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尼派和什叶派为何千年以来纠纷不断?

汧以说国际 2023-01-05 15:19:16

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伊斯兰教内部的两个最大的派别, 前者在世界范围内占比90%,后者占比10%左右, 逊尼派和什叶派的纷争几乎从默罕默德去世以后就开始了, 在七世纪后期达到了白热化, 甚至在今天也一直在干扰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那么,为何两派会持续纷争一千多年,并至今无解呢?

今天,晓张就来和大家一起谈谈这两大教派的前世今生。

先知默罕默德在公元610年受到真主启示,创立了伊斯兰教, 并在613年开始传教。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公元632年, 在宗教的加持下, 基本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半岛统一,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

此时的默罕默德, 即是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也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哈里发。632年,默罕默德去世, 由于死后无子, 生前也没有立下遗嘱由谁来继任哈里发。信徒们在谁来继承穆罕穆德的地位上发生了争执。 在继承人问题上的争端,是后来什叶派和逊尼派分裂的根源。

这种争执也造成了刚刚被宗教征服的阿拉伯各部落的思想混乱, 一些部落趁机脱离伊斯兰教,甚至一些人也宣称自己是先知, 可以像默罕默德一样接受“天启”,刚刚建立的阿拉伯帝国有分崩离析的风险。

一方的观点认为,应当按照血缘关系,由跟默罕默德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为继任者。类似于我们国家古代的世袭制。按照这个方式,集默罕默德的弟子、女婿、堂弟于一身的阿里理所应当成为继承人。拥护阿里的穆斯林们还有一条重要的依据, 那就是在632年, 默罕默德曾经拉着阿里的手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是谁的保护者, 阿里就是谁的保护者。”这句话被阿里一派认为是默罕默德有意传位给阿里。

阿里画像

顺道提一嘴,默罕默德自幼父母双亡,打小是被他的伯父抚养长大, 和堂弟阿里一同生活在一起。

而另外一方则认为, 继承人应当由教内德高望重者组成的塞基法会议(相当于议事会)选举产生。这其实也是当时刚从氏族社会走出来的阿拉伯各部落一种传统推举首领的方式。按照这种方式, 默罕默德的几个弟子都有资格参选。

支持阿里的一派后来就发展成为什叶派,而认为四人都是穆罕穆德继承者的一派则成为逊尼派。

最终在默罕默德的几个弟子组成的内部会议上, 老穆最忠实的信徒奥马尔放弃了参选, 并转而支持另一位候选人艾布·伯克尔(他同时也是默罕默德的岳父)。这样后者就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成为新一任哈里发。

也是因为这个支持, 艾布在两年后去世的时候,提名奥马尔当选哈里发。奥马尔在任的十年, 阿拉伯人走出半岛, 在传播宗教的热情下开始了四处征战,掀起了阿拉伯帝国第一波征服世界的狂潮。

奥马尔之后是奥斯曼,奥斯曼之后才是阿里。这四位都是早年追随穆罕穆德传教的忠实弟子,为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地位确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因此他们四人在位期间, 被称为“正统哈里发时期”,也叫四大哈里发时期。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阿拉伯世界的朋友取名都特喜欢用默罕默德、奥马尔、奥斯曼、阿里之类的, 重名率特别高。

四大哈里发以及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图转自地球知识局

阿里派们虽然对前边三位的当选颇为不满, 但彼时的气氛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当是的伊斯兰世界还处在相对比较团结的阶段。

需要多提一嘴第三位正统哈里发奥斯曼。奥斯曼来自麦加古老的倭马亚家族(音译,又称伍麦叶家族)。我们知道穆罕穆德最早是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而当时麦加的贵族,倭马亚家族的首领艾布·苏富扬是穆罕穆德最坚定的反对者, 正是因为他的迫害, 穆罕穆德才出走麦加, 来到麦地那传教。这位倭马亚家族首领正是奥斯曼的堂兄。尽管如此, 奥斯曼当时依然舍弃了家族的荣耀, 坚决的追随默罕默德出走, 成为默罕默德的左膀右臂之一。

阿拉伯帝国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划个重点, 奥斯曼执政时期,阿拉伯帝国灭掉了相邻的波斯帝国(当时处于萨珊王朝统治时期),伊斯兰教借此传播到波斯地区,我们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里熟知的波斯国教——拜火教就是在这之后逐渐消亡,失去统治地位的。

