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屏幕吞噬的孩子失去了什么?

宝贝时光集 2025-04-03 10:55:16

学校放学后的一个下午,李女士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女儿小美用平板学习英语单词。

以前,李女士会陪在女儿身边,帮她查字典、解释单词含义,还会手把手地教她造句。

这样的辅导虽然辛苦,但当女儿终于掌握一个难词时,那种成就感和母女之间的互动是无法替代的。

但是现在,李女士点开手机上的AI辅导软件,几秒钟上传单词表后,系统已经生成带音标和翻译的表格。

小美只需要跟随软件提示一一学习单词,再用AI辅助造句。

李女士感到欣慰,不用再花太多时间在辅导作业上,还认为这样能提升女儿的学习效率。

可就在这时,客厅里传来咚的一声,小美的平板掉在地上,她没有像以前那样生气地捡起来,而是继续呆坐着,眼神空洞地看向屏幕。

李女士心里一颤,意识到自己可能错过了什么。

AI辅导:效率与效果的双刃剑

AI辅导无疑带来了效率上的提升。

只要拍照上传单词表,系统就能在几秒钟内生成带有音标和翻译的单词表。

孩子不再需要查字典,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以前需要花费半小时的学习任务。

甚至连造句有困难时,AI都能给出例句,还可以排版成学习卡片。

单词表太枯燥?

没问题,AI能生成关键词加图片的记忆闪卡。

AI还能编写短文,并附上问题做阅读理解,帮助巩固学习。

所有这一切,看起来行云流水,效率倍增,效果立竿见影,还完全免费。

李女士再也不需要担心小美有没有认真听讲或是否理解这些单词,因为AI似乎比她更有耐心、更精准。

但是,这种高效又免费的辅导方式,真的就没有漏洞吗?

内卷时代:AI在教育界风靡

在高效的背后,AI也在悄然改变我们教育的方式和孩子的成长环境。

不仅仅是单词表,从数学题到科学实验课,甚至历史与社会学领域,AI结合VR技术,让学生“穿越”历史,沉浸式体验重大事件。

许多学校开始大力推行AI辅助教育,认为这是提升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在印度,AI机器人Shalu能用47种语言教授6门学科;在美国,AI泳镜和智能泳衣帮助运动员优化训练计划,这些看似无处不在的应用确实让生活更加便捷。

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高度,也许并不是对AI的熟练掌握,而是“做人”。

真实世界中的技能:AI无法教会的东西

李女士开始反思:她以前会陪在女儿身边,讲解字词含义,听她慢慢造句。

虽然效率不高,但互动过程却充满了亲情和关爱。

如今,虽然AI能给出分析过程、生成结果、告诉孩子正确答案,却无法真正替代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实际动手操作的体验。

就像上次小美和她的小伙伴N一起玩乐高,他们先用AI画图软件生成战地图像,然后动手用乐高搭建设计。

这过程中,他们不断尝试拼接、拆解、再重组,有时会为设计争论但学会了妥协和协作。

这种玩中学的过程,是AI无法复制的。

家长教育新思路:关注孩子的人生技能

AI在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继续发展和深入,但我们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在这个科技时代找到教育孩子的新思路呢?

彼得·格雷在《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一书中提到,不应将玩耍和学习对立起来,而应该将它们看作相互促进的两个部分。

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认知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学会自己做决定、控制情绪和冲动、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这就涉及到家长的核心任务:相信孩子、支持却不干预,离开成人指导的目标,让孩子通过自由玩耍来掌控自己的生活,学习独立。

玩耍是孩子们从考试重压下解放出来,创造自我学习环境的关键。

结尾:在AI时代,人类温情的思考

李女士走到小美身边,引导她离开屏幕,抱着她聊起今天发生的事情。

她意识到,AI辅导虽然高效,却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真实互动。

未来的世界,技术会越来越先进,但最珍贵的仍是那些人类的温情和思考。

每一个孩子都不只是机器的接收者,更是独立的个体,需要理解和关爱。

或许,在这个AI时代,真正的竞争力不只是会使用AI,而是会“做人”,懂得在真实世界中玩耍、社交和建立情感连接。

这样,才不会被屏幕吞噬,才能在未来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0 阅读:1

宝贝时光集

简介:搜罗创意手工,激发孩子无限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