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处长范云峰表示,学校正在积极开展调研并制定方案,计划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对全体在校生的全覆盖。初步构想是将这门课程纳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到基础的人工智能教育。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崭新的AI时代已经来临。学校积极响应这一趋势,投身于AI赋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通过“AI教育普及计划”,学校明确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前瞻性的眼光,致力于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未来社会的需求探索新的路径。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学校对人工智能在人才培养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性、前瞻性的布局。具体措施包括:
1. 课程设置优化:大数据分析、编程基础和机器学习等课程已纳入选修课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技术。
2. 教学工具升级:智能化教学工具和平台如智能教学系统和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环境。
3. 学科竞赛支持:学校大力支持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竞赛,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第26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中,我校学子荣获一等奖;在2024年第十七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新学期“开学第一会”上,校长彭寿清进一步部署了“AI教育普及计划”,强调全面深化调研,加快该计划的“再设计”,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需求。
前瞻局“人工智能+教育”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2024年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进一步宣布,教育部将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以推动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知识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如何适应这一新时代的需求?彭寿清校长强调:“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有规划、有步骤地逐步实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加速校园信息化建设,同时制定并推进‘AI教育普及计划’。该计划应贯穿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设施设备及师资配备等各个层面,确保全校上下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高校将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抢占先机,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今年初,学校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务数据,实现了教学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协同运作。暑假期间,智慧创新实验室和数智VR虚拟现实实验室相继落成,标志着学校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了教学管理、资源和设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如今,AI赋能教育的理念已深入学校的各项议题,成为引领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的核心要素。在最近的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学校积极探讨了AI技术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考虑设置跨学科的AI课程。这些举措体现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积极实践。
课堂“AI”的初步尝试
在RPA财务机器人应用课程中,“小R”作为助教,始终陪伴着任课老师,随时为师生提供高效服务——无论是自动化报税、自动对账还是自动开票等任务,它都得心应手。作为会计学院的明星助手,RPA财务机器人深受师生的喜爱。
这门课程是学校专为会计专业设计的“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通过引入“财务数智化”的创新理念,该课程不仅革新了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和会计信息系统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的技术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
学校开设了一系列融合前沿科技与专业知识的创新课程,如“智慧财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数字文旅+VR虚拟技术”。这些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合与交叉创新,将传统专业知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VR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学生在这些课程中不仅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专业视野,还能深入理解人工智能如何驱动行业变革与创新,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学校在数智化课程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已建成2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以及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这些课程设计不仅打破了传统学科教育的界限,还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的应用能力。课程内容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性,因此广受学生欢迎与喜爱,成为适应“未来教育”的典范。
学校不仅积极探索“AI课堂”,在智慧实验室的建设上也显著加快了步伐。目前已建成多个先进的实训室,包括智慧商务外语虚拟仿真实训室、公共管理智慧创新实验室、会计虚拟实验室和数智VR虚拟现实实验室等。
这些实验室通过仿真模拟情景和VR设备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穿越”到虚拟世界中,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体验逼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反馈。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不仅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还有效提升了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训练教师面向“未来教育”
169位教师参加了“数字教材建设交流培训会”。随着数字教材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将推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与数字教材、知识图谱及AI技术的深度融合。此次培训不仅为学校的数字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视野,还显著提升了教师在智能化教学方面的能力与潜力。
通过这次培训,学校在数字化教育转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们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继续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主题为“AI赋能智慧教学辅助和效率优化提升”的培训。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并增强他们运用AI工具优化教学策略及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能力。
过去两年中,学校已累计举办近10场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讲座和培训,参与人数接近2000人次。通过这些活动,学校致力于持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加强“AI助力教学培训”是一项关键举措。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范云峰介绍道,这种培训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还能增强他们运用AI工具优化教学策略和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通过掌握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学生拓展“AI+专业”的新视野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电商直播课堂上,霍琪老师充分利用AI工具,搜集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如“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经典金句、新东方董宇辉独特的“知识带货”风格以及宁静因直播禁用词而引发的爆笑短片等。霍老师表示,AI是他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不仅提高了备课效率,还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学生们在这些趣味盎然的直播“故事”中,不仅了解了直播流程、开播事项、行业规范、平台筛选、商家维度、合作模式和脚本撰写等内容,更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其融入教学已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文化传媒学院的李贵龙老师在写作课上展示了如何利用AI快速创作故事,并结合人工润色以提升作品质量;经济与金融学院的何为民老师则深入分析了AI工具在解答经济学问题时的局限性;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孙丽娜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AI在图像创作中的辅助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AI赋能教育,积极探索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们积极钻研AI时代的教学变革,致力于将这一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人工智能不仅为学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新的可能,更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正逐步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