倭马亚家族在630年默罕默德反攻麦加的时候在艾布·苏富扬的带领下主动请降,最终也皈依了伊斯兰教。

之所以多提一嘴奥斯曼, 是因为紧随“四大哈里发”时代建立的倭马亚王朝就是在他的安排下得以建立 的。人总是有私心的,奥斯曼在出任哈里发的时候, 任人唯亲, 执政期间大量任用倭马亚家族成员,其家族成员纷纷奔赴刚被征服的土地出任总督。这也导致了阿拉伯帝国军队内部的分裂, 奥斯曼最终死于来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叛军之手。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奥斯曼就好比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掏空了刚刚建立的帝国,为倭马亚家族的上台做好了铺垫。

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执政时期, 倭马亚家族已经呈现尾大不掉之势。阿里从出任哈里发伊始就遭到了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的强烈反对,他拿出奥斯曼被杀时穿的血衣,指责阿里就是杀掉奥斯曼的幕后凶手。双方争执不下。

661年, 阿里在什叶派内部的冲突中被刺杀,穆阿维亚起兵南下,驱逐了阿里的长子哈桑,夺得了哈里发的职位,并将国都迁到自己的根据地大马士革。开启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

什叶派并没有放弃他们的目标, 而是坚持拥护哈桑为第二任哈里发。尽管哈桑本人后来向穆阿维亚屈服(归顺后病死, 什叶派认为是被毒死),什叶派后来只好转而拥护阿里的次子侯赛因。

什叶派也因此成为倭马亚王朝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倭马亚王朝统治的89年里, 统治者不遗余力的打击迫害什叶派,造成了很多流血事件。680年,倭马亚王朝攻占了什叶派的根据地卡尔巴拉(伊拉克境内),杀掉了被什叶派拥护的阿里之子侯赛因,之后为了赶尽杀绝,断了什叶派的念想, 对阿里的后人以及什叶派展开了长年的追杀。

侯赛因之死成为什叶派和逊尼派正式分裂的开端, 卡尔巴拉也因此成为什叶派穆斯林心中的圣地。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叶派的核心观点, 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的世袭制, 他们认为只有默罕默德家族的人才有资格继承默罕默德的地位,即伊斯兰世界的宗教领袖和政权领袖。除此以外的其他人都无权出任哈里发。因此他们坚定的认为其他的哈里发以及倭马亚王朝包括后来的继任者阿拔斯王朝,都属于篡位者。

就这样什叶派发展出了自己的伊玛目制度。伊玛目是对于带领穆斯林做祷告的人员即专职的宗教人士的称呼。什叶派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建立穆斯林和真主之间的桥梁,穆斯林只有通过伊玛目这种专业的宗教人士才可以与真主沟通。伊玛目跟穆斯林的关系,就好比罗马教皇和基督徒的关系一样。因此什叶派内部建立了多等级的伊玛目制度,高级别的伊玛目对穆斯林具有非常高的号召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伊朗前最高宗教领袖霍梅尼,以及现任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都属于最高级别的伊玛目,被什叶派视为真主在人间的代言人。

1979年,推翻巴列维王朝的伊斯兰革命, 就是穆斯林们在最高宗教领袖伊玛目霍梅尼的号召下发动的。甚至在外国元首访问伊朗的时候, 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独自一人坐在主座上, 而总统和外国元首只能一起坐在副座上。

哈梅内伊(中)和内贾德(右)

但逊尼派就对此非常的嗤之以鼻。随着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的相机灭亡,哈里发也逐渐成为历史。逊尼派的宗教人士在穆斯林心中就成为翻译《古兰经》和圣训的人,所以逊尼派没有什叶派那样等级森严的宗教制度,除了去清真寺做祷告, 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自己在家通过《古兰经》和圣训跟真主交流,对于逊尼派穆斯林来说, 直接跟真主对话简直太香了。

逊尼派的玩法就好比现在流行的区块链, 去中心化,不带中间商赚差价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逊尼派的宗教人士没有地位, 毕竟有些拿不准的地方, 逊尼派穆斯林还是要请教专业人士, 但本质的区别是, 逊尼派宗教人士只负责解答疑惑,而不是具有某种神的色彩。

