迅速瓦解。
没有目标,就不会有努力;没有方向,自然也不再有遏制“台独”的动力。
在这种氛围中,所谓“不统”,便成为“软性独立”的温床。
一边宣称自己不是“独派”,一边却纵容“台独”教育、媒体话语体系扩张,久而久之,本质也就变成了另类“独台”。
“不独”呢?更像一种自我安慰。

政客们在公开场合反复重申“不推动台独”“不支持台独”,但却极少主动出击制止“台独”活动。对课纲去中国化、对文化去民族化,选择视而不见。
即便对台独言论泛滥,也只是装作不知,或草草一句“我们不认同”便草率了事。
这种不作为,不是“中立”,而是变相纵容。
久而久之,这种“假中立”成为“真风险”。
至于“不武”,更是最为脆弱的幻想。
历史从未出现一个分裂冲突可以靠拖延和平解决的案例。
事实证明,一旦敌意扩张、分裂势力坐大,维持现状将不复存在,和平也会荡然无存。
台独不是喊喊口号,而是一整套体制化的现实运作。
从课纲、选举、媒体到国际外交,台独势力正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事实独立”。指望“不武”可以换来和平,不过是纸上谈兵。
一旦时局突变,“不武”反而成为战略上的空门。
正因如此,“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主张最为危险。

这种中间立场正在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把“统一”描绘成不现实,把“台独”包装成可协商,把“维持现状”捧为理性之举。
久而久之,整个社会被训练成一种习惯性的“自欺”机制。
这些人不支持统一,是因为他们从未接受过完整的国家教育。
他们不反对“中华文化”,但也不会认同“中华民族”。
他们不想独立,却又抗拒统一。他们宁可在模糊中徘徊,也不愿在现实中选择。
他们也不主张“台独”,但原因五花八门,有人是因为意识不到代价,有人是迫于美国态度,还有人是出于内心的“政治正确”。
但一旦局势风起云涌,一旦民粹升温,他们是否会迅速倒向“独立”?答案并不乐观。

所以说,“不统不独”的人,才是最不可小觑的群体。
他们人数众多、态度中立、表面克制,但正因他们的犹疑与摇摆,让统一之路困难重重。
他们构成了最大的民意缓冲区,同时也成为阻碍统一进程的最大阻力。
统一不是对某一部分人的压制,而是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的归宿。
而这些“中间立场”者,正是在模糊地带构筑起一道道无形的高墙。
越是强调“维持现状”,越是在拖延问题的爆发。
现实也不容无限回避,选择迟早要来。拖延只会让代价更加沉重。
统一才是前提
“统一”,并非某些人口中的洪水猛兽,也不是可以选择回避的敏感话题。
它是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一个未完待续的命题,是国家走向真正复兴、实现完整主权所必须迈出的一步。
从国际法理、民族认同到历史文化,台湾从来不是、也永远不可能是中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共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的铁一般的现实。
尽管目前两岸尚未完成统一,但从趋势判断,从国家发展战略到国际力量演变,这一天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问题是,统一是否必须以“全民同意”“普遍心悦臣服”为前提?
不少人对此抱有幻想,甚至认为只要台湾有足够多人喊反对,就能阻止统一的脚步。这种理解,十分肤浅,极其危险。
我们不妨回顾历史。
上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思想混乱。
当时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社会主义?
多少普通人对这个理念毫无概念,甚至恐惧抗拒?
然而,最终中国还是完成了制度转型,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
这不是靠全民先“心悦臣服”才发生的,而是靠历史逻辑和现实斗争一步步推进的结果。
统一亦然。
在统一之前,要求台湾全部人都发自内心地接受统一,几乎不可能。

