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司马懿担心自己和家族的安全。在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乱频繁,许多重要官员和名门世族都陷入了危险之中。司马懿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拥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但这也使得他和他的家族成为了可能的政治目标。在那个时期,政治派系错综复杂,权谋和暗杀屡见不鲜。为了保护自己和家族的生命和地位,司马懿可能认为只有通过夺取政权才能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其次,司马懿担心魏国的前途和未来。在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成为魏国皇帝,但曹丕并不像曹操那样英明果断,政权的稳定和统一面临着许多挑战。司马懿可能对曹丕的领导能力和治国能力产生了怀疑,担心国家将走向混乱和衰落。为了挽救国家的前途和稳定,司马懿可能认为自己应该采取行动,执掌政权,实施更强有力的统治。
此外,司马懿也有可能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和怂恿。在政治圈内,权力争夺是常态,许多人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司马懿周围可能存在一些人对他进行唆使,希望他能够发动政变,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野心。这种潜在的影响和利益驱动,也可能是司马懿最终决定造反的原因之一。
最后,司马懿作为一位聪明智慧的政治家,可能通过周密的计算和权衡,判断出此时造反的时机较为合适。他可能认为,七十高龄的他拥有足够的威望和经验,可以带领一支忠诚的军队,夺取政权并保持稳定。此外,他可能也借助了曹丕病重和朝堂内部的动荡,认为此时发动政变有更大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司马懿到70高龄才造反,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安全和家族的担忧,对国家前途和未来的忧虑,以及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和时机的选择。作为一位权谋高手,司马懿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的结果。然而,具体的内心动机和考量仍存在历史学者之间的争议和不同解读。
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