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乱也不回中国!12岁物理天才入美籍,任正非说得很对

崔诗红科普 2023-05-06 12:26:17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必然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国家重视人才,企业更应该重视人才。就拿华为来说,除了在西北工业大学设立“菁英班”,还与其合作建立了“01创新实验室”。

此外,华为还招收了相当多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相比,这些学校的学生更低调务实,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中国出国留学的精英有不少留在国外,但也有人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进行建设。比如“80后”的半导体天才杜灵杰。

杜灵杰曾毕业于南京大学和美国的莱斯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201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杜灵杰,了解到祖国的半导体行业遭到了老美的针对,毅然放弃优厚的物质待遇回到中国。

现在杜灵杰是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研究方向是半导体人工石墨烯量子模拟,他的团队负责的量子芯片技术至少领先美国五年。

半导体行业选择回国发展的精英还有蚀刻机领域的尹志尧。他曾经放弃了美国提供的高额年薪,带领30名芯片专家一起回国进行建设。他创办的中微集团如今已是全球五大蚀刻机供应商之一,助力我国在蚀刻机方面迈进了国际领先行列。再比如华为的毛蔚,主攻多天线接收方案,帮助华为在5G通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她本人也成为被国家委以重任的芯片技术研发负责人。

华为集团为了培养半导体领域的高端人才,选择在西北工业大学设立“鸿蒙生态菁英班”。对于这个决定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曾提出质疑,她认为华为应该选择中国最强的两所高校清华或者北大。但任正非的回答也很简单“人跑了,你负责吗?”

任正非所说的“人跑了”是指中国的优秀年轻科研人员流失到欧美的现象。而华为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保证他们留在中国,以后能为华为所用,能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做贡献,而不是跑去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华为最终选择了“国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业大学,设立“菁英班”。

任正非担心的“人跑了”绝不是空穴来风,据统计,清华北大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比如,2019年,这两所高校共毕业2190人,其中的1417人都选择了出国留学。而他们学成之后,大多选择留在国外,而不是回到祖国,目前,已经累计有将近两万名清华北大的学生选择留在国外发展。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接受了中国顶尖高校的教育后,流失到国外,让我们非常痛心。老美多年来,一直用优厚待遇吸引全球科技精英,给自己效力,这是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领先的根本原因。在某些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上,甚至会上演中国人之间的互相“厮杀”。

据统计,全世界最优秀的100位材料方面的科学家,有15位是华人,他们中又有12位是在中国接受的本科教育。美国的科学家中,有超过14%的是中国人或者其子女。所以任正非曾经感叹,“掐住我们脖子的不是老美,而是我们中国人!”

比如曾经的中科大“神童”尹希,就直言“美国再乱我也不回国!”尹希曾经在12岁的年纪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8岁时,他拿下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攻读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弦理论,五年后获得博士学位。虽然曾经立誓学成后要回国,但哈佛大学破格录用他为教授,他最终选择了留在美国,并且加入美国国籍。

吸引尹希和其他中国年轻精英的除了丰厚的物质奖励还有顶级学术资源,浓厚的学术氛围。尹希在哈佛大学,拿到不少物理学的学术奖项,并在31岁的年纪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正教授。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曾表示,许多留学生长时间在国外居住,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不想浪费时间重新适应国内的环境。国外企业给中国高材生的待遇本就比国内优厚,再加上部分毕业生缺乏使命感,更看重个人发展而不是国家的需要,自然就会选择留在国外。

相比财大气粗的美国,中国培养人才十分不易,而好不容易培养出的人才又留不住,确实让人惋惜。不过,中国近些年也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进行合作,培养人才。因为芯片研发、航空航天、武器研发等领域的竞争,最终都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国家近些年来也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加码。2020年,中国在科研上投入超过2万亿元,而且增长迅速。虽然留在国外的人不少,但回国效力的人才也在逐渐增加。2021年,就有1400为华裔科学家从美国回到中国。他们的回归给中国高新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结:

华为海思选择西北工业大学,而不是清华北大,设立“菁英班”,因为他们不仅想要培养人才,还想要留住人才。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人才大量流失到发达国家,比如天才物理学家尹希。但也有杜灵杰、毛蔚等科学家选择了回国报效。随着老美以“安全”为名义限制中国学生进行签证,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正在减少。中国目前在各个高科技领域都在努力进行自主创新,急需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选择回国发展的科学家们能够获得不亚于在发达国家的成就。

0 阅读:18

崔诗红科普

简介:崔诗红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