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有两位大臣谥号为“文成”,你都知道吗?

情怀历史 2024-07-17 19:55:18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也即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同时,在谥号中,也有美谥、平谥、恶谥等。其中,“文”和“成”都是规格极高的美谥,用来肯定大臣的能力和功绩。在此基础上,“文成”二字更是被很多人视为至高的荣誉。比如在明朝历史上,只有两位大臣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成”。

一、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世称“刘青田”、“刘诚意”、“刘文成”,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刘基是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刘基自幼博览经史及天文、历法、兵法诸书,尤精象纬之学。至顺四年(1333年),也即元朝后期,刘基举进士,授江西高安县丞。后来,刘基任江西行省职官掾史、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浙东元帅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职。不过,刘基因为遭到排挤,所以辞去了在元朝的官职,并回乡隐居著述。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基应朱元璋之请,至应天(今南京),任谋臣,参与重要决策。针对当时形势,刘基提出时务十八策,被朱元璋采纳,后又陆续陈策。朱元璋称帝后,刘基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参与制定历法、奏立军卫法。洪武四年(1371年),刘基因与左丞相胡惟庸交恶,赐归乡里。洪武八年(1375),刘基忧愤而死。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刘基去世后,完全配得上“文成”这一美谥。

二、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王守仁是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进士。仕于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三朝,也即王守仁主要活动于明朝中期。当时,王守仁自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宸濠之乱,因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另外两位为靖远伯王骥和威宁伯王越)。

王守仁晚年官拜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嘉靖七年十一月(1529年1月),王守仁逝世,享年五十七岁。明穆宗时追赠新建侯爵,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和忧愤而死的刘伯温比起来,王阳明的结局是相对不错的。

更为关键的时,王守仁还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学以“心”为宗,所以,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朝)第一流人物”。从这一角度来看,王阳明在思想上的成就,在明朝是无人能出其右的。所以,他去世后,也获得了“文成”的谥号。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