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散寒气补气血的方,养中焦之气,击退气血不足!

沛珊说健康 2025-03-18 14:04:37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感到精神不济,身体被疲惫笼罩。仔细观察,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等症状也频繁出现,这些往往是气血不足、体内寒气过重的表现。

我们身体里的气血阴阳就是一个大的能量场,气是身体的动力,血是身体的养分,阴是身体的津液,阳是身体的热量,相互保持平衡,维持着身体正常运转,但凡有一方变弱,这种平衡被打破,身体就会出现“能量”不够用的情况,出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所以,气血阴阳,一个都不能少!

黄芪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配方精妙。它以黄芪15g、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饴糖30g等为主要成分。

中医临床诊疗时,经常会根据某一个基础方进行加减,就像在打好地基的土地上盖楼一样,张仲景便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饴糖组成小建中汤,然后又加黄芪,最终组成了黄芪建中汤。

其中,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能够大补元气,增强人体的卫气,让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更强,同时助力气血的生成。桂枝性温,可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气,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芍药养血柔肝,与桂枝搭配,一阴一阳,调和营卫。甘草、大枣能健脾和中,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强健则气血生化有源。生姜温胃散寒,饴糖补中缓急,诸药合用,共奏散寒补气血、调养中焦的功效。

黄芪建中汤是温中补虚,通过温养脾胃、补中焦之气,增强脾胃消化吸收运化等能力,来达到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的目的,改善精神不济,神疲乏力,心悸汗多等气血不足的症状。

如果你有什么与疾病防治或健康养生相关的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后台私信哦。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0 阅读:77
评论列表
  • 好历害的方.中医们能天天出来宣传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得有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心态。中医己经做了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只是古人不知不觉中的做,而今天中医是以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为荣。不仅中医们自己要做,还要所有人都要做,还才是中医们天天跑出来宣传中医的原因。(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