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当中,年轻人总是不会过日子的,花钱大手大脚,喜欢什么就买什么,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年轻人的消费风向转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物质上的攀比,而是精神上的攀比。
甚至活得比老一辈人都通透,当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老一辈人都望尘莫及,看看这些反向消费的节俭行为你有没有尝试过?
01.不再干洗了
以前的干洗店受众群体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有的时候泛滥不爱洗衣服,就把脏衣服送去干洗店,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就能更加省力,何乐不为,但是现在你有没有发现,干洗店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火热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彻底告别干洗店,羽绒服,毛绒大衣全都自己在家洗,一年省就几次干洗的钱,就有上千块,
遇到不能放松洗衣机当中清洗的衣服,你会想尽办法解决,比如羽绒服,自己也能在家洗,不用再送去干洗店了。
02.爱上用二手
我们都认为买新款的更有面子,特别是年轻人为了攀比什么东西都要买新的。但那只是以前现在的年轻人可不会为面子付费,反而更喜欢使用二手用品。现在的二手平台以及线下的二手交易市场,年轻人特别活跃。
他们并不认为买二手的东西没有面子,反而认为二手更有性价比,其实有很多东西买一手并不合算,买二手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根本不影响使用,能省下一半的价格,何乐不为?
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喜欢买二手的用品,还会将自己用不上的东西拿去转卖,既解决了消耗问题,也不会太浪费。
03.爱国货不爱洋货
以前的年轻人都在一起攀比,某某某买了国外的大品牌包包、化妆品,总认为洋货才让自己更有面子,那些越让人看不懂叫不上名字的洋货品牌,反而会让人感觉很有品味,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却不在虚荣,不爱洋货反而更爱国货,自从国潮崛起之后,也激起了年轻人的爱国热血,从电子产品到生活用品,首选就是国货,从心里也在认为这是爱国的表现。
04.不被“双十一、双十二”所吸引
没到双11双十二这种大型的网购日子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年轻人,攒了几个月的购物车,要在双11的时候赶紧清空,而有时候为了凑单买减也会买很多不实用的东西,这些东西买回家之后基本上都是闲置,其实更浪费钱。
现在的年轻人消费更加理智了,不再为双11双十二吸引。买东西只看是否是自己需要的,而不是为了去凑满减。
05.善用共享服务
共享经济的出现,也更方便的让年轻人使用各种共享资源,而年轻人也是非常善于利用共享服务的,
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以及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善于利用共享资源能够减少花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捷,降低了出行成本。
06.“蹭老式”消费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了老年人的消费市场,这种行为也被外界人调侃,为蹭老师消费。比如年轻人去老年大学听课,去老年食堂吃饭,
参加老年的旅行团,成为老年人当中的团宠。这种蹭老师消费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学习到知识和增长见识,从而获取存在感,价值感。
07.“小样”经济
以前总是凭借着想象力去购物,没有尝试过的新鲜事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就比如办健身卡,舞蹈卡花了大几千,办完之后却发现根本消耗不了,这就是在浪费钱。
而现在的年轻人学会了小样经济,想办健身卡舞蹈卡,可以先办次卡买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先买小样试一试,可以花钱,但是不能花冤枉钱,第1次消费一定要用小成本试错,降低花冤枉钱的概率。
总结:
年轻人的消费方向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虚荣攀比,而是更加务实,也可能是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所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不过这种消费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