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谁都没有懈怠的机会,这一年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文丨智驾网 零酱编辑丨浪浪山与明知山
题图丨《哪吒之魔童脑海》截图
都说出了十五才算过完年,从春节假期结束至今刚刚十天,在春节假期里,国人被DeepSeek、《哪吒2》刺激地亢奋、甚至产生一种莫名焦灼的情绪,开工后的这十天里,高盛、德意志银行、美国银行、贝莱德等多家外资机构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资产和A股市场的看好态度,“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成为各界重新审视2025中国经济走向的新视角。
而在汽车产业,中外品牌惊雷阵阵,日产与本田从牵手到决裂不过两个月光景,长安与东风的合并大幕毫无预兆的拉开,雷克萨斯进占长三角,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独资电动汽车主机厂,上汽与华为好事将近,长安、比亚迪吹响全民智驾的号角,7万元的车型标配高阶智驾,一场高阶智驾的定义权陷入口舌之争。
相比特斯拉卷起新一轮五年零息的价格站反而声量最小。
2025年,谁都没有懈怠的机会,这一年既决高下,也决生死。
智驾网盘点开年十日的汽车大事件,无他,为这个注定热辣滚烫的2025预热。
01.
合并与撤回
2月9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长安汽车、东安动力,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集团股份、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同时发布公告称:
「接到控股股东的通知,控股股东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并承诺「不会发生实控人变更,不会对本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
一时之间,两大央企整车巨头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将要合并重组的消息纷飞。
作为「佐证」,中国兵装集团和中国兵工集团在2月6日同时宣布,两家央企要:面向未来,要立足大兵器格局,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开启战略合作新局面。
有消息人士透露,这次东风集团和长安汽车的整合,还会关系到两大军工集团的重组。既中国兵装集团剥离长安汽车,再与东风集团整合。让军工的归军工,民用的归民用。
上述消息传出后,2月10日,相关概念股出现异动。
其中,东风系、兵装系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截至当日收盘,A股公司东风股份、东风科技、长城军工、东安动力、中光学涨停;华强科技涨幅接近20%;港股公司东风集团股份股价涨幅超25%。
目前,有媒体根据东风长安高管履历,已经猜测出一份双方合并后的高管名单,但目前公开的官方消息,有且仅有上述公告。
国内是否能够诞生出一家全国最大、世界第五的汽车企业,尚不可知。
至于在去年已经决定合并的两家日本车企,倒是有了个具体的声明。
2月13日,本田与日产分别召开董事会,决定撤回双方去年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并终止经营合并谈判。同日,本田、日产、三菱还发布联合声明称,鉴于本田和日产撤回谅解备忘录,去年同期签署的有关探讨三方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也同步解除。
本田和日产于去年12月23日共同宣布开启合并正式谈判,计划于今年6月达成初步协议,并在于2026年8月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按照原计划,本田、日产合并后,再加上日产为大股东的三菱汽车,有望缔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年产量达800万辆,不料谈判过程中双方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失败。
日媒早前曾报道称,本田和日产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话事权的问题,双方原本讨论的方案是「共同持股」,双方在新企业的持股比例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与本田相比,日产目前深陷多重危机,淨利润暴跌,大规模裁员和大幅削减产能,同时还背负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另外,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要求日产制定出有效的复苏计划,但日产进展明显滞后,引起本田管理层不满。
本田后来向日产提出了收购日产100%的股份,使日产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有知情人士称,这一转变激怒了日产的董事会。日产坚持在谈判中获得平等的待遇,内部强烈反对成为本田子公司的提案,并在2月初通知本田,打算终止合并谈判。
「日·本」合并的让日本失去了坐拥世界TOP3车企之二的可能,但也为包括东风长安在内,其他计划合并的汽车集团,提供了一个失败样本。
02.
