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衰退,是美国(也是全球)迄今为止最严重的的一次经济危机。
由于影响力空前绝后,为区别其他历次经济危机,学者专门将它命名为“大萧条”,其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那次经济大危机,牵涉了美国一切行业,从金融到实体无一幸免,并迅速波及全世界,严重激化各国内部矛盾。
大萧条期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提高进口关税(平均税率达59%),试图保护本土产业,但此举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导致国际贸易萎缩约66%,加剧了经济危机,间接为极端政治势力(如纳粹崛起)提供了土壤。
对比当下:特朗普于2025年4月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10%基准关税,并对中国、欧盟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叠加更高税率(如中国综合税率达54%),同样引发多国反制,可能重演“损人害己”的历史剧本。
国内政治压力与“转移矛盾”逻辑二战前,各国通过贸易壁垒转移国内经济矛盾,但反而激化国际对抗。例如,德国因经济崩溃转向侵略性外交政策。
二战核心原因就是经济大萧条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导致政局崩溃,希特勒抓住机会上台,通过改革将德国从萧条的泥潭里拔出,获得了德国民众的信任,进而发动了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野心的欧洲大战。
有人认为民族主义是德国发动二战的一大因素,这其实是没道理的。你觉得希特勒靠嘴臭就能煽动普通民众相信纳粹党?你想多了,就和你为什么不相信公知一个道理。民众相信希特勒的忽悠,是因为希特勒实现了政治诺言,将德国从经济萧条的烂泥里面拔出来,进而让民众相信希特勒的狂热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特朗普的动因:其关税政策表面以“保护本土产业”“减少贸易逆差”为名,实则迎合蓝领选民,巩固政治基本盘。例如,中西部“铁锈带”的制造业工人是其核心支持者,而关税被塑造为“美国工人保护者”的象征。
高盛预测,若全球贸易战全面爆发,美国未来10年家庭损失或达6万亿美元,低收入群体破产风险激增。经济压力可能加剧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如共和党内部已出现罕见批评声浪,民主党则借机将潜在衰退称为“特朗普衰退”。
二战前保护主义直接导致国际联盟失效,当前WTO框架同样面临崩溃。与此同时各个小集体渐渐建立,欧盟转向东南亚与非洲建立新贸易联盟,金砖国家加速扩员,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指出,用关税解决逆差“如同挤压注满气的气球”,最终压力将反噬自身。英国《金融时报》更直言,特朗普政策可能成为“美国霸权衰落的加速器”。
随着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重塑,去全球化的动力在加大,但是,是否会回到二战前全球高垒关税壁垒的情景,仍不确定。到目前为止,仅仅看到可能,但苗头并不清晰。
至于三战的风险,首先要看到各国军备提升。日本在提升军备,军费开支占GDP的比例以前都在1%以内,现在已经突破1%,2027年将提升到2%。在欧洲,德国拟修改宪法,将大幅度提高军费开支。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仍不清楚。由于核弹存在,压制军事冲突的影响仍然存续。比如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基本保持在支撑乌克兰防御的水平,而没有大量提供具有更大破坏性的、进攻型的武器,比如f16、s400。俄罗斯发动核袭击的威胁让欧洲国家保持头脑清醒。
至于美国制造业回归,我只想呵呵一下,不想多说。
欧洲政治家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就和当年二战前期一模一样,不断的绥靖,对俄罗斯如此,对美国大概率更是如此!
可以清晰看到精英群体政治操守的堕落和沦丧。沉迷于表演,而不是真的解决问题;提出目标,但缺乏解决问题的韧性和耐心。
36万亿赤字,在当前国际金融格局下,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仍然有限。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超然地位,给了美国这个特权。至于是不是进一步扩大到不可控,做这种预测没有意义。从实体经济的角度,看不到任何化债的路径。大概率通过通胀化债,反倒有一个更大的可行性。
随着时间推移,美欧法定世界大战的底气是下降的。在中国制造业规模大于美国+日本+欧盟的现实面前,西方国家的弹药生产能力甚至不足以支撑俄乌冲突这种烈度的弹药消耗的情况下,有助于抑制一些头脑发热。
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1100多名经济学家再次联名反对加征关税,强调历史教训。正如凯恩斯所言:“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自救,而是经济自杀。”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早已紧密相连,带来的影响恐怕比当年更大:任何试图通过单边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尝试,都可能重蹈1930年代的覆辙。
在经济危机面前,各国政府如果一味提高贸易壁垒,试图保护本国产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既然世界是一体的,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建立排他性的贸易集团,非但没法解决危机,反而会把危机引向不可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惊人相似,人类能不能记住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