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联军占领广州。由于在战争中,广州十三行和西方各国洋行被愤怒的广州人民烧毁殆尽,西方列强急需一块稳定的贸易飞地,事态紧急时,其军舰可快速抵达支援,或紧急撤退。
英法两国选中了珠江口一人烟稀少小洲,强迫清政府迁徙人口,拆除炮台,并在北面挖建人工河(今沙基涌),划洲成岛,逐步形成沙面岛雏形。
1861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沙面租借条约》,沙面岛正式被划为英法租界。
沙面老地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确保清政府能按时赔付战争赔款。西方国家提出由英国担任清朝海关负责人。清政府下设各海关管理权,基本都是由英国人把持,洋商的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和英国商量。
下面这组照片,就是由当时在广州海关任职的英国人爱德华邦斯德鲁,于1893年左右在广州活动时所拍摄。
原照片为黑白,笔者尝试上色修复,水平有限,请包涵指正。如有侵权请联系笔者。
沙面岛海关馆舍 爱德华的家
上面这张照片中的建筑,为当时的海关馆舍,爱德华的家,笔者在网络上查询了许久,也没能找到其旧址,望当地知情人解惑。
以下是爱德华住宅的内部装修陈设,虽然是在130年前,但是放到现在,其室内装修风格也不算过时。
晏会厅
门厅
会客厅
带钢琴的客厅
客厅
收藏品
收藏品
喝下午茶
沙面岛上其它建筑及绿化,从照片看出,岛上环境优雅,欧式建筑精致典雅。
石室圣心大教堂(1888年建成)
沙面堂(1865年建成)
沙面街道
沙面建筑
沙面公园
沙面街景
英国领事馆
沙面街景
沙面街景
沙面街景
中式建筑 门口挂着“私人建筑”
下面前三张照片,应当是还没有开挖的沙基涌,最后一张左边是已建设好的沙面岛租界区,右边则是现在的内环路。
左边为沙面岛
以下照片是当时的西方人在广州活动时的留影,其中包括爱德华一家,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在中国生育了六个孩子。
化妆舞会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合影
下面这张照片,两边有题字,应当是很好找出处的,笔者才浅,始终找不到此处建筑现于何处。
合影
美国传教士大院
爱德华除了拍摄沙面岛风物,还拍摄了一些当时广州城的风貌,因照片没有详细标明拍摄地点,笔者又非广州人,要找到其拍摄地点,难于登天,还是请当地人来解惑吧。
中式建筑客厅
西方人在一处中式建筑前合影
售卖腌制的生姜
合影
合影
广州一处人行道
广州一处中式建筑 镇海楼?
这处建筑形似广州八景之一的镇海楼,拍摄者没有标注,不知道笔者判断是否准确?
广州一处城门
广州近郊
广州近郊村庄
广州街道
珠江对面的炮台
拍摄者标“kua Yam "山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者标”Kua Yam "山,城墙及寺庙。
笔者根据韦氏拼音推断,这座山大概率是观音山,既现在的越秀山,山顶的寺庙应为观音阁,其位置大概在现中山纪念碑处。
码头,“汉口”号轮船在码头上
沙面外滩
沙面外滩
沙面外滩
珠江炮台
广州一处楼梯
爱德华除了拍摄广州照片外,还拍摄了一些香港的照片。
香港
香港
俯瞰九龙城
太平山顶
通往奥斯汀山酒店
结束语: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社会,中国也被动接受了一些西方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今天的国人应从这些老照片吸取经验教训,让中华民族永远屿立在世界之巅,不再落后挨打。
镇海楼的城墙清晰可见,珠江炮台就是车歪炮台。这些相片非常有历史价值。
爱德华的家不在沙面,应该是在白鹤洞现倍英中学附近,之后做了一段时间学校教工宿舍,住了好几家人在里面,本人有幸住过几天,现在可能拆了!
当时环境是相当从容,现在都挤爆了
我敢说,照片里所有的人现在都已经死了!
记得小时候跟大人到观音山的饭店吃过饭,后来改名叫越秀山了。
沙面堂与石室搞反了
虽富贵不易其心虽贫贱不移其行 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 来源:张之洞题湖南资兴醽泉书院
镇海楼有五层,后面那个应是城门楼,只有两层
感谢哈
那时候自然風貌,历史文物,皆保存完好
如果,敢留下,只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