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不断进步,这离不开优秀人才的突出贡献。
随着我国科技成果的不断现世,一批满怀爱国之心的伟大人物广为人知,受到民众的爱戴,钱学森教授是代表之一。
钱学森教授在早些时候去往美国进修,取得傲人成绩。
学成之后放弃美国给予的诱人待遇,毅然决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终其一生为中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国人的爱国心也始终如一。
如今又出现一位让美国、印度“爱而不得”科学家,他便是潘锦功博士。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就开出高薪希望能够使用潘锦功的“发电玻璃”技术专利,不出所料,被潘锦功拒绝。
之后的印度在知晓之后也开出天价,后果当然也是被婉拒。
到底是什么技术让两国都趋之若鹜?
品学兼优潘锦功潘锦功是浙江人,他属于“寒门弟子”的典型代表。
潘锦功的双亲都是普通工人,就职于普通公司,文化水平也不是特别突出。
但两位老人很明事理,知大义,这才有了后面颇有建树的科学家潘锦功。
潘锦功也如广大中国孩子一样,生活中听话懂事、乐于助人,学习上刻苦努力、一丝不苟,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业。
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潘锦功考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电子科技大学,学习化学化工专业。
完成电子科大的学业之后,潘锦功深刻地觉得,自己所学知识不足以支撑为科研事业作出贡献的目标,便申请出国深造学习。
潘锦功家里也愿意支持孩子去留学,虽说家庭不富足,但对待孩子还是非常用心,倾其所有也愿意支持孩子的梦想。
之后,潘锦功选择去往美国深造,留学期间成绩突出。
在美国求学期间,潘锦功不仅要花费精力在学习上,还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要积极融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中国与西方生活习惯差异是很大的,猛一时间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的忐忑茫然也需要克服。
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全世界都有,当时美国人对中国人不尽了解,经常对中国人怀有很强的排斥心理。
因此潘锦功还要克服当地人种族歧视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
但即使如此,潘锦功也没有花费过多时间伤春悲秋,强大的心理也使其对此不屑一顾。
潘锦功心里很清楚,自己来这里就是来学习的、来进修的,其他人如何,自己不需要在乎。
中国在化学化工方面,尤其是新兴技术太阳能方面,还非常欠缺。
技术水平稍有落后,潘锦功对我国的技术现状也很清楚,他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因此,潘锦功在美国期间很少有娱乐活动,几乎是利用自己能利用的一切时间学习、研究。
日常只能在图书馆、实验室看到潘锦功的身影,其努力程度可见一斑,值得敬佩。
毕业之后,潘锦功选择留在美国的太阳能研究中心继续深造学习,不断地刻苦努力钻研、探究。
发电玻璃技术为何受人追捧当时发电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太阳能。
收集太阳能主要也得依靠太阳能发电板,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很多弊端。
比如效率不高,光能转化电能的过程中,会流失很多原本收集的光能资源。
另一个是在之后的时间里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维护,成本高昂。
一些研究这方面技术的专家就想,有没有一种材料,既可以小巧轻便不占用面积,又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转化率呢?
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开始朝着此方向努力。
终于,经过千难万险,中国科学家潘锦功成功了,发明出发电玻璃,获得多项专利,震惊行业内外!
