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自愧不如的顶级京城公子哥,10个王思聪加一起也没他会玩

历史海大富 2025-04-20 05:01:12

说起王世襄,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文物收藏家”或者“学者”,但这老爷子的人生可远不止这些标签。他是民国时期北京城里顶级的“公子哥”,玩得那叫一个花样百出,境界高远,连马未都这样的收藏界大咖都得甘拜下风,自叹不如。至于王思聪那种靠钱砸出来的玩法,十个加起来也比不上王世襄一个人的深度和趣味。

家世显赫,天资聪颖

王世襄1914年出生在北京,家里背景硬得不行。他是满族正白旗人,祖上是清朝重臣,父亲王蔼然做过北洋政府的外交官,后来还在民国政府里当过要职。母亲金章也是才女,擅长画画,尤其爱画鱼,家里文化氛围浓厚。王世襄小时候住在大宅子里,周围全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这种环境从小就给他打下了不一样的底子。

他家不光有钱有势,还有文化传承。老爷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的不是普通玩意儿,而是古董、字画这些高雅东西。这种家世搁现在,妥妥是顶级富二代加学霸的配置,但王世襄没走炫富那条路,而是把这份资源变成了玩出花样的资本。

王世襄可不是光靠家世混日子的,他读书那叫一个厉害。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来又拿了文学硕士学位,成绩一直是顶尖的。他学的不是死知识,而是真能用上的东西。大学期间,他就开始研究古代文献、文物鉴定,这为他后来的收藏和玩乐生涯奠定了基础。

别看他学历高,他从不端着架子。老爷子性格接地气,喜欢跟各路人打交道,不管是街头混混还是学者专家,他都能聊得来。这种学识和人脉的结合,让他在玩的路上越走越宽,越玩越精。

收藏界的“扫地僧”

要说王世襄最牛的领域,还得是文物收藏。他对明清家具的研究,至今没人能超越。别人收藏是为了显摆或者赚钱,他不一样,他是真喜欢,真懂行。他跑遍全国,钻胡同、逛鬼市,淘来的东西全是精品。明式家具那简洁优雅的线条,清代木雕那精湛的工艺,他都能讲出一堆门道来。

他写过一本书叫《明式家具研究》,这不是随便写写,而是几十年心血的结晶。书里不仅有图有数据,还有他对每件家具的理解,专业到让同行都服气。马未都说过,王世襄在收藏上的造诣是他望尘莫及的,尤其是那种对器物的热爱和钻研劲儿,简直是“扫地僧”级别的存在。

他收藏的不光是家具,还有铜器、瓷器、漆器、竹雕,啥都玩得转。有一回,他淘到个明代的宣德炉,别人看不出来,他一眼就认出真品,靠的是多年摸索出来的眼力和学问。这种本事,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

玩鸽子,斗蛐蛐,玩出了学问;吃喝玩乐,书法绘画,做的特考究

王世襄不光玩文物,他还玩鸽子,玩得比谁都高级。北京人都知道,养鸽子是老北京的传统乐趣,但王世襄把这事儿玩成了艺术。他养的鸽子不是随便飞飞就算了,而是得飞出花样、飞出气势。他研究鸽子的品种、训练方法,甚至写了一本《鸽经》,把养鸽子的心得全记下来。

他最得意的是“放鸽子”。他训练的鸽子,能在空中翻跟头,能按节奏飞,能听口哨指挥,简直像杂技团的表演。北京城里那些老玩家,见了他的鸽子都得竖大拇指,说“王爷这鸽子,飞得比人还灵”。王思聪开派对再热闹,也没这种雅致吧?

除了鸽子,王世襄还喜欢斗蛐蛐。这在老北京也是常见的玩意儿,但到了他手里,又不一样了。他不光玩,还研究蛐蛐的习性、种类、打斗技巧,写了一本《秋虫杂咏》,专门讲怎么挑蛐蛐、养蛐蛐、斗蛐蛐。书里头条理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跟学术论文似的。

他挑蛐蛐的眼光毒得很,看体型、看牙口、听叫声,分分钟挑出“战斗力爆表”的那只。他斗蛐蛐不是为了赌钱,而是享受那份乐趣和挑战。别人玩蛐蛐是消遣,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境界。

王世襄对吃的讲究也有一套。他爱吃北京的小吃,像炸酱面、豆汁儿、卤煮火烧,吃得津津有味。他不光会吃,还会研究这些吃的来历、做法,甚至跟厨子聊怎么调味才地道。他写过不少关于美食的文章,字里行间全是生活的烟火气。

喝酒他也有一手,喜欢喝二锅头、黄酒这些接地气的酒。他喝酒不是为了醉,而是品味那股味道,配上点花生米、酱牛肉,聊聊古今趣事,那画面想想都带劲。比起王思聪那些豪车夜店,王世襄这吃喝的档次,才是真会享受。

王世襄的才华还不止这些,他的书法和绘画也是一绝。他写字不追求花哨,但笔力遒劲,结构严谨,随手一写就是大家风范。画画他也不含糊,尤其是画鸽子、蛐蛐这些他熟悉的东西,线条简单却生动,透着一股灵气。

他母亲教过他画鱼,他后来也画了不少鱼,风格清新自然,特别有味道。他的艺术造诣,完全是兴趣使然,没想着卖钱或者出名,就是玩得开心,玩得纯粹。

养狗养出真性情,晚年收藏捐给国家

王世襄还特别喜欢狗,尤其是北京土狗。他养狗不是摆样子,而是真拿狗当朋友。他给狗起名,亲自喂食,带着它们满北京溜达。他研究狗的品种、性格,写过不少关于狗的文章,字里行间全是感情。

有一次,他养的一只狗丢了,他满北京找了好几天,最后在胡同里找到时,眼泪都下来了。这份真性情,比那些花钱买名犬的人强太多了。

到了晚年,王世襄没闲着,反而玩得更深沉。他把收藏的宝贝捐给了国家,自己过得简单朴素。他写书、整理笔记,把一生的经验传下来。他的《锦灰堆》就是晚年的心血,里面全是杂学趣闻,读起来既有趣又有料。

他这辈子玩的东西多,但从没玩物丧志,反而把每样都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价值。马未都说他“玩得太高明”,真不是夸张。王思聪那点花钱买乐子的玩法,跟王世襄比起来,差了不止十条街。

王思聪是现代富二代的代表,靠钱砸出来的生活确实热闹,但多半是表面功夫。王世襄不一样,他的“玩”是有底蕴的,是靠学识、眼界和真心堆出来的。他玩鸽子能写书,玩家具能出专著,玩蛐蛐能成专家,吃喝玩乐样样有研究,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王世襄的玩,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真喜欢,真投入。他不靠钱堆排场,而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见识,把每件事都玩到了极致。十个王思聪加起来,钱再多,也玩不出这种高度。

王世襄这辈子,活得潇洒又充实,玩得雅致又接地气。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玩不在于有多少钱,而在于你能不能玩出自己的风格,玩出点真东西。马未都服他,我们也服他。你觉得呢?留言聊聊,看看你心中的“会玩”是个啥标准!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