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家庭聚会上,小美和父母的争执再次爆发。
本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下午茶时间,却因为小美刷爆了信用卡,父母不得不替她还款而闹得不欢而散。
小美气急败坏地辩解说:“大家都是这么干的啊,难道你们就不能帮我一次?”这句话让父母感到无比心寒。
看着小美的背影离去,父母不禁感叹:“我们这样下去,怎么老得安心?”
许多家庭在面对孩子的这些行为时,都会感到无奈与焦虑。
其实,从小孩的一些习惯中,我们可以提前预见他们将来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让我们分享三个家庭中常见的子女行为,以及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问题。
小美从小在物质上就没吃过苦,喜欢什么东西,父母总是尽量满足她。
记得小学时,学校里兴起了一股玩具潮,小美每天都要买最新的玩具。
不仅如此,她总是盯着母亲的钱包,一旦有什么未被满足的欲望,就偷偷拿钱去买东西。
父母认为,孩子嘛,有点小偷小摸不算什么,等长大了懂事了自然会改。
小美的这种行为一直持续到了成年。
她一拿到工资就急忙购物,衣服、包包、电子产品,总是买买买,从不考虑后果。
她觉得,年轻人就该享受生活,但享受的后果是,她常常入不敷出,甚至欠下巨额卡债。
每次她向父母求助,父母心软之下还是会伸出援手,可这也让他们更加无力。
如果孩子从小就不懂得节制,父母不仅需要教育他们理性消费,更重要的是,要给自己留条退路,积攒养老的资金,避免将来因孩子的经济困境而陷入僵局。
丽丽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成绩优秀,考上了名牌大学,这让父母感到非常骄傲。
但丽丽的心思却并没有随之开阔。
她很少主动与父母分享校园生活,总是我行我素。
父母为她付出再多,也从未得到她一声感激。
尤记得一次寒假回家,父母为了迎接丽丽的归来,特地准备了她最爱吃的饭菜。
丽丽进门后只是淡淡地打了个招呼,随便扒拉了两口饭就回自己房间了,好像这一桌美食与她无关。
更令人心寒的是,丽丽后来交了个富二代男友,甚至在朋友面前否认自己有这样的父母,觉得他们的存在简直是自己的“耻辱”。
孩子不懂得感恩,往往是家庭教育中缺乏情感培养的结果。
父母如果一味地用物质来满足孩子,而忽略了对其进行感恩教育,结果只会是雪上加霜。
父母在教会子女感恩的同时,也要学着不依赖他们,将更多心思投注在自己的生活和需求上。
没有担当的子女如何影响家庭大壮是村里出了名的“熊孩子”,从小到大都充满了”灵性“,却从不考虑后果。
上学时常逃课、打架,长大后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在混不下去了又回家啃老。
父母年纪大了,看着大壮吊儿郎当地混日子,心里常常直发愁。
有一年,父亲生病住院,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大壮身上。
可他不仅没能帮上忙,反而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父亲病重期间,母亲为了照顾他,疲惫不堪,而大壮却借口找工作在外游荡,几天不见人影。
父母终于意识到,这样的儿子是指望不上了。
没有担当的子女,不仅不能成为父母的依靠,反而有时会成为家庭的拖累。
父母应从小培养子女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独立和担当。
同时,也要为自己打算,提前做好晚年生活的规划,不要等到需要依靠子女时才发现他们帮不上忙。
结尾每位父母都愿意将最好的给予子女,但并不是每个子女都能领情或者做得出彩。
家庭教育中虽然爱是无私的,但也不能失去分寸。
父母在辛苦养育孩子的同时,除了关注他们的成长,还应该关注自己的未来生活。
人生路上,孩子总有一天会独自前行。
而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走之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而自己也要积极准备,为将来有一个舒心的晚年生活。
因为,最后陪在我们身边的,除了亲人,还有做足准备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