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没收入的过快增长惊动国务院,要求规范权利运行

颜音谈趣事评你好 2024-12-20 08:38:54

罚没收入是非税收入的重要一部分,是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罚没收入关系到企业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些“过罚适当”,“以罚增收”“逐利罚款”事件引起社会空前关注。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非税收入约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10月和11月非税收入增速均在40%以上。

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强调,要从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进一步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执行约束,不断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集中整顿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着力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遵纪守法和依法依规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在逐步减少和降低,于其相适应的应该是各种罚没款问题也应该随之而减少或降低,这才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同频共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各种罚没款问题反而不降反增,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不少网友认为,这一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背后一定存在着各种腐败现象,是一些单位私设的小金库甚至个别人的中饱私囊,对这些腐败现象要彻查严惩才能遏制。也有网友认为是一些地方政府与罚没款单位达成协议,利益分成,这就大大提升了他们加大征收罚没款的积极性,该罚的罚,不该罚的巧立名目也要罚,搞得民生积愤,怨天尤人,百姓与政府的关系异常紧张,人们甚至怀疑上级政府的政策不到位。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企业和百姓生活都很不易,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或为了生存,个别企业或个人可能存在某些不到位,不规范,不文明行为,作为百姓服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想着百姓的难,念着百姓的苦,思着百姓的不易,千方百姓为百姓减轻负担,对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应该背着警告、纠错、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以罚了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话虽然流传了几百年,但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些手中掌握着各种罚没款权利的人,就应该时时刻刻想着百姓的疾苦,想着百姓的不易,不应该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时常挂在心里,只有建立起友好的政民、警民关系,建立起真正的鱼水之情,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来源,第一财经

0 阅读:0

颜音谈趣事评你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