「全民智驾」与长安比亚迪
2月9日、10日,长安和比亚迪不约而同官宣,将2025乃至之后的战略中心转向智驾。
其中长安汽车表示在2025之后将不再开发非数智车型,比亚迪则表示,其高阶智驾方案「天神之眼」将落地到所有10万级别以上车型。
双方同步推出中阶智驾方案,都也同时表态「增配不加价」,不约而同地开启了一场以「智驾」为名的价格战。
长安和比亚迪,各自为自家的智驾方案划分了三个级别。
长安的入门方案采用自研的DEEPALAD,主要提供安全预警+行泊一体;
与华为合作的乾崑ADSSE,具备高速NCA+城区LCC功能;
更高级别的华为乾崑ADS3.0,则具备城区NCA+高速NCA+车位到车位功能。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高阶智驾方案细化为ABC方案:
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600);
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300);
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100)。
前两者均支持NOA城市领航功能,而后者则具备NOA高快领航功能。三个系列分别应用于仰望、腾势和比亚迪品牌,以及比亚迪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上,包括售价7.88万的A0级小车海鸥,受此消息影响,比亚迪在两年多之后市值再次破万亿。
与长安高挑「中国智驾合伙人」大旗不同,在比亚迪智驾方案发布后,余承东、长城系高管、和宝骏明里暗里给出了回应。
魏建军说:「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
李瑞峰说:「智能驾驶不是儿戏,说到和做到是两回事,期货和现货也是两个概念。听个‘故事会’,还不如干点儿实事儿。」
余承东讲:「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
除了这三位,宝骏汽车也通过官方账号发文,直指自身才是第一个将高阶智驾带入10万元以内的品牌。
跳出企业间的纷争不谈,在中国汽车市场全面新能源化成为共识之后,全民智驾有望在2025年也变为现实。而比亚迪的显著贡献在于,以其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体量通过标配高阶智驾使之成为智驾当之无愧的普及者。
03.
DeepSeek与他的朋友们
开年后,DeepSeek的热潮延续到汽车行业,多位行业高管看好DeepSeek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在吉利官宣接入DeepSeek之后,目前有20余个品牌宣布与DeepSeek合作,车企通过接入DeepSeek强化智能化标签,抢占「AI汽车赛道」。
在车企接入DeepSeek的应用场景主要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部分,其中前者可以提供如多轮对话、文生图等服务,升级交互体验,而后者可以通过数据增强、跨模态对齐等技术,加速高阶智驾落地。
DeepSeek的蒸馏能力显著降低数据需求和训练成本,加速智能驾驶训练速度。 另外,DeepSeek支持端侧芯片平台与云端算力协同,推动模型轻量化部署。
当然,目前宣称的所谓「接入」仍出于前期环节,智能驾驶领域仍需专用模型和多方协作,安全性与功能完整性仍需验证。另外,在用户体验环节,部分车型的创新功能(如AR投影)面临用户适应性问题,技术越复杂学习曲线越陡峭。
但尽管如此,DeepSeek的快速上车标志着2025年成为高阶智能驾驶AI化的开始。车企通过融合大模型,正从「功能堆砌」转向「场景驱动的主动服务」,但技术落地仍需平衡创新与实用性。未来,智能化生态的软硬协同能力或成车企核心壁垒。
需要单独指出的是,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评价DeepSeek时盛赞其为「全球科技圈的震撼」,但尽管如此,在2月12日的直播中,何小鹏强调,尽管已有20多家国内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但小鹏汽车不追求最新最热,重要的是把智驾做好。
截至2025年2月13日,近20家主流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信息如下,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1.吉利汽车——自研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通过蒸馏训练优化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和交互端侧模型,实现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意图,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主动提供车辆控制、对话及售后服务。 银河星舰7车型通过「双脑协同」(星睿大模型+DeepSeek-R1)实现场景化主动服务,如自动调节车窗、空调等。
2.极氪——自研KrAI大模型与DeepSeek-R1融合,智能座舱助手AIEva即将上线。
3.岚图汽车——岚图知音成为首个搭载DeepSeek的量产车型,2月14日通过OTA推送更新;岚图梦想家同步搭载。智能座舱新增AI多语义指令识别、作诗、作画等功能。
4.东风汽车——包括岚图、猛士、奕派、风神、纳米等自主品牌。 语音交互更自然,场景理解更智能(如融合多模态感知决策能力),功能迭代更快。
5.零跑汽车——部署DeepSeek-R1的全新座舱即将上线,通过四叶草中央域控优化交互逻辑,提升自然语言理解和响应速度。
6.长城汽车——自研CoffeeAgent大模型与DeepSeek融合,增强理解、推理能力,支持端云协同部署。