由于逊尼派倭马亚王朝是在剥夺阿里及其后人的地位下建立, 所以这个王朝从建立起直到灭亡, 都在和什叶派较量。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抗造成了多任倭马亚王朝哈里发的被刺杀, 这就导致王朝的统治者普遍比较短命, 或许也是这个原因, 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并不稳固,境内叛乱频发。

公元750年, 利用什叶派在帝国发动的叛乱, 默罕默德叔父阿拨斯的玄孙艾布·阿拨斯借助波斯人的力量,趁虚而入, 灭掉了倭马亚王朝, 以阿拔斯命名, 建立阿拨斯王朝。

阿拉伯帝国是对“四大哈里发时期”以及倭马亚王朝、阿拨斯王朝的统称,倭马亚王朝由于旗帜白色, 在我国被称为白衣大食, 而阿拨斯王朝旗帜是黑色, 所以被我国称为黑衣大食。和唐朝在西域爆发“恒罗斯之战”的就是后来的阿拨斯王朝。

之所以提阿拨斯王朝,是因为在这个王朝几百年的统治时间内, 尽管统治者属于逊尼派, 但由于采用了相对温和的宗教政策, 逊尼派和什叶派在这期间基本没有爆发太激烈的冲突,而是各自在自己的地盘发育传播。

而由于倭马亚王朝的迫害的原因, 什叶派穆斯林大量逃往王朝力量相对薄弱的波斯地区, 也就因此造成了今天伊朗境内主要以什叶派为主的局面。

世界范围内的什叶派和逊尼派分布

阿拨斯王朝被蒙古人灭掉以后, 阿拉伯帝国彻底熄火,这一地区先后被蒙古人建立的伊利汗国和帖木儿帝国和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外来力量的绝对统治面前,逊尼派和什叶派也就失去了争夺帝国统治权的理由, 在宗教层面, 两个教派不断发育裂变, 内部分化出了多个小派别, 但整体离场基本不变。

原本两派的争夺就此逐渐熄火,如果没有后来发生的事情,或许我们今天看到的什叶派和逊尼派之前的争夺不会那么激烈,毕竟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 ,政府又公开表态允许各自发展,大家和气生财,搞不好到现在中东地位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多宗教派别的国家。

第一件事,就是到1501年,波斯出了个铁血强人伊斯玛仪,这位老兄经过多年征战, 扫除了阿拉伯帝国灭亡以后在伊朗高原上的各个政权, 建立了继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之后第三个波斯帝国,即萨法维王朝,又叫萨菲王朝。

伊斯玛仪是一个狂热的什叶派穆斯林,建国以后, 他将什叶派分支十二伊玛目教派确立为萨法维王朝国教, 在境内强迫逊尼派穆斯林改信什叶派, 拆除逊尼派清真寺。邀请周边地区的什叶派宗教人士到国内传教,对于拒不服从的逊尼派直接肉体消灭。

这一波清洗操作, 让什叶派最终成为今天伊朗国内绝对的大多数。

而随着萨法维王朝向西部的扩张, 什叶派穆斯林的数量也在今天的伊拉克以及叙利亚、外高加索地区兴起。

当然,传教过程中,逊尼派和什叶派势必要爆发新的冲突, 这段记忆让两派从此结下了仇恨的种子。

佛教徒忍不住上来双手合十插一嘴:阿弥陀佛,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所以今天什叶派成为伊朗和外高加索地区的主体, 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也有不少的信徒。

第二件事,就是今天阿拉伯世界老大哥,沙特立国, 逊尼派新分支瓦哈比派的出现。

我们先说瓦哈比派,因为没有瓦哈比派搞不好就没有沙特。

瓦哈比(又译瓦哈卜)大约生于1703年,打小就刻苦攻读伊斯兰经书, 10岁就可以背诵《古兰经》,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逊尼派专家并四处游学,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就发现伊斯兰教经过这一千多年的传播,穆斯林们已经衍生出很多对教义不同的曲解。有人对着圣徒(穆罕穆德弟子)的坟墓朝拜, 还有人觉得某些树木有灵气, 对树木朝拜,甚至还有人开始讲伊斯兰教的其他圣徒视为神祗,众所周知, 伊斯兰是单神教,只能有一个神祗,总之是各种奇葩的理解层出不穷。

