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王震率领南下支队五千多人,途经山西、河南,行军几个月到1945年1月抵达豫鄂边新四军5师所在地,部队的目的地是湘鄂赣,而且还要与广东东江纵队会师。
在当时,新四军5师领导郑位三、李先念、刘少卿曾对这个部署进行讨论,5师参谋长刘少卿可是直言不讳,认为南下支队挺进华南不妥,过长江以后,我军在湘赣并没有根据地,东江纵队在粤北开辟根据地力量薄弱,这里有中央军和粤军。敌人在这里经营很久,实行连坐法,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艰难。
南下支队虽然有五千多人,实际上两个干部大队就一千余人,等于说战斗力4000余人,如果顽军层层阻截,能不能接应东江纵队呢?
客观来说,刘少卿说的有一定道理,尽管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国民党属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从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反顽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国民党经济封锁陕甘宁边区,像晋察冀军区、山东军区、新四军部队等都在长期进行反顽斗争。延安从各地调机动部队过去,防止胡宗南部袭击等。
以上这些地方都是我军与国军犬牙交错的地方,敌人还这样明目张胆,更何况到长江以南地区。
郑位三与李司令问刘少卿的意见,他表示应该发展中原,也就是河南。豫东有新四军4师,豫北有129师主力,豫鄂有新四军5师。如果这支部队放到豫中地区,可以向东、向南,甚至向北发展。与任何部队都能联系,作战方面进行配合。
对于刘少卿的意见,郑、李两位领导表示:这个不好办!但他希望几位领导向上反映一下,在场的人没有吭声。
实际上,在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后,汤恩伯从河南一路溃败,很多地方沦陷。1944年9月,上级抽调太行军区2个团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皮定均指挥挺进豫西。随后,王树声率领一部也进入豫西,成立河南军区。
等于说刘少卿建议的,上级早已经做了安排,他或许并不清楚。
之所以要发展湘赣粤地区,不仅仅是那里有东江纵队,因为湘赣地区过去就是革命老区,尽管部队离开这里10余年,如果回去再次开展工作也是相对较为容易一些的。
当然,刘少卿的建议只是个人建议,从个人认识角度出发,至于向南发展是战略问题,并不是他们几位能够改变的。
王震途经5师休整后,继续率部南下,两个干部大队,其中一个大队留在5师加强工作,另一个大队与部队继续南下湘鄂赣,并成立湘鄂赣军区,王震担任司令。
1945年7月,也就是在抗战胜利前夕,上级发电让支队用三个月时间,继续南下到湘粤地区,与东江纵队会师,发展南方局面。
没多久,日本投降后,华中的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国军为争夺抗日胜利果实,派部队向华东拥来,明目张胆准备向部队发起进攻,上级让南下支队北返,与5师会合,与东江纵队最终也没会师。
后来,王树声部、李先念部、王震部组建中原军区,发展中原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