相较于原来的技术方法,发电玻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转化效率。
减少了对所收集的光能的消耗、浪费,在技术上有了一大步的提升,可谓是飞跃。
发电玻璃优点之二,就是成本相较于太阳能板更小,污染也相对较小。
太阳能板体积比较大,使用过程中占地面积也比较大,制作相对于玻璃来讲,更加消耗资源。
玻璃是日常必备产品,用其发电只是再赋予玻璃另一用途,因此相对于太阳能板好很多,环保很多。
因为是把涂料涂在玻璃上就能实现发电,这相对于特意生产太阳能板来说,所需要成本大大降低。
随便一块玻璃涂上涂料就能够实现自发电,这种方式也更有利于推广电能发展。
还有一点是,发电玻璃的体积可以做到很小很小,非常方便携带。
在军队方面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便于在开展野外活动、实践中发电,优势极大。
其次,现在新能源汽车成为新时代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以后也可以将发电玻璃的技术运用到汽车制造上,更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质量。
将发电玻璃与新能源汽车结合,争取做到汽车能够依靠发电玻璃,吸收光能转化为电能,新能源汽车再也不怕在行驶途中找不到充电桩。
发电玻璃技术在医疗行业也非常有发展空间。
以现如今的技术来看,还是存在医院断电的可能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一旦将发电玻璃运用到医院,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发电,也有利于更好的储存电能,以应对不时之需。
发电玻璃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煤炭发电站数量也能够减少。
甚至是不再使用煤炭发电,这对于延缓全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这项发明可以说是近些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随着对现存能源的不断了解,各个国家都在紧迫的寻找能够代替石油等能源的产品。
但是核能源对技术的要求极其高,而且随时有核泄漏的危险,一旦发生核泄漏事件,对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自从核技术不断发展,核泄漏事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
其中最有名的我们都了解——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
这场灾难波及到无数人,给人类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无数人和动物因此丧失家园,甚至失去生命。
因此,光能电能这些污染小、又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大家追逐的目标。
潘锦功的艰难回国路潘锦功的发电玻璃一问世,就赢得了学界内外人士的关注。
美国方面得知这个成就后相当重视,潘锦功一度被当做美国的“大熊猫”一样看待,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潘锦功想回家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美国方面就采取各种措施来“挽留”潘锦功。
首先是派其导师与潘锦功进行深刻谈话,打人情战,许诺各种超高待遇,无限画饼,企图打动潘锦功。
但这些在在祖国的需要、热忱的爱国心面前,一文不值。
潘锦功博士坚决、坚定、坚持地拒绝了美方的请求,毅然决然表态,就要回到中国,报效祖国!
在中国人心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潘锦功坚定自己所想,坚决不会带着专利留在美国。
美方心里清楚,若要是叫潘锦功带着专利回到中国,至少在可再生新能源方面,中国的技术会遥遥领先于美国。
因此美方先礼后兵,人情战不行就开始采取下三滥的手段,比如污蔑潘锦功是间谍,扣着不放人。
经过艰难的交涉,潘锦功先生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回到祖国。
时隔大半个世纪的两位科学家,虽处于不同时间,却有着相似的经历。
早在上个世纪,钱学森院士在美求学结束后,回国之路也是异常艰难。
钱学森教授在航天方面颇有建树,回国投入中国航天建设事业,早于预测时间20年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教授及其夫人便想要回国为国效力。
但美方怀疑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因此吊销钱学森证件。
钱学森就拿这个作为理由,要求回国。
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在钱学森夫妻俩将要登上轮船的时候,美国官员将他们拦住,关到了监狱里,受到了全方位的监视。
钱学森教授在美国的处境很快被远在中国的广大人民知晓。
中国科学界的很多朋友都以自己的方式去支援钱学森,我们党和国家也非常关心钱学森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还专门发文谴责美国这种罔顾人性、极端恶劣、及其下三滥的手段。
广大中国人民都深刻的希望钱学森教授能够尽早尽快的回到祖国的怀抱。
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与美方进行了初步交谈,但是磋商结果不尽人意。
最后经过党和国家的尽力谈判,钱学森教授终于突破冲冲困境,回到中国。
最终钱学森教授带领我国多位出色的科学家,成功完成“两弹一星”的伟大建设。
两位科学家的回国之路如此艰难,历经千难万险才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由此可见,“无国界的是科学,有国界的是科学家”。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发展,科学技术就要有不断的发展;科技想要发展,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科学家的巨大付出。
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要有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坚守自己初心的定力。
心怀祖国、热爱祖国,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投入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中去。
潘锦功回到中国后,依托自己的发电玻璃的专利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建材科技公司。
做到了真正将自己的科学技术运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就像潘锦功科学家之前说过的一样,这项技术当然是用来造福全人类的,但这项技术首发国家也必须得是中国。
潘锦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现如今在工厂以及普通的建筑施工上,已经运用了发电玻璃的技术,这也直接降低了诸多成本。
结语我们经常听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缺的是人才,而不是人。”
一个国家若想要自己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光有足够的人是不够的,我们的科技要进步,经济要发展,这都需要依托各行各业的人才。
国家的强大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才队伍到底有多庞大。
中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离不开各界科学家们所作出的贡献。
潘锦功先生与钱学森院士,他们经历相似,对祖国的热忱之心相同,在诱惑面前坚守初心不忘本,祖国的发展因他们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