什叶派的伊玛目们在旁边冷笑:早跟你们说过穆斯林没法直接跟真主沟通的。

到这时候,他就开始意识到, 伊斯兰教已经不在纯洁了,已经背离了穆罕默德的正统道路。35岁回到家乡以后, 他就开始著书立说,进行宗教改革。

核心思想就是恢复伊斯兰教最初的传统,严格执行穆罕默德时期的宗教习俗和礼仪。这就是伊斯兰教复古运动, 它的另一个叫法大家在新闻上都很熟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当然, 原教旨主义并不等同于瓦哈比派, 瓦哈比派只是众多推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教派中的一个。 但是它的规模和对未来世界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们后边会继续讲。

随着瓦哈比的号召力越来越大, 遭到了当地酋长的警觉, 因此被赶了出去。此时,在阿拉伯半岛的沙漠里, 一个叫沙特的家族逐渐崛起, 并建立了自己的酋长国。其首领穆罕默德·沙特接纳了瓦哈比。

此时的沙特有地方没力量, 而瓦哈比有号召力但是没有地方容身, 双方一拍即合。瓦哈比负责在沙特酋长国内传教,为穆罕默德·沙特提供宗教和人力支持, 沙特则在“纯洁伊斯兰教”的口号下四处发动圣战。名副其实的迷你版“基地组织”。有了瓦哈比的加持沙特家族跟打了鸡血一样。

1765年, 穆罕默德·沙特去世,其子阿卜杜勒即位的时候, 由瓦哈比主持就职仪式,颇有点教皇给法兰克王国王加冕的味道。1792年,瓦哈比去世, 阿卜杜勒继承了瓦哈比派的教长位置, 从此开启了由沙特家族首领兼任瓦哈比派教长的传统, 历届沙特酋长都不遗余力的推行瓦哈比派就是从这里开始, 沙特也从那时候起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第一沙特王国

我们现在再拿逊尼派分支瓦哈比派和什叶派比, 就会发现矛盾的尖锐性。瓦哈比派不仅认为四大哈里发合法全部合法,并且狂热的认为后来所有的对于伊斯兰教的改良都是非法的,应当视为叛逆者。而什叶派不仅将其他三位哈里发视为篡位者, 甚至还自行改良发展出了伊玛目学说。瓦哈比要是被扔到什叶派的圣地卡尔巴拉,恐怕要气的当场去世。

不幸的是, 1802年, 扩张中的沙特酋长国刚好就来到了伊拉克的卡尔巴拉,这里是阿里次子侯赛因牺牲的地方, 千百年来都被什叶派视为心中圣地,而信奉瓦哈比教义的沙特则将这里视为异端,于是卡尔巴拉被屠城, 侯赛因的坟墓也被摧毁。

什叶派恨得咬牙切齿。

沙特酋长国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沙特第一个政权在1818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剿灭, 第二个政权在1891年被半岛北部的夏马尔部落颠覆,沙特家族逃亡科威特。1901年,21岁的伊本·沙特率领40名骆驼兵从科威特出发,夜袭利雅得, 开启了沙特家族的第三次征服,1925年沙特家族征服内志和外志,1932年,建立起庞大的沙特阿拉伯,今天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就此定型。

现代沙特王国的版图

逊尼派瓦哈比派则顺理成章地被定为沙特国教。需要区别理解的是,沙特被称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但沙特国王并不是逊尼派的宗教领袖。通俗的讲, 国王负责管理宗教教务, 但不负责传教,这一点和伊朗是完全不一样的。伊朗的哈梅内伊是最高宗教领袖,尽管出任世俗政权领袖(总统),但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说到伊朗, 就提到了改变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第三件事了, 这就是1979年发生在伊朗的伊斯兰革命。

伊朗在萨法维王朝灭亡以后先后经历了阿夫沙尔王朝、恺加王朝。在恺加王朝时期, 西方殖民势力侵入, 王朝沦为俄国和英国的殖民地。1921年军人出身的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 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并宣布为波斯帝国的继承人。

1935年改名伊朗,现在意义的伊朗就此定型。

1979年, 什叶派穆斯林在流亡宗教领袖霍梅尼的号召下发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伊朗从君主立宪政体变成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出任最高领导人。大多数人都知道伊斯兰革命以后,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此恶化,实际上这场革命带来的最可怕之处并不在这里。

