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无量仙翁:善恶之间,谁说了算?
仙风道骨还是道貌岸然?
电影中,无量仙翁初次登场时,那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他慈眉善目,白须飘飘,眼神中透着一丝威严,仿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的一些行为却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仙翁吗?
他表面上是阐教的得道高人,背地里却干着捉妖炼丹的勾当,还将陈塘关的血案嫁祸给龙族。
这一系列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这到底是出于对阐教的忠诚,还是一己私欲的驱使?
无量仙翁的面具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01
在电影中,导演饺子给观众留下了很多伏笔。
无量仙翁刚出场时便和其他金仙们讨论,要铲除龙族等妖族势力。
他不仅称龙族为祸患,还决定派哪吒去捉拿各路妖怪,以壮大自身实力。
表面上看似为阐教除妖,实则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而他喝下被哪吒"污染"的圣水一幕,更让观众察觉到不对劲。
他不仅没有面露愠色,反而称赞这味道更加浓郁,让人越发怀疑其"仙风道骨"不过是伪装。
正义与邪恶的模糊边界。
站在阐教的立场上,无量仙翁或许认为自己是在为大局着想。
他肩负着壮大阐教的重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捉妖炼丹似乎成了一种"必要手段"。
在他的眼中,妖族或许是阻碍阐教发展的障碍,而人类的命运才是他需要优先考虑的。
然而,从观众的视角来看,这种牺牲无辜的行为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好人有好报"的价值观,期待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但无量仙翁的行为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现实世界中,真的有那么清晰的善恶之分吗?难道阐教和妖族就一定有高下之分?
02
影片中多次出现无量仙翁与妖族的对比。
他派出捉妖队将一群无害的土拨鼠全都抓B,理由是它们会危害人类。
可实际上,这些小土拨鼠不过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和谐共处,根本没有伤害任何人。
反观阐教一方,为了炼制仙丹,不惜屠S无辜百姓,欲嫁祸龙族挑起战争。
这种行为,哪里还有一丝"仙家"的影子?
从救世主到野心家的堕落。
权力,就像一把双刃剑。
它可以让一个人发挥出巨大的潜力,为世间带来福祉;但同时也可能让人迷失自我,陷入无尽的欲望深渊。
无量仙翁在拥有权力之后,似乎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使命。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操控着捉妖队,将一个个无辜的妖怪变成提升弟子功力的丹药。
甚至不惜牺牲陈塘关百姓的生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为了大局"的范畴,而是彻头彻尾的自私与贪婪。
就像电影中太乙真人所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欲望也越大"。
无量仙翁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本该以身作则,引领众生向善。
可他却利用权力满足一己私欲,这已经完全背离了"仙翁"应有的道德准则。
03
谁才是真正的"坏人"?
在《哪吒2》中,善恶的界限被模糊到了极致。
无量仙翁这位看似正义的仙人,却干着伤天害理的事;而申公豹这位一直被认为是反派的角色,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正义的一面。
这种反转,不仅让观众大呼过瘾,更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善恶真的有那么明确的定义吗?还是说,一切都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立场和角度?
就拿申公豹来说,他初登场时便给人一种桀骜不驯、嚣张跋扈的印象。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渐渐发现,他骨子里却有一股侠义之气。
他从不认同阐教的所作所为,更愿意以自己的方式行善。
当他得知无量仙翁的阴谋时,毅然选择与之对抗,甚至不惜假扮哪吒去龙宫"认罪",最终揭露了真相。
申公豹的形象,可谓是颠覆了传统的"反派"设定。
而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电影中的敖丙。
作为东海龙王敖广之子,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要成为东海的守护者。
但面对无量仙翁的威逼利诱,他却选择了反抗。
即便是在性命受到威胁时,他依然坚持己见,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成为无量仙翁的帮凶。
敖丙的选择,无疑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同一件事时,可能会发现,所谓的"坏人"也有他们的无奈与苦衷。
就像申公豹所说:"谁的人生还没点不如意的时候?谁又能一直做个大好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不能简单地贴上"好人""坏人"的标签。
04
无量仙翁的内心世界。
无量仙翁的内心,或许也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坚定。
他可能也曾有过迷茫与挣扎,但最终在权力与欲望的诱惑下,选择了那条看似"正确"的道路。
他害怕失去现有的地位,害怕阐教在自己的手中衰败。
这种恐惧,让他不断地做出违背良心的选择。
在十二金仙大会上,无量仙翁当众展示炼制的上万颗仙丹,可谓是声势浩大。
但太乙真人却一针见血地指出,炼丹耗费了他大量的修为,这是否值得。
一句话,道出了无量仙翁内心的挣扎。
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正逐步偏离初心?但权力的魔咒已让他难以回头。
他宁可继续错下去,也不愿放手手中的大权。
然而,他是否曾想过,这种以牺牲无辜为代价的"胜利",真的有意义吗?就像太乙真人所说:"飞蛾扑火,最终只会葬身火海。"
无量仙翁执迷于权力之中,已经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他的结局,恐怕也只能是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05
其实,现实生活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无量仙翁"呢?
那些手握大权的领导者,是否也曾迷失在权力的迷宫中?
那些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商人,是否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找过种种借口?
就拿某些企业高管来说,他们或许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但当公司利益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牺牲后者。
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可能会压榨员工,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破坏环境。
他们或许会用"公司生存"来为自己开脱,但这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成功,真的能长久吗?
善恶之辩,永无止境。
善恶的界限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很多时候,它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和视角。
正如老Z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善恶本就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