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四平:“东方马德里”之战,拉开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三)

甘木讲历史 2024-08-03 02:54:49

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

(1947.06.11-1947.06.30)

四平攻坚战,是指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实施战略性反攻作战(即“夏季攻势”)的第二阶段,具体是指1947年6月11日开始,历时20天的东北民主联军为了重新夺回四平城同国民党军展开的一次决战。

四平战役纪念馆

自国共内战爆发后,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经过一年的英勇作战,全国军事斗争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东北地区,大片根据地和解放区基本得到巩固,兵源得到了补充,装备得到了改善,供给得到了保证,经过充分有效地整训,东北民主联军的力量也得到了有效加强,总兵力达到了空前的46万人,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具备了向敌人发动强大攻势的能力。

骑马挂花的参军青年

东北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则被严重削弱,其主力部队7个军21个师被歼灭了9个半师,而其有“蓝鹰部队”、“天下第一军”之称的最精锐的新一军,每个师都被我军歼灭1个团,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至1947年5月,国民党军在东北的有生力量还剩48万人,其中还包括12万人的地方武装。实际上,其正规军的兵力只剩36万人,而且担负着所占地区600公里防线的守备任务,还要防守四平、长春、吉林等主要城市,兵力较为分散,基本丧失了组织大规模进攻的能力,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

随着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分别划归东北局东北军区领导,我军形成了对东北国民党军的两面夹击之势,在战略形势上,也具备了向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反攻的条件。

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到四平部署城防事宜。图为林彪与四平卫戍司令部成员合影。

1947年5月5日,东北局通过了《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简称“五五决议”),明确提出,要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为此,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展开夏季攻势。

1947年5月13日至6月10日,东北民主联军在郑家屯、双山、怀德、公主岭、范家屯、榆树台、梅河口、昌图、开原等四平外围地区,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夏季攻势,史称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国民党正规军6个师和一部分地方保安团被歼灭,中长铁路被切断,23座县城被东北民主联军攻占,根据地面积大幅增加,人口增加500万人。夏季攻势至此告一段落,东北民主联军便决定把夏季攻势推向第二阶段----夺取四平,切断长春和沈阳之间的联系,取得在东北的战略主动权。

四平攻坚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当时国民党守卫四平的是号称“御林军”的国民党第71军,军长为黄埔一期出身的陈明仁。其作战经历丰富,曾参加过讨伐陈炯明叛乱和两次“东征”,能征善战,敢打硬拼,作战勇敢,在国民党军队中是赫赫有名,当然也是老蒋的一名得力干将。

陈明仁将军

1945年5月占领四平后,为了长期控制住四平这个咽喉要地,陈明仁在城区特别是各交通路口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布置了大量火力点,在城区外围还构筑了几十个鱼鳞式纵深地堡群,全部是钢筋水泥结构,还修建了很多纵横交错的交通战壕,此外,还构筑了无数个独立的暗堡火力点。并且他采取的主要防守方式是集中力量防守市区,在城墙外围挖设了平均深度达到3米多的水沟,还设有铁丝网、鹿砦区、陷坑区等四五道屏障,把四平变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坚城。

同时,陈明仁把四平城区人为划分为5个守备区,分别派重兵把守,在城西中心区位置布置了核心守备区,由其担任特务团团长的弟弟陈明信带兵把守。还配设了3个团的兵力作为预备队,将炮兵、装甲车等重武器分别配属支援各守备区。陈明仁还将军部直属队和8个营的总预备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并严令一线部队死守,不准后退一步。由此可见,陈明仁死守四平、顽抗到底的决心。

四平攻坚战中,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冲破国民党军防线。

而东北民主联军前线参战部队战前对敌人数量有些估计不足,认为最多也不超过2万人,实际上国民党守城部队有3.4万人,严重低估了守军人数。而此时,东北民主联军方面攻城部队约6万人,还有各种炮火支援,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占有绝对优势,便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轻敌思想。虽然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多次英勇顽强地冲锋陷阵,但守城的国民党军也似乎要顽抗到底,最终,经过8个昼夜的血战,东北民主联军仅占领了西部城区,战斗之残酷和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但东北民主联军也付出了巨大伤亡。

