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大饥荒数百万人遇难,是天灾还是人祸,与斯大林有何关系?

苏飞说国际 2023-02-06 22:14:02

「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而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对于苏联人民,特别是苏联农民来说,每一天都如同生活在地狱里。

「斯大林模式」的本质就是牺牲农民的利益,把农民的生命和财产当做苏联工业化的原料。

1932-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中总死亡人数大约为300万到600万之间,其中乌克兰人占91.3%,俄罗斯人占4.5%,犹太人占1.4%,波兰人占1.1%。

这场灾难让乌克兰人经历了巨大的情感和道德悲剧,幸存下来的人们一生都要遭受心理和生理创伤的折磨。

众所周知,乌克兰所处的这片土地曾是斯拉夫人的祖地,位于东欧平原之上,这里被乌拉尔山脉隔绝了北冰洋的寒风,还能吹到大西洋的暖气。

于是这片土地孕育出了占全球总量33%的黑土地,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地、苏联三大粮食产区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气候适宜、黑土地广袤的乌克兰为什么还会闹大饥荒呢?

1928年,苏联头号工业迷斯大林同志为了让苏联早日实现工业化,早日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高积累低消费的指令性发展模式。

很难去评价这种模式的对与错,如果站在国家层面,这种模式加速了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早日实现了转型升级,为日后的战争打下坚实的国防基础。

但如果站在苏联人民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对于国民来说无异于从人间走入地狱。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他们的工业化转型并没有让自己国家的国民感到痛苦,因为欧美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是靠几百年的海外殖民掠夺完成的。

他们实现国家工业化确实没苦到自己的国民,但苦了殖民地国家的人民。

因此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是在本国高积累,在殖民地低消费,一句话就是抢别人,富自己。

反观苏联呢,没有海外殖民地提供资本原始积累,又要快速的完成国家工业化,那资源从哪里呢?

从苏联农民手里来。

如果说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属于外向型积累,那苏联的资本原始积累则属于内向型。

一句话概括就是从农民手里拿,让国家富裕起来,国富民穷。

那么斯大林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让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一方面工农的上交量无限接近产出量,这是高积累;

另一方面抑制农民消费,最好是不消费,每天只干活不吃饭才好,饿死了就地埋,这是低消费。

让谁看到上面两个条件也会不服,说什么也得反他丫的,因此有了配套措施:

「高度指令性、军事化管理。」

不服就干掉,刀架脖子上逼着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最后出口卖掉积累的粮食,换来钱、技术、工业设备,快速发展,早日完成工业化。

这就是「斯大林模式」的基本逻辑,以剥削农民为手段,实现苏联工业化道路上的资本原始积累。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探讨乌克兰大饥荒发生的原因了。

前文说了,乌克兰是苏联三大粮食产区之一,在斯大林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之前,乌克兰农民的小日子过得还是很滋润的,养着鸡鸭牛马,种着一亩三分地,谈不上富裕但绝不会饿着肚子。

但莫斯科的一纸号令改变了一切。

斯大林不仅让大家把农具、余粮、牲畜等物资上缴充公,还让大家砸了自己的锅,组团去吃大锅饭,这谁乐意?

于是愤怒的乌克兰农民除了没砸自家锅,把农具全砸了,种子全烧了,甚至连鸡鸭牛马也宰了,不吃你的大锅饭,也别想着抢我的物资,乌克兰人民用强硬的态度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这样一来,集体农庄没搞成,当年乌克兰的农业产值还下降了23%。

斯大林是什么脾气?

想想日后嚣张不可一世的赫鲁晓夫在他老人家面前都是个弱鸡,大气都不敢喘的样子,斯大林能饶过乌克兰人民?

很快,震怒的斯大林把乌克兰的富农以及那些带头闹事的农民划成了阶级敌人,认为他们就是故意搞破坏,既然不想种地那就去西伯利亚开荒吧。

于是约80万乌克兰农民被流放到了荒凉的西伯利亚。

好巧不巧的是,1930到1932年间乌克兰又遇到了天灾,加上种子被烧了,农具被砸了,还要面对官方的强制征粮,乌克兰人民家里的余粮所剩无几。

但斯大林顾不了那么多了,他的国家工业化正在进行中,所需要的粮食远远不够,于是他从莫斯科派出征粮官赶赴乌克兰监督,并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乌克兰必须按照1932年的耕种面积计算粮食总量,征收770万吨粮食。」

要知道1932年乌克兰的粮食总产量已经从1930年的3290万吨下降到了1280万吨,除了要上交770万吨粮食外,乌克兰农民还要缴纳三种农业税:农产品税、农机税、农副产品税。

雪上加霜,饥寒交迫,人间地狱,不外如是。

至此,乌克兰大饥荒已成定局。

1932年8月,重返乌克兰的赫鲁晓夫亲眼目睹了让他永生难忘的灾难性场景,树皮、干草、甚至死去的动物都被缺粮的乌克兰人挖出来吃掉。

赫鲁晓夫实在看不下去了,鼓起勇气向莫斯科打去了求救报告,为乌克兰人民申请粮食救援。

他的报告很快得到了斯大林的批示,工业化的粮食都不够,没有粮食救他们,况且他们不缺粮,剩下的全是“三字真言”一类的辱骂性话语(乌克兰解密档案资料)。

赫鲁晓夫看着斯大林的批示浑身发抖,可又无可奈何,巅峰时期的“慈父”无人敢忤逆,赫鲁晓夫也不行,只能立正挨骂。

于是,乌克兰人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大饥荒彻底爆发。

据统计,1932年到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共造成约300万到600万人死亡。

那么乌克兰这次大饥荒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1928年乌克兰也遭受过一次天灾,粮食虽然减产但没有影响人民的温饱问题,两年后乌克兰粮食的总产量依然达到了3290万吨。

1930年2月,莫斯科一纸号令下来,强行推进农业集体化,后果就是农民砸毁农具、烧掉种子、杀掉牲畜,进行抵抗,之后便有了粮食减产。

到这时人民手中还有存粮,直到770万吨任务下达,征粮官上门征粮,乌克兰人民手中的存粮彻底清零。

而斯大林案头不仅有赫鲁晓夫一个人的关于饥荒的报告,可他拒绝承认饥荒的发生,拒绝采取任何援助措施。

最为可气的是,为了苏联的脸面,斯大林还要求封锁消息,不仅不承认饥荒的发生,还拒绝国际社会的援助请求。

死要面子活受罪,反正受罪的不是自己。

因此,这次大饥荒产生的原因人祸大于天灾。

0 阅读:20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