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发生在日本海域的驻日美军“鱼鹰”运输机坠毁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起事故发生在上月30日,机上8名乘员中有1人确认死亡,另外7人下落不明至今。这场悲剧不仅对日本民众造成了严重的恐慌,而且引发了对美军态度的质疑。
事发后,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立即向美国提出正式要求,要求停飞所有与事故同型号的“鱼鹰”飞机,直到调查事故原因并解决问题。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美国竟然对日本的正当请求理都不理,事故发生后的四天里,美军“鱼鹰”运输机仍然继续进行起降,总共14次。美国五角大楼副发言人萨布丽娜·辛格甚至声称,并没有收到日本关于停飞的正式文件。
这种态度令一向顺从的日本感到愤怒。在事件发生当天,日本外相上川阳子会见了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要求美国在确认事故原因后再恢复“鱼鹰”运输机的飞行。与此同时,日本防卫大臣木原稔也会见了驻日美军司令鲁普,并提出同样的要求。次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记者会上表示,尽管日方多次要求停飞,“美国仍然没有执行”。
在美国对日本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的情况下,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更为严厉的外交手段。外交大臣上川洋子再次紧急约见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要求美国“迅速向日方提供信息”。这一举动在日美外交辞令中已经算得上非常严厉,突显了日本的不满和对事件的关切。
然而,现实是日本是一个受限制的主权国家,其防务高度依赖于美国。尽管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安全状况仍然依赖于美国。这一事件明确地展示了,即便是美国最亲近的盟友,也可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优先考虑的影响。日本的反应,特别是民众的恐慌和政府的紧急呼吁,在美国置之不理的态度下显得苍白无力。
这起“鱼鹰”运输机坠毁事件并非孤立发生的悲剧。自从1991年该型飞机测试阶段开始以来,一直饱受争议,经历过数起事故和险情,甚至包括致命的坠机事件。这种飞机的设计缺陷、维护问题和操控难度引起了多方面的担忧。鉴于其复杂的设计和对操控员高度要求的驾驶技巧,鱼鹰在飞行模式切换时涉及复杂的气动力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失控。此外,维护不当和技术缺陷同样是导致其事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尽管日本国内对于鱼鹰的采购和部署存在强烈的反对声音,但由于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和与美国的军事协作关系,日本政府仍然选择了采购这种存在争议的运输机。然而,美国在此次事故后仍维持鱼鹰运输机的飞行活动,表明在日美安全协议和战略利益面前,鱼鹰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次坠机事件可能只是日本在弱势情况下无奈选择的一个缩影。面对美国的无视,日本的声音将会越来越无力。这也预示着类似事件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而日本在这种弱势地位下只能被迫接受。在未来,日本政府和民众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以更好地维护本国安全和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