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千疮百孔”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

奇闻趣史资讯 2024-11-30 23:42:02

蚂蚁庄园12月1日正确答案

成语“千疮百孔”最初是用来形容什么

A、儒家经典

B、衣服

正确答案:儒家经典

答案解析:

“千疮百孔”并非最初用来形容儒家经典。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衣物或器物破烂不堪的状态。后来,它的含义引申到形容国家、社会或其他事物遭受严重破坏,问题很多,弊病丛生。

要理解“千疮百孔”的起源和演变,我们需要追溯其出处和历史用法:

词语构成: “千疮百孔”由“千”、“疮”、“百”、“孔”四个字组成。“千”和“百”都是虚数,表示数量很多;“疮”指的是疮疤,比喻破损的地方;“孔”指的是孔洞,也指破损的地方。“千疮百孔”连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布满破洞和伤疤的景象。

最早出处: “千疮百孔”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朝韩愈的《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里韩愈用“百孔千疮”来形容汉代以来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缺失、错乱和被篡改的现象,就像一件衣服上满是破洞和补丁。

意义演变: 虽然韩愈最早用“千疮百孔”形容儒家经典的残缺,但这只是其含义的起点。后世,人们逐渐将这个成语的用法扩展开来,不再局限于形容书籍或文献,而是泛指各种事物遭受严重破坏,问题很多,积弊深重。例如,形容一个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也可以用“千疮百孔”;形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极差,也可以用“千疮百孔”。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千疮百孔”更多地用于比喻抽象的事物,例如社会弊端、制度缺陷、经济困境等等。它强调的是破败、残缺和亟待修复的状态。

因此,说“千疮百孔”最初是用来形容儒家经典并不完全准确。更确切地说,韩愈用它来形容汉代以来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残缺和错乱的现象。 而“千疮百孔”的本义是指衣物或器物破烂不堪,后来引申为形容各种事物遭受严重破坏,问题很多,弊病丛生。

总而言之,“千疮百孔”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狭义到广义的演变过程。虽然它最初被韩愈用来形容儒家经典的流传状况,但其核心含义始终是指破败、残缺和问题重重,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0 阅读:439

奇闻趣史资讯

简介:奇闻说今古,谈笑有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