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和科技圈都挺热闹的,特别是特斯拉那个叫擎天柱(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时不时就放点新视频出来秀肌肉,什么叠衣服、走直线、拿鸡蛋,动作是越来越溜了。
马斯克那意思,以后这机器人能干的可多了,进工厂打螺丝,甚至还能走进家庭当保姆。
那问题来了,这机器人跟咱们开车的人有啥关系?或者说,以后买了特斯拉,是不是就能配个擎天柱“服务员”?
想想那个画面:你开车回到家,喊一声,擎天柱就自己从角落走过来,找到充电枪,稳稳当当地给你插上充电;或者你出门前,让它把后备箱的东西搬上搬下;甚至,极端点,它帮你洗车?
如果车+人形机器人能打通,那智能化的体验确实能上个新台阶。比如,理论上,机器人能理解你的指令,配合车辆的自动驾驶或者召唤功能,完成一些更复杂的操作。
但是啊,咱也别光听好听的。小八我这人啊,向来喜欢泼点冷水,不是我悲观,是咱得理性点看。
这玩意儿离真正实用还有多远?你看视频里擎天柱走路还有点晃悠,拿个鸡蛋都得小心翼翼,让它立马给你精准插拔充电枪,或者搬运几十斤重的东西不出岔子,我觉得悬。
工厂里那种固定流程可能还容易点,但家用车环境太复杂了,刮风下雨、地面不平、光线变化,对机器人的要求高太多了。
成本呢?现在造一个擎天柱的成本肯定低不了,马斯克说目标是降到两万美元以下,比车还便宜。
听着不错,但啥时候能实现?就算真实现了,两万美刀,十几万人民币,你会买个机器人回家专门伺候车吗?
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还是自己动手更实在。除非它能干的活儿特别多,性价比超高,那另说。
再有就是安全和伦理问题。一个能自己走动、有力气的机器人在你家晃悠,万一程序出错或者被黑客攻击了怎么办?它要是操作失误把车漆刮了算谁的?这些都是得考虑清楚的。
当然了,我不是说这技术没前景。方向肯定是好的,智能化、自动化是大趋势。特斯拉把车和机器人放一块儿搞,思路也挺开阔。
未来也许真能实现一些酷炫的场景,比如机器人配合自动泊车,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无人化取送、充电等。但这需要时间,需要技术不断突破,成本不断下降。
咱们消费者,兜里那点钱都不容易,还是多关注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车的续航、安全、驾驶体验,还有充电方便不方便、售后服务怎么样。
至于擎天柱啥时候能给你递杯咖啡、帮你充电,等它真能做到了,价格也合适了,咱们再考虑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