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音乐当然要走出国门,否则在壳子里面自嗨,也没什么意思

吴之二 2018-12-03 11:16:30

最近国内发生几件大事,基因改造、DG辱华、金马奖等等,每一件事情在国内掀起血雨腥风。小编我特地组织过语言,想着如果周围的同事问起来,我要这样那样回答,才显得得体。

当然,从来没人问过我这些“大事”,一次都没有。我们讨论过老套的Kpop,一些八九十年代的日本动漫,甚至土耳其电视剧。但关于中国的文化,除了食物,从来都不在讨论范围。

可是,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我深切的明白国内文化膨胀的程度。中国就像一块高效的海绵,吸收着全世界的养分,在内部碰撞,融合,新生。我们的社交热搜上经常出现欧美日韩甚至新马泰的最新消息,我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国际化。然而,这一切都被限制在坚硬的外壳之内,无法突破。

这种感觉就像,你被关在一个网速无限的牢房里,知晓全世界,却无法表达。也许你样貌惊为天人,也许你知识渊博,也许你是钢琴天才,但都无济于事。因为没有人知道。

这层外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网络的管制。哎,不谈了不谈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人“。”人“是文化的承载,歌要人来唱,舞要人来跳,戏要人来演,事要人来做。在科学方面,国人做得挺好,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口碑都还算不错。但在文娱方面,我们还略逊一筹。曾经那些带着深刻中国烙印的前辈们都被很多外国人追捧过,例如李小龙、成龙、姚明。除了突出的业务能力,他们还可以与世界沟通,说英语,上采访,打对方看得懂的比赛,拍对方看得懂的电影。这就相当于,他们主动走出这层壳,面对面的告诉世界,中国是这样这样的,那样那样的。

回到正题,音乐当然要走出国门,否则在壳子里面自嗨,也没什么意思。要走出国门,就得让人家听得懂。这里并不是说歌词要听得懂,而是歌曲的种类风格要可以让对方识别。简单的例子,《即刻电音》和《中国有嘻哈》在大部分国人眼中,就等于“很吵”和“Rap”,但人家真的是很正规的两种音乐类型呢!张艺兴的音乐就有很重的“类型/风格“标签,海外听众听的时候就可以快速识别,选择接受与否。反而是国内有些听众觉得他的音乐”怪怪的“,其实不是他怪怪的,而是你不熟悉而已。

在此还是要点名表扬努力在国外蹦跶的几位,不管本土文化接不接受,你们尝试了,就是好的。

0 阅读:5

吴之二

简介:一个有着无节操娱乐精神的大杂烩 结交没节操的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