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加负荷”的生活哲学

嘉澍鱼有 2024-07-18 07:09:32

前些日子,我在做一个深度摆动双腿的深蹲时,不小心拉伤了小腿。于是我去了健身房,找了个物理治疗师咨询。他给我推荐了两个康复训练动作,我道谢后,没怎么多想,就说:“那我做完这两个动作,再休息一下小腿吧。”结果他立刻纠正我:“不,你做这两个动作,还要适当地给你的小腿加负荷。”

你瞧,这十年来,运动医学界发生了个挺大的转变,不再是完全休息,而是“适当加负荷”。简单来说呢,就是你受了小伤,不是完全不动,而是尽可能地去用那个受伤的地方,哪怕会有点儿疼。只要第二天疼痛没加重,那就说明你做得对。

“适当加负荷”的好处有两点:第一,它不会让你觉得受伤的地方很脆弱,需要保护;相反,你会觉得自己很强壮,还能继续用这个地方,只不过得调整一下。这可太重要了,因为我们知道,疼痛不只是骨头和肌肉的事儿,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份儿。如果你完全不动受伤的地方,那就相当于告诉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快把警报器开到最大,一用这个地方就疼,疼了就糟糕。这样,等你想重新用这个地方的时候,哪怕伤已经好了,也会更疼。但如果你继续给受伤的地方加负荷,就能防止警报器变得太敏感。

第二点好处呢,是能让受伤的组织或骨头有点儿刺激,有反应。不是让受伤的地方就这么闲着萎缩掉,而是保持点儿力量,还能促进恢复,多增加点儿血流量。

当然了,如果你的伤很重,肿得很厉害,那可能还是得先完全休息一段时间。但即便是这样,现在的最佳做法也可能会让你比想象中更早地开始加负荷受伤的地方。

“适当加负荷”这个道理,不光能用在身体受伤上,生活中的各种“受伤”也都适用——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人际关系上的,还是认知上的。

比如说吧,工作上失败了,你是选择躲起来舔伤口,还是选择马上投入下一个项目?跟朋友吵架了,你是选择冷战到底,还是找个机会好好谈谈?面对让自己焦虑的事情,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选择直面它?

完全逃避、压抑或者忽视问题,通常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身体有疼痛警报器,心理也有个警报器。你越躲着问题,问题就越难解决,最后就可能变成一团乱麻,跟身体疼痛没什么两样。

但是呢,硬碰硬、假装啥事儿没有、或者硬要闯过难关,也都不行。那怎么办呢?“适当加负荷”呗!你得评估一下情况,想想怎么给自己的生活加点儿料,促进一下进步,哪怕这料有点儿辣味儿。

比如说吧:跟另一半大吵一架后,不是躲起来生闷气,而是找个时间坦诚地谈谈心,说说彼此的感受,一起找找解决的办法;项目失败了,不是沉溺在失败的阴影里,而是过一两天就振作起来,开始新的挑战;害怕的事儿,不是躲着它,而是勇敢地面对它,了解它,慢慢克服它。

跟身体受伤一样,生活中的“加负荷量”和时机也很重要。有时候,你可能需要一点儿时间来冷静下来;但最重要的是,你得尽快地给自己的生活中加点儿料,哪怕这料一开始会让你觉得不太舒服。这不是盲目地冒险,也不是无脑地硬干,而是“适当加负荷”。

这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那句话:走出舒适区,但别进恐慌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个“成长区”,那才是咱们应该待的地方。

“适当加负荷”这个概念,可真是让我豁然开朗啊!

0 阅读:0

嘉澍鱼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