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孩,在网上声泪俱下控诉道:
“我妈很爱我,但是不断伤害我,导致我现在通过疏远她而伤害她,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太痛苦了!我该怎么办?”
这位男孩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的妈妈倾尽全力照顾他,最终把男孩送进了国外一所知名大学。男孩懂得妈妈为他付出的辛苦,但是妈妈过度的爱让他的内心无比痛苦。
为了儿子的安全,她从来没有让儿子自己上下学,哪怕儿子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她也依旧坚持接送;为了儿子的学习,她会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习题,每天和儿子一起做题;她怕儿子影响学习,不准儿子参加同学聚会,也不准儿子去游乐场。
终于,她历尽千辛万苦,把儿子送进国外的一所知名大学。可她的爱,虽然让儿子变得很优秀,却也让儿子的内心很痛苦。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非爱行为”,
解释来说就是:“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父母的行为并不都是爱孩子的。”
父母之爱本身并没有错,但方法不对,很容易怀着爱的初衷,做着伤害孩子的事。
养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这四种糟糕的亲子关系。
1、控制型:控制的父母,容易养出没主见的孩子
新加坡一项为期五年的纵向研究显示,从小受控制过度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患焦虑、抑郁的风险也会更高。
控制型的父母破坏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孩子以后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长大了按父母的方式学会控制别人;要么是懦弱,他丧失了自己的动力,凡事都听别人的,演变成讨好型人格。
今年开年的悬疑大剧《开端》,讲述过这样一对母子,男孩名叫卢迪,他的妈妈就是典型控制型妈妈,从来步尊重孩子。因为卢迪有哮喘,妈妈便不准他养猫,每次发现他玩猫,就呵斥他,还偷看他的日记,监控他的行踪。
最终,因为妈妈过度的控制,也让卢迪情绪爆发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在家庭中,如果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只能做正事,那意味着,孩子不得不严格遵守父母的各种规则。由此一来,孩子自己的精神生命,就失去了伸展和存在的空间,甚至会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
做父母,要懂得对孩子放手,给孩子一点空间,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这样在以后的路上,他才会明辨是非,做正确的选择。
2、溺爱型:包办的父母,容易养出自私的孩子
溺爱的表现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有一部令人压抑的动画短片——《巨婴》,讲述的就是极度荒唐的溺爱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但是不管是穿衣还是吃饭都还是叫他妈妈给他完成,原来一切都是因为男人小时,父母对他极尽溺爱,他只要喊一声“妈妈”,爸爸马上给钱,妈妈立马下单,玩具堆积成山。
后来,他看到新款VR眼镜的广告,扯着嗓子喊“妈妈”。
父母年迈,积蓄无几,可他并不体谅,还大发脾气。
无奈之下,母亲掏出了自己的肾,儿子开开心心拿去,换了VR眼镜。
玩着玩着,他饿了,又开始喊“妈妈”。
可妈妈再也听不到了……
最后,他钻进了已经去世的妈妈的身体里,榨干妈妈最后一滴养分。
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它会压制孩子的成长。
明知道溺爱不好,但很多父母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溺爱源于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一个家庭,就是小型的社会,父母与孩子彼此亲密地生活,也要有生活界限。如果父母出于过度的爱,或出于无奈而越过界限去帮办,甚至包办,就超越这个界限,甚至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要锻炼孩子,让他在自己的生活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3、专制型:霸道的父母,容易养出懦弱的孩子
专制型父母,总是习惯对孩子说不行。这类父母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犯了错误会有严厉的惩罚,孩子做得好,也极少给予奖赏。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我意识,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一些事情。如果父母总是拒绝孩子,告诉孩子不行,或者批评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失去自我,感受不到自我应有的权利。
心理学研究发现,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心理压力普遍较高。
这类孩子大部分对自己的评价很负面,说不出自己的有点,做事优柔寡断,只要自己犯了一点错误,就焦虑到睡不着觉。
专制型的父母如果想改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教育方法的错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全的人生,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4、忽视型:冷漠的父母,容易养出缺爱的孩子
当孩子想要父母陪伴,却总是得到父母以“没时间”等各种理由拒绝,孩子的情感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
每当孩子表现好,做成某件事,跨过一个小挫折,想要获得父母的表扬时,父母总是忽视,他们心里只有自己的烦恼,自己工作,没能力关注到孩子的情绪。
“情感忽视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也许它每天都在发挥作用。”
忽视型的父母,就像影子一样,看似存在,但没有互动、没有陪伴、没有回应。
养育出的孩子,可能造成的问题:沉迷电玩,厌学,我行我素,自卑…
有位网友,就分享过被父母忽视的体验。
妈妈总是情绪不好,总会自动切换到无视我的状态,跟她说话,不理;给她买东西,不要;向她献殷勤,直接走掉...
这样的环境之下,她变成了讨好型性格,不敢表达,害怕人际关系,总是唯唯诺诺,害怕犯错,总担心自己被别人讨厌。
父母是孩子重要的精神支柱,若是父母对孩子的情绪也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缺爱。他们会认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值得被关注。却始终消极地不敢寻找真正的自己和快乐。
越缺爱的孩子,越容易误入歧途,或者遇人不淑的原因。
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成长及亲子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养育风格时,才能有意识地规避自己潜意识行为带来的养育缺陷,使孩子养成更好的性格,带来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