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deepseek碎美科技自信,逼美人工智能免费,硅谷拥抱deepseek

以山爱科学 2025-02-04 02:59:31
导读:

事实证明,美国的原则有一条是只有它打不过的时候,对手才有资格做美国的合作者。

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之间的博弈,算是告一段落。

而美国,也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心态。

先是从不屑,然后到愤怒,现在到了合作。

心态可以说一波三折。

那么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来说一说。

美国的心路历程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是以算力作为基石进行推动的,而想要得到高算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硬件(注:人工智能芯片)的性能提上来。

美国进入人工智能的时间很早,所以在人工智能硬件上走的很远。

而其中做的最为出色的就是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比如H100芯片能卖到近五万美元。

可搭建起来人工智能还不算完,还要进行训练,就像是婴儿从牙牙学语一样,给人工智能灌输知识。

这种训练同样要花钱,而且价格不菲。

所以这样的人工智能建成之后,往往需要几亿美元,甚至是几十亿美元,几百亿美元的消耗。

2025年美国提出的人工智能星际之门计划,前期投入就需要五千亿美元。

所以面对这种高投入,回报周期很长的项目,很多国家选择了退缩。

当然中国并没有退缩,而是迎头赶上,毕竟人工智能是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钥匙。

不过中国面对这种局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生产出高性能的人工智能芯片。

但因为下场有些晚了,以至于英伟达敢将H100芯片,阉割了两次然后出售给中国。

从H100,先是阉割到H800,性能降低15%,然后阉割到H20,性能直降40%。

而目前能在市场上正常渠道购买到的也只有H20,H800都难见一面。

那么从这些阉割版的人工智能芯片上,不难看出美国的不屑,高高在上的姿态。

当然这样的美国看的多了,也就习惯了,只有追上去,超越过去,它的态度才会变好。

华为作为一家企业,担当起了这个重任,昇腾系列芯片不断的推陈出新,进行追赶。

而这场追赶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力和定力,也预示着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赶超。

可有一群来自深度求索公司的中国科研人员就不信这个邪,难道人工智能拼的就是算力吗?难道就不能拼点别的东西?难道就不能闯出一条新的赛道吗?

鲁迅有一句话说的好,走的人多了,便是路。

现在没有人走,中国的这群科研人员打算走一走。

而这走一走的打算,不仅要从头开始,而且还是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开始的。

这一走就了不得。

还真就被这群人走出了一条捷径,利用手里仅有的资源,制作出了deepseek。

这款人工智能的性能堪比美国人工智能OpenAI,甚至有些地方还略有胜出,最关键是deepseek是开源的,是免费的,而OpenAI是闭源,是需要付费的。

想想看,在一件商品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是喜欢用免费的,还是付费的呢?

所以deepseek的出现,直接就冲击了美国人工智能市场。

最直接的反应,美国相关公司股票的下跌。

面对这种情况,美国的反应是怎么可能?

是啊!怎么可能?

Deepseek的芯片不如美国,投入更是低到只有五百多万美元,仅仅是美国一个高科技公司高管的年薪,怎么就能诞生出堪比OpenAI的人工智能?

吃惊过后显然就是验证,经过证明还真就没有夸大。

接着美国生气了。

有句话说得好,愤怒让人失去理智。

于是deepseek遭受到了美国黑客们的攻击,而中国红客联盟进入到对手的电脑里放起了大悲咒。

当然愤怒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尤其是对手还进行了非常有效的防范和反击的情况下。

于是愤怒结束之后,就是合作了。

典型的打不过就加入。

谁开始合作了?英伟达、亚马逊、以及微软,都将deepseek接入到了他们的系统里了。

不说别的,就说微软,在之前与OpenAI就高调质疑过deepseek是偷窃了数据。

真香定律再次上演。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要是再不是上车的话,就要丢掉这趟快车的车票了。

面对这些巨头的转身,美国的OpenAI也放下了身段,跟着Ddeepseek随大流,最新版本也开始了免费操作。

没有办法,OpenAI已经被逼入了墙角,还继续坚持闭源,后果就是被市场抛弃。

局面看起来不错。

其实这件事不应该仅仅放在美国来看,而是放大了来看。

美国将人工智能做成了奢侈品,没有高投入就没有回报,让很多国家退缩。

从而让美国在金融市场上收获颇丰。

而中国的deepseek将人工智能大众化,让全世界所有人都能跟上人工智能的脚步。

现在看起来中国走的路才是最正确的。

接下来美国要学会接受中国的规矩了!

最后说一声,打造deepseek的中国科研人员,并不是什么奇才,而是一群年轻人,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在读的博士。

所以他们是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人才,土生土长的人才。

0 阅读:14

以山爱科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