东北民主联军指战员在四平城郊挖战壕,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6月21日,东北民主联军分南北两线开始进攻四平东部城区。敌军组织了猛烈炮火进行反击,东北民主联军伤亡很大。同时,敌军还在北线我军进攻的马路上特别是坡度较大的天桥上撒上一层黄豆,我军战士进攻过程中脚踩黄豆,站立不稳,极易摔倒,敌人趁机疯狂扫射,使东北民主联军伤亡惨重。再加上白天敌机的狂轰滥炸,进展缓慢。最终于23日因伤亡过大,被迫撤出北线战斗。

同一天,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43岁。马仁兴是“四战四平”战役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左图:马仁兴将军 右图:马仁兴将军牺牲地

面对东北民主联军强大的攻势,陈明仁不断求援。老蒋严令杜聿明必须于6月30日前解四平之围。于是,杜聿明调集9个师的兵力紧急驰援四平,6月29日,国民党援军已经分别从南面和西北两个方向抵近四平外围。鉴于战场形势突变,东北民主联军只得将作战重点改为南下打援,不得不撤出四平作战。至6月30日,攻城部队全部撤出,标志着四平攻坚战结束。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虽然没有攻下四平城,但以伤亡1.3万人的代价,歼灭敌人3万余人,为日后进行城市攻防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四战四平(四平收复战)

(1948.03.04-1948.03.13)

四平收复战,是指1948年3月4日至3月13日期间,我军发起的全面歼灭四平城国民党守军的一次作战。

四平收复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攻坚战以后,东北民主联军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于1947年9月开始,相继发动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50天的秋季攻势,东北民主联军歼敌7万人,收复城镇15座,控制了东北地区大部分铁路线。而国民党军只能守在四平、长春、吉林等24座城镇,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秋季攻势后,国共双方在东北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逆转。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已达到7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就达到了42万人,而且经过数次战斗的洗礼,部队的素质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最典型的是炮兵的协同攻坚战术和熟练程度大大提高,反超了国民党军,为后期的大规模作战提供了强大有效的火力支援。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这是东北民主联军公告。

在接下来的冬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取得系列胜利,陆续解放了辽阳、鞍山、营口等较大城市和一些城镇,国民党军队完全被压缩在四平、长春、吉林等少数几个城市,处于被包围状态。而此时驻守四平城的国民党守军只有1.9万余人。至此,收复四平城的时机完全成熟。

1948年3月4日,四平收复战正式打响。我军首先攻占了机场,于3月5日完成了对四平城的包围。紧接着,利用6天时间,集中火力全部摧毁四平城外围碉堡、暗堡、地堡等火力点,肃清全部外围敌人。

1948年3月四平收复战中,我军攻打国民党固守的红万字会大楼(国民党军八十八师师部)。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战斗伊始,炮兵攻打四平城西南砖窑阵地时,在距离敌碉堡1100公尺的情况下,首发就准确命中;第二炮攻打大地堡时,弹头从地堡枪眼中间穿过,正中地堡。这绝非偶然,紧接着就出现了一炮15发全中和二炮20发全中的超高纪录。集中体现了我军良好的战斗素养和作战水平,也完全能够诠释日后第四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的不朽战绩。

3月12日晨,我军向四平城发起总攻。炮兵以其精准的技术再次发挥了巨大威力。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城区内和百姓民宅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多处重要目标被精准摧毁,但百姓的民宅却没有受到任何炮击。

参战部队欢庆四平解放。

至13日7时,经过23小时的激战,我军以伤亡4931人的代价,全歼四平城国民党守敌19341人,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四平收复战胜利结束。

1948年4月,全市举行庆祝解放大会,欢庆四平解放。

四平收复战胜利后,军民集会庆祝胜利。

至此,历时90天的冬季攻势胜利结束,共歼敌15.6万人,彻底扭转了东北的战局,为东北全境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平烈士纪念塔

长达两年之久的四战四平战役,国共双方投入总兵力46个师,共90余万人次参加作战。战斗的惨烈程度和人民军队的英勇顽强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四战四平战役,拉开了东北解放战争的序幕,为夺取全国解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洪学智将军

建国后,开国将军洪学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一辈子也不可能忘记,这片浸透了鲜血的土地,叫四平。”

四战四平战役,不但在中国解放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战争史上,也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您觉得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是“四平战役”全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三战四平”和“四战四平”的相关情况。至此,“四战四平”的相关内容就全部介绍完了。后续将陆续推出更多精彩历史内容,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

本文题材(含图片)均来源于相关著作、文献、资料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甘木讲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