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夜战马超”明明是假的!为啥还要写?3个原因

甘木讲历史 2024-10-25 03:53:50

大家好!我是甘木史话。

昨天的文章中,给大家讲了《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是假的。

今天,我们再给大家讲一个历史上同样不存在的故事,那就是“张飞夜战马超”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写的这个“夜战马超”,那场面老壮观了。

说益州牧刘璋被刘备攻打,向汉中张鲁求救。张鲁就派马超进攻葭萌关,张飞请命去迎战。这俩虎将一顿干,斗了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天黑了还不想收兵,点起火把接着干。

那画面,雄关前头,大黑天的,火光闪闪,鼓声阵阵,一个虎须大汉和一个锦袍将军杀得难解难分。可把张飞、马超的威猛形象写得老生动了。

但咱翻翻史书就知道,这就是小说的艺术情节,可不是历史事实。

从《三国志·蜀书·马超传》来看,“(马超)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先主遣人迎超。”

这段话啥意思呢?

翻译过来就是:马超去汉中去投奔张鲁,但张鲁不但不重视他,还在心里猜忌他。这个时候,马超听说刘备在成都把刘璋围困了,便偷偷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请求归降。刘备接到信非常高兴,便派人把马超接过来了。

这就说明马超在张鲁手下不得志,还被人忌恨,就逃离汉中投奔刘备了。他根本就没带兵去打葭萌关,那咋能和张飞干起来呢?

裴松之注引《典略》说得更明白:“(张)鲁将杨白等欲害其能,超遂从武都逃入氐中,转奔往蜀。”

这个“逃”字足以说明,文武双全的马超,不但没被张鲁重视,还差点被害,是自己意识到了危险,才逃出来去投奔刘备的,根本就不是《三国演义》中讲的那样,刘璋甚至不惜用割地来换取张鲁出兵相救。

那罗贯中为啥要编这么个情节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尊刘”的需要。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是“尊刘抑曹”的。既然“尊刘”,那对后来成为刘备“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自然也就尊崇。何况马超在三国那时候绝对是个猛将,勇武之名老响了。就连曹操都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对于这样一员猛将,如果没有一个饱满的勇武形象,在罗贯中的心里,自己都过意不去。所以,罗老先生就专门设计了这场张飞夜战马超的场景。

第二个原因,是“同情”的需要。熟悉《三国演义》的老铁都知道,马超虽然是三国名将,智勇双全,后来成了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但他的的确确是个悲剧人物。

建安十六年,他和韩遂等关中十将起兵反曹,在渭南之战惨败,他爹马腾和宗族二百多人都被曹操杀了。

建安十八年,他占了陇上郡县,又被杨阜等人打败,老婆也死了。最后没办法投奔张鲁,可张鲁又不待见他。

建安十九年归顺刘备后,虽然地位显贵,当了啥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甚至还封了侯,但所有这些都是表面的。他不是刘备的心腹和嫡系,没真正受到重视,没被重用,作用远没能发挥出来。

一世英雄,最后家破人亡,报仇都没路,老惨了。罗贯中同情他,就设计了马超大战张飞的故事,让他的英武形象再发光,也给张飞形象添彩,这叫并写两面,相得益彰。

第三个原因,是“剧情”的需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就有它伟大之处。

马超作为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武将,特别是作为刘备的“五虎上将”之一,如果按照历史真相来写,他在三国时所占的笔墨不会太多。因为写多了,会冲淡主题。

那怎么办?要想让人物形象圆润饱满,还得让故事情节连续、过渡自然,就需要有这样的故事情节来填充。

这就是罗贯中老先生为啥要虚构一场“夜战马超”的原因了。

咱可不能把小说当历史,得知道真正的历史是咋回事。

《三国演义》好看归好看,但咱得有分辨能力,别被小说误导喽。

以后跟人唠嗑,可别把“夜战马超”当真事儿说,得讲讲真正的历史,那才叫尊重历史呢!

你说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