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鲲鹏一词源自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庄周著作《逍遥游》,这几乎是古人能想象到的最大生物了,庄子可能不会想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华夏的天空上真的出现了一个庞然大物,它体型似鲲,肚子里能装载数十吨的货物,它身形似鹏,一对钢铁之翼,弹指间飞到了万里以外……这只“鲲鹏”就是中国空军运-20大型运输机。
电视上的运-20A
而在近日,运-20又传出好消息:装备国产WS-18发动机的运-20A正式被官方报道,作为中国空军的核心装备之一,运-20和歼-20以及未来的轰-20将组成战略空军的基石。基础版运-20于2013年1月26号成功首飞,设计上集百家之所长,参考俄罗斯伊尔-76和美国C-17的优缺点,最终形成最符合中国实际需求的设计方案,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载重66吨(设计载重,需等待WS-20发动机),2016年7月6日运-20正式列装空军,标志着中国空军战略投送力量的一次飞跃。
轰6K:发动机给我留几台好不好?
基础版的运-20装备的是4台进口自俄罗斯的D-30K-2发动机,这款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为12吨,该发动机技术成熟,同样是我国轰-6K的发动机。面对中国空军对战略投送能力和战略打击能力的迫切需求,我们至少需要数百架的运-20和轰-6K,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架运-20需要4台发动机,一架轰-6K需要两台,但自2009年到2020年的十余年间,俄罗斯一共向中国提供了463台D-30K-2。考虑到备份、满寿命换发需要,这些发动机即使全部供给运-20也刚够100架的生产需求,实际上再分配给轰-6K一部分,剩下的只能满足两位数的运-20使用,这远远不够。
运-20整体性能非常适合中国空军
既然D-30K-2这一级别的发动机如此重要,它的国产相似型号研制也早早展开,它就是WS-18,相比俄罗斯前辈,它拥有更轻的重量、更好的燃油性、更长的使用寿命等优点,在性能上也与D-30系列相当,甚至最大推力等关键指标上还有所超越。虽然本质上两者仍属于同一档次发动机,与俄罗斯最新的伊尔-476(伊尔-76的大改版本)、美国C-17使用的先进发动机仍有较大差距,但正如中国武器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不求最先进,但求最适合。
D-30系列发动机,小小发动机制约中国国防太久了
中国空军对运-20的最迫切需求是足够的数量以形成大规模战略投送能力,另外还有加油机、预警机、电子侦察机等大批特殊机型对载机平台的急切需求几乎能用“嗷嗷待哺”来形容,使用俄罗斯进口发动机一是产能有限制,二是核心装备会受制于人。装备WS-18的运-20A问世,配合进口的D-30K-2发动机,可以使整个运-20机队数量迅速增加,后期产能提升后甚至可以彻底替换进口发动机。再过几年,运-20的最终适配发动机WS-20成熟后,运-20将实现设计时的66吨运载能力,以运-20为平台的加油机、预警机等也有了盼头,相信会很快出现并装备部队。
鲲鹏展翅,怒飞万里
中国有鲲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经过了2000多年,当初先贤们的美好想象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相信再用不了多久,中华民族的强国梦终究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