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做生意很有地区特色。沙县人出来做小吃,莆田人喜欢开医院,宁德人卖钢材,福清人流行去日本,泉州人热衷做品牌。
我老婆也是福建的,她村子流行去发达城市开小店。村里几乎所有家庭出去后,都是开小卖部小超市。
她堂哥初中学历,06年左右跟着父母来到了上海开小店。那时候网购还没兴起,开小店真的还不错。他家的第一个店位于市区与郊区的交界,街面还不像现在这般整洁。 乱糟糟的各种小店开着。
店面看着很不起眼,甚至有点杂乱。,一楼主要卖些烟酒饮料零食水果,二楼则是全家人的住所,还堆放一些杂货。
地段倒不错,旁边就是公交车站,人流量还可以。
在普通上海人看来,这家小店实在是不起眼。但是其一年的利润居然能达到二十多万,比普通人上班强多了。
那时候来上海开店真是赶上好时机。那时流行一句话:“上海的人多钱多,就是一泡屎,在上海也能找到买家。”
堂哥和他老婆及父母,四个人守着这个店,有点人员过剩。开了一年有了经验和存款,就筹划再找一个店。
很快就找了一个空店面。因为知道了拿货渠道,而且不是加盟店,也不用统一装修。门头上装了个广告牌,摆上货架货物就能开业了。他的父母去这里看店。这家店效益差一点,但是一年也有十几万利润。
等手里稍微攒了钱,他堂哥又如法炮制,开了第三家第四家,从此开始走上扩张之路。一开始是自己家人去看店。后来店多了,便开工资从老家找亲戚来看店。再后来,亲戚也不够用了,开始招店员。
找店的过程中,小的店面,自己就直接盘下。
遇到大的店面吃不下,就去寻求帮助。福建老乡间有类似互助会的一种组织。因为大家都是开店的,又是老乡,在上海会抱成团办事。遇到大的店面,堂哥一个人资金不足,就去组织里找大家投资。堂哥出大头,其他人入股。有人一两万,有人五六万。金额不等。等今后超市营业后,可以参与分红。就这么积少成多,解决了资金问题。
她堂哥来上海这么多年,开店赚到的利润,大都用来店滚店,有了闲钱就找店。做这行做的久了,眼光还是挺不错的。地段位置人流量,观察一两天,就能判断出大概。
这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和网购的原因,才把节奏放慢了下来。
十几年时间,堂哥已经开了二十多家小店了。其中有两家是比较大一点的超市,每年有几十万利润。其他都是小超市。小超市里面大都是非加盟的,只有两三家是加盟的便利店。
盈利能力也有大有小。盈利差的,每年只有五六万利润,盈利好的每年几十万。
有些小店只开白天。有些小店,毗邻KTV或饮食街,则24小时开放。
虽然大部分小店都不起眼,利润也不是特别高。但是这么多小店加起来,一年的利润还是相当可观。
真是行行出状元,不是所有人都能靠开店致富,但还是会有人从传统行业里脱颖而出。
堂哥,一个初中毕业生,从小店开始,持续深耕一行,十几年坚持不懈,厚积薄发,达到一定规模,终于也实现了财务自由,资产数千万。
人生之事,贵在认真和坚持。斯言如是!
你身边有什么致富的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只是一个故事,千万别当真。现实当中,房东、电商、大超市能把你小店搞死。
在上海主要是房租,除非自己的店铺
理论而已,实际很多不行
都是没开过店的,一个小店年赚20万是很正常的。。。平均利润是20%多(如果是在娱乐场所的店,很多店的利润能达到30%左右)。一天营业额2000,一年纯利润有十万,一天营业额3000,利润就差不多有20万了。
当读者都不相信你写的,小编活着还有意义吗?跟福利彩票一样,犹如行尸走肉
我01年到03年在长沙开过小店,时间长利润薄,全年无休,生怕食品积压过期,最怕赊账,进货都是踩着单车去高桥驼回来,后来还是选择打工了。
骗我们不读书吗?
疫情一来亏得底裤都没了
编的太假
初中毕业自己打拼可以,上了规模管理会非常混乱
挺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