他们接受的教育、获取的资讯、成长的环境,从根本上就是“反统”的叙事结构。
这并非台湾民众“天生反中”,而是长期信息控制与意识形态灌输所致。
他们对祖国大陆的认知,并非来自实地接触或深度了解,而是来自政客的操弄、媒体的渲染和课本的扭曲。
尤其是台湾年轻一代,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从未踏足大陆。
他们所知的“大陆”,被剪辑为一个标签化、妖魔化的存在。
他们被告知,大陆是“敌国”,是“威胁”,是“对岸的他者”。
而这种扭曲认知的来源,正是民进党当局故意操控的结果。
限制两岸交流、抹黑大陆形象、制造身份隔阂,这些都是其一贯的政治操作。
但现实不会永远被谎言覆盖。
一旦统一完成,信息壁垒不复存在,民众将拥有自由接触真相的渠道。
到那时,许多原本被蒙蔽的台湾同胞,会重新审视这片他们曾陌生甚至误解的祖国大陆。
他们将看到一个开放而繁荣的社会,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一个与他们共享血脉文化、历史根脉的国家。
当误解被打破,当真实摆在眼前,认同的变化会比想象更快。
届时,所谓“支持统一”的民意,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实现反转。
从今天的不信,到明天的接纳,这是统一之后才会显现的社会心理再建过程。
所以,那些反复强调“统一前必须全民接受统一”的声音,实则混淆主次。
混淆了“前提”与“结果”,把统一应带来的认同当成统一的门槛。
这是逻辑上的倒错。
统一,是国家战略的终极命题。
不是投票表决,不是民意博弈,而是政治意志的坚定表达,是对国家完整、民族命运的总体把握。
在这一点上,不容妥协,更不容模糊。
统一之后,台湾会改变。

认知的恢复,身份的重建,文化的回归,终将随时间展开。
到那一天,今天的“反对统一”,将会被明天的“自觉认同”所取代。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迈向这一步,不为杂音动摇,不被表象迷惑,更不向误解让步。
参考资料:
只要郭台銘實力夠,柯郭整合成一組人馬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邱毅台湾“不统、不独、不武”该休矣
董拔萃


反对统一,九成以上,这就是台独,武统是唯有的必要手段,干!
日本统治时期也没问问台湾同意不同意。但是统治了多少年之后夹着尾巴跑了仍然培养了很多孝子孝孙。
中国领土上决不允许割裂独立的存在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你反对有用吗?你算老几?
只有打回来的才是自己的!——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邱毅说的是事实,台湾人到现在为止,受国民两党毒害很深,脑子里的中华民国观念根深蒂固,大陆只有再打一次渡海登岛战役,才能彻底推翻旧政权,统一台湾岛,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全部消灭!
如果文章属实!哪就必须要武统台湾了?说到九成人反对统一!立即武统台湾要尽快解决?
统不统一不是由台湾人说了算,而是全中国人民说了算!
武统才是唯一方式
都炸成乱泥
台湾,你对他好,他不会感谢你,你很揍他一顿,他会服服帖帖的听话。
早就应该抛弃幻想,武统台湾
我们不看民调,只要结果,那就是祖国统一
不知道是从哪里得来的数据
台湾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不能存在统一这个词,本来就是中国一部分,不想待就滚蛋
反对就反对~但愿你们保持初心,保卫你们的反对!!!
必须要以武力毁灭之
打台湾易,管台湾难。大陆不想要一个被打得破破烂烂的,反对行动此起彼伏的台湾。
既然湾湾仔已有九成反对统一,武统台湾省我们还有什么可顾及的……。
你可以走,独立自主,不要在台湾居住生活,天下很大,走出去就完事。
说的是实话。所以武统是唯一的选择。
你不过了统一大陆 大陆就要统一你 中华民族必须统一
就这?和平统一???
有哪个人愿意老,有哪个人愿意死?一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英九是暗独份子,斩[AK47][AK47][AK47][AK47][AK47]
土地是中国的,台独的人可以离开。这是几千年一直存在的真理
围死他们
反对统一者杀无赦
统一可是大陆说了算
统一台湾,速战速决,不能优柔寡断,由着他们蹬鼻子上脸
法庭上不服判决的也有很多,打服就没人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