7.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别克新车型将率先搭载DeepSeek-R1,构建「端云融合AI中枢」,支持多模型协同进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新车型搭载的是百度Apollo智舱大模型,百度随后也宣布Apollo智舱大模型和出行智能体已完成DeepSeek接入。
8.智己汽车——与豆包、通义等模型联合训练,打造多场景插拔式AI矩阵平台。
9.宝骏——灵语智舱已完成实车装载,宝骏云海、悦也Plus等后续通过OTA升级。
10.红旗——携亿咖通科技发布的车载AI大模型应用ECARXAutoGPT已完成DeepSeek-R1模型的深度适配并规划,首发落地车型为红旗天工系列首款电动轿车天工05。
11.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ADiGOSENSE端云一体大模型已与DeepSeek-R1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融合后的成果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上线,并逐步覆盖旗下昊铂、传祺、埃安三大品牌的产品,为车主提供创新的智能化服务。
12.比亚迪——整车智能「璇玑架构」将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
在座舱端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和隐性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而在智能驾驶系统中,云端VLM大模型利用DeepSeek强劲的知识和推理能力,则可以大幅提升自动化数据生成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更多长尾场景的瓶颈问题。在车端模型上,比亚迪正在利用DeepSeek进一步强化知识蒸馏,让视觉语言模型更好地在车端部署运行,可做到车端、云端同级智能。
【智驾网注:DeepSeek部分内容由DeepSeek生成,智驾网编辑整理。】
04.
降价与降本
春节假期结束第一天,特斯拉即宣布针对Model3全系车型推出限时赠送保险且可叠加五年免息的措施。据悉,参与活动后Model3的起售价降至22.75万元,月供最低仅2460元。
此前在2月第一天,蔚来就发布5年0息政策,消费者在2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支付定金购买蔚来,可享首付20%起,5年0息金融方案,手续费全免。此外,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汽车也在近日宣布推出「0首付3年免息」购车政策。
随后,小鹏同样推出「五年0息0首付」政策,消费者在2月28日前支付定金即可享受。此次免息购车政策涉及小鹏X9、G9、P7i以及G6多款车型,最高贴息金额可达5.7万元,优惠活动将持续至2月28日。
智己汽车也紧随其后,推出了针对智己L6的限时特惠。2月5日,智己汽车宣布智己L6的起售价降至18.99万元,相较于2024年5月上市时的21.99万元起售价,价格下探了约3万元。
除了一众新势力外,传统车企也纷纷推出购车优惠政策。广汽丰田则推出了「一口价」政策,锋兰达和威兰达的起售价分别为8.98万元起和12.98万元起,最高优惠幅度可达4.4万元。广汽丰田还推出了「0首付、0利息」和「三大核心零部件终身质保」等优惠,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的品牌包含吉利、荣威、东风奕派、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别克等。
与降价消息可以合并阅读的,还有两家国际品牌的降本举措。
2月10日,有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梅赛德斯-奔驰正在中国采取新的成本削减举措,奔驰计划制定一套OKR方案,该方案将首先在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推行,对表现不佳的员工施压,促使他们改进或离职。报道还称,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考虑削减其与制造合作伙伴合资工厂的生产线。此前,梅赛德斯-奔驰去年在华销量同比下降7%,约为71.4万辆。
2月13日,汽车公社报道,位于辽宁沈阳的上汽通用北盛工厂即将关闭。
随即有媒体向上汽通用求证,官方表示,「正与北盛基地相关方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妥善安置包含供应商、基地员工等在内的各方人员,确保这一产能调整过程平稳过渡,减少对当地经济、社区的影响。」
上汽通用方面同时表示,为实现长期盈利目标,加快向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化的转型,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业务重塑,基于新的企业战略和产品型谱计划,对全国生产体系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规划更高效的产能布局,提升运营效率,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目前,上汽通用四大生产基地合计年产能约为260万辆。然而在过去的2024年,上汽通用全年销量为43.5万辆,同比下滑56.54%;年产量为42.2万辆,同比下滑58.58%,产能利用率仅为16.2%。
参考奔驰和通用的举措可以猜测,传统强势品牌在2025年是不是接续降价潮尚不可知,但削减产能、降本增效是势在必行。
05.
