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对技术颇为了解的朋友告诉我,他觉得最新发布的 GPT-4.5“情商高得吓人”。
我笑了,“一个 AI,有什么情商?”但其实我也很好奇,这款号称最有“人情味”的 AI 真的和以前那些硬邦邦的机器人不一样吗?
于是,我决定体验一把。
GPT-4.5 刚亮相,各种营销宣传铺天盖地。“性能提升了十倍”、“知识最丰富”、“价格最贵”——这些口号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夸张吗?
回顾过去,GPT 每次升级都带来不小的轰动,多少人为它的“神奇算力”和“天才般的推理能力”折服。
这次的 GPT-4.5 发布会有些不一样,CEO 奥特曼本来准备出席,却因为陪伴新生儿缺席了发布,连这个细节都让人觉得有点戏剧性。
这次的 GPT-4.5,在性能表现上确实有提升,但数据表明,这种提升更像是“小改款”而非“革新”。
虽然号称使用了比前代多十倍的计算能力,但是整体来看,并没有革命性的飞跃,好像名字里的“0.5”已经透露了关键信息:这只是一个“半代”升级。
在技术人员的眼中,性能可能是一切,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GPT-4.5 的最大亮点在于“它有了情商”。
这个说法一开始听着有点玄乎,但是仔细体验后才发现,说它有情商并不是毫无根据。
以前的 GPT 系列,给人感觉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输入问题,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板一眼、有理有据,却冷冰冰。
而新的 GPT-4.5,“沟通”起来明显多了些人情味。
例如,当你对它吐槽考试不及格的苦恼时,它不仅会安慰你,还会建立你的自信心,告诉你“这不是能力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这种感觉不是单纯的“解题答卷”,而更像是一个朋友在关心你。
情商高,更适合文科: GPT-4.5 的新特性有了这样的情感表达能力,GPT-4.5 在文科类问题上的表现特别突出。
音乐推荐、情感故事、历史小趣闻,你抛出的话题它都能接住,并且回答有趣、有温度。
音乐推荐尤其有意思。
以前,AI 推荐的音乐总是千篇一律,而 GPT-4.5 不仅能根据你的口味推荐音乐,还能陪你聊聊那些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感受。
一位测试员曾试着让 GPT-4.5 推荐一首适合晚间听的轻音乐,结果它不仅推荐了一首合适的,还讲述了这首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
这种细节和情感互动,真让人觉得它有了点“灵魂”。
当然,这样的“文科女神”表现也引发了关于其广泛应用价值的新讨论。
更多人开始思考,AI 就一定要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扭转乾坤”吗?
或许,能以温暖的方式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一种别样的成功。
价格昂贵的 GPT-4.5,值吗?
至于价格,GPT-4.5 确实不便宜。
API 价格居然贵到每百万 Tokens 150 美元,简直不敢想象。
对比一下,它的竞对 Claude 3.7,相同输出只需要 15 美元。
这一下,很多人都皱起了眉头:贵这么多,是不是有点离谱?
从技术角度看,GPT-4.5 的情感能力值得赞赏,但这能否成为其高昂价格的正当理由呢?
一些用户认为,这种高情商的互动价值是商业应用的前景所在,尤其是在客服等需要情感交流的场景中,可能大放异彩。
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花重金购买情感价值,是否真的划算?
价格和情感价值之间到底如何平衡,未来的市场或许会给出答案。
结尾GPT-4.5 的出现不仅引发了我们对 AI 技术的再思考,也重新定义了“智能”的含义。
它让我们看到,AI 不仅仅需要“聪明的脑袋”,也可以拥有“温暖的心”。
这样的转变可能不如硬件性能的提升那么显而易见,但它提醒我们:技术的进步,终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理解人类。
也许未来的 AI,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处理机器,而会成为我们生活中温暖的伙伴。
这种改变,从 GPT-4.5 迈出的这小小一步开始,未来的AI之路,也许会愈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