大佬恐怖的号召力

在讨论伊朗国名的时候, 霍梅尼定调:国名里不要“民主”,因为这是西方带来的意识形态, 也不要“人民”,因为这是东方带来的意识形态, 只要伊斯兰。因此伊朗的国名最终定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这番表态被解读为, 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 只要伊斯兰。当然, 他口中的伊斯兰, 自然是指什叶派的伊斯兰。在霍梅内的领导下, 已经逐渐西化的伊朗重新回到伊斯兰世界。或许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出于对伊朗的保护, 他还宣称要整个伊斯兰世界输出伊朗革命, 建立什叶派的伊斯兰统治。

一众逊尼派国家吓得瑟瑟发抖。毕竟大部分国家都是逊尼派政权,要革命, 就是革逊尼派当权者的命。我们还知道中东地区除了沙特还能跟伊朗过几招,大部分国家都弱的一比。(伊拉克是靠一大群兄弟的支持才跟伊朗打个平手)

各个君主国诚惶诚恐, 纷纷找沙特报团取暖, 海湾地区的局势从那时候起就没怎么好过。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战争”随着信奉瓦哈比的沙特王国和信奉什叶派的伊朗建立,走向了公开的对抗。

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第二年, 逊尼派的职业打手——伊拉克的领导人萨达姆在沙特的财务支持下出兵攻打伊朗, 两伊战争爆发, 双方断断续续打了八年,死伤超过上百万人。

两伊战争

但这场战争除了造成死亡,对伊朗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是伊拉克, 兵力从战前的24万发展到战争结束时候的120万,由于欠下科威特巨额的债务,萨达姆为了赖账, 1990年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 导致了海湾战争的爆发,随后被美国摁在地上胖揍一顿。

沙特这边,由于两个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都在沙特手里, 每年要接受各地的穆斯林来朝拜,1987年,伊朗的穆斯林来朝拜的时候和沙特军警发生了激烈冲突, 导致400多人死亡,消息传到国内,愤怒的伊朗人一把火烧掉了沙特的大使馆,导致两国断交。霍梅尼甚至公开号召沙特人民动起来推翻沙特王室。

2003年, 伊拉克战争爆发, 逊尼派的萨达姆随即倒台。伊朗加紧了对伊拉克的渗透, 实际上伊拉克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 所以新成立的政府基本被什叶派控制。美国人推倒了萨达姆, 新政府却是亲什叶派的。

伊朗扳回一局。

和伊拉克派别相似的还有海湾小国巴林,巴林王室属于逊尼派, 但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占比70%,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影响,巴林什叶派上街游行, 要求巴林王室下台, 后来还是在盟友沙特出兵镇压下才稳住统治。

逊尼派的也门政府就没这么好的运气, 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运动中, 也门政府被什叶派的胡塞武装推翻, 沙特马上叫了一帮小弟组建联军去也门支援, 不曾想在伊朗的支持下, 战争打到现在也没分出个你我。反倒是胡塞武装越打越强。

越打越强的胡塞武装

叙利亚则是反过来,尽管逊尼派占多数, 但什叶派的阿萨德家族世袭了政权, 自从2011年叙利亚内乱以来, 尽管反对派有沙特和西方国家支持, 但是在伊朗和俄罗斯的支持下, 什叶派的阿萨德已经逐渐站稳了脚跟。

总的来看,逊尼派虽然整体偏温和, 但是和沙特王室捆绑的瓦哈比派却拥有比什叶派更偏激的复古思想,也是最容易滋生极端思想的教派,本拉登本身就是瓦哈比教徒,基地组织的壮大背后也少不了沙特王室的资助,就连后来肆虐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恐怖组织ISIS,也是在沙特王室的加持下一路攻城略地。

ISIS控制区域(图中红色)

只有到了伤害美国利益的时候, 沙特才不得不撇清关系并断绝援助。

什叶派和逊尼派为何总是争端不断?其实我们换个角度看, 这种激烈的争执, 主要集中在瓦哈比派的沙特王室和什叶派的伊朗之间。这两个派别捆绑了中东两个最强大的国家 ,两个国家又绑定了一大帮各自的小弟, 在国家利益的加持以及域外大国的干涉下,地缘政治、资源、 民族、宗教,盘根错节,这种冲突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最后,本文无任何诋毁任何宗教信仰之意,如有冒犯, 还请见谅。

全文完。

0 阅读:26

汧以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