包括但不限于
在上述事件之外,在开工的10天内,还发生了多个大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汇总。
极氪领克合并完成
2月11日,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正式完成,领克汽车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一职均由淦家阅变更为安聪慧,市场主体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极狐转向开发增程
2月11日,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公告显示,极狐品牌转向增程车型的开发,砍掉了极狐品牌的两款纯电车型。
北汽蓝谷在公告中称,基于市场需求因素,公司优先开发纯电智能化SUV(N62)车型增程版本,其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优先用于其他新募投项目;纯电动智能化轿车(N61)升级改款车型开发内容包括三款ARCFOX品牌N61纯电动车型整车产品升级开发,其中两款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款基于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开发。
雷克萨斯工厂落户上海
2月5日,丰田公司宣布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和生产公司。这标志着丰田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华独资建厂的外资汽车企业。
丰田公司表示,将利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研发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新工厂将采用革新性生产技术,于2027年投产,初期年产能约为10万辆。按照规划,此次项目初期投资金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下线。这是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建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投建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用时仅7个月竣工完成。
新建成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规划年产Megapack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在投产仪式现场,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
纵目科技暴雷封楼断电
2月8日,纵目科技面向员工发布行政通知:公司当晚18点后将断电封楼,员工必须在此之前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证明。1月26日,纵目科技创始人兼CEO唐锐在临时全员大会上表示,公司正处于艰难之中并建议大家可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唐锐还称,公司一直在与某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还需要春节后1至2个月时间才能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
2024年11月,纵目科技宣布因公司业务未达预期,自11月起暂停工资发放,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舆论迅速发酵后,纵目科技相关负责人站出来回应称,「先保生产,加上之前和一家国资谈好,今年年底会有资金进来,所以正好在这个时间段,对员工薪资发放有所调整。」
资金并没有如期到账,唐锐回应称,员工公积金、社保也暂时无法缴纳。事情逐渐朝着更糟的方向发展,直至完全爆雷。
上汽与华为合作「第五界」
2月11日,有消息显示华为与上汽的合作已经敲定,鸿蒙智行将推第五个品牌“尚界”。据称,尚界品牌将面向更年轻化的市场,售价从17-25 万元左右。尚界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子品牌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开发,首款车外观改动不大,核心是与华为电子电气架构、智能技术的融合。新车预计今年四季度上市。
对此,华为方面回应表示「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首次消息影响,当日上汽集团股价快速拉升涨超7%。
曾庆洪到龄退休,冯兴亚接任广汽董事长
2月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曾庆洪由于到龄退休,已辞去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广汽集团董事冯兴亚接任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冯兴亚现任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广汽国际董事长。
2024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销分别为191.66万辆和200.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4.21%和20.04%。其中,广丰和广本销量分别同比下滑22.32%和26.52%,传祺同比增长2%,埃安同比下降21.9%。此情况下,广汽集团业绩遭滑铁卢,跌回2012年上市时的规模。据此前广汽集团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集团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8亿—12亿元,同比减少72.91%—81.94%。
带领广汽走过辉煌的曾庆洪终没能守住荣耀,交棒之际,广汽的部分业绩正处历史低点,这个重担需要冯兴亚扛起。
写在最后:
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再度入职后,其「高强度施政」让整个政府系统应接不暇。白宫新闻组的几名成员因过度劳累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美国一些记者甚至公开呼吁特朗普「休息一天」,给媒体人留点喘息的空间。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总统的新闻太多,以至于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深度分析,只能被迫进行「快餐式报道」。
有媒体抱怨:特朗普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而白宫的工作人员则是被迫跟着他狂奔的乘客。
在「发动机」背后狂奔的,又何止美国媒体们呢?
不过,在这种狂奔背后,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虽然也在「不确定性」左右摇摆的预期中发展,但汽车产业是中国近十年来路线图最为清晰,发展最为平稳的产业,在Deepseek等因技术突破引发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重估之际,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也注定会推动这一轮重估潮,它对于中国社会各界更乐观地看待未来显然有更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