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半个月没有一粒米、半滴水,冷宫大门紧闭,所有人都以为她必死无疑。
可当太监战战兢兢地推开门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脱口而出:“你是神仙吗?”
她曾是皇帝宠爱的妃子,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被打入冷宫,彻底被遗忘。

更可怕的是,在这半个月里,无人送食、无人生问,冷宫成了她的绝境。
然而,她不仅活了下来,还让见到她的人惊恐万分,甚至传出了她“得道成仙”的传闻。
她究竟是谁?
初入宫墙,一朝得宠李氏,出身并不显赫。
父亲李遇春,不过是宫中的一名小吏,负责看管内库。
然而,造化弄人,李氏生得国色天香,举止得体,被选入宫中,成为了明熹宗朱由校的妃子。
入宫之初,李氏便凭借其聪慧机敏、温柔贤淑的性情,很快赢得了朱由校的宠爱。
朱由校虽为皇帝,却并非个英明果断之主。
他生性多疑,不爱理政,整日只知沉湎于享乐和工艺。
然而,面对李氏,他却能卸下心防,倾诉衷肠。

因为在朱由校眼中,李氏不仅相貌出众,更有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睿智和洞察力,让他由衷地折服和信赖。
当李氏诞下皇帝的次女怀宁公主时,喜不自胜的朱由校更是亲自为其册封"成妃"之号。
自此,李成妃在后宫之中,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她并未因此而骄矜自满。
相反,李成妃待人宽厚仁慈,在宫中结交了不少知心好友。
其中,最要好的便是范慧妃。
每当范慧妃遭遇不幸,李成妃总会来到她的身边,为她加油鼓劲、排忧解难。
两个女子在这豪华却冰冷的大宫中,以真挚的友谊,为彼此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
不测风云,初遭陷害谁料,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就在怀宁公主呱呱坠地几个月后,一场噩梦悄然而至。
小小的公主娇躯一日日羸弱下去,最终染病夭折。
偏生在此之前,京城还刚刚经历了一场大地震,百姓人心惶惶。
皇帝身边的大奸臣、权倾朝野的客氏,便借题发挥,在朱由校面前将这一切归咎于李成妃。
她信口开河,说李成妃定是犯了什么不祥之事,才会惹怒上天,酿成这般灾祸。
愚昧迷信的朱由校信以为真,一怒之下,竟将李成妃打入冷宫,不再过问。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们总是倾向于将灾难和不幸视为冥冥之中注定,而忽视了其背后真正的原因。
作为皇帝的乳母,早已掌控朝政的客氏,对皇帝有着近乎绝对的影响力。
她的一句话,就足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吉凶。
昔日恩宠,后宫孤寂昔日的风光无限,如今却只剩下一地凄凉。
李成妃被幽禁冷宫,度日如年。

每每想起惨死的幼女,想起昔日的好友,不禁悲从中来。
然而,她并未就此自暴自弃,而是努力保持着平和的心态,静静等待时机。
虽身陷囹圄,李成妃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她深知,在这残酷的后宫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唯有坚强地活下去,才有机会扭转乾坤。
她每日吟诗练字,修身养性,等待时机的到来。
四年之后,一个意外的机会,让李成妃重获新生。
此时的朱由校身边,宠妃们都已凋零。
张皇后体弱多病,任贵妃临产在即,无人能够侍奉左右。
夜深人静时,孤寂的皇帝终于再次想起了那个曾经的宠妃。
他来到冷宫,亲自将李成妃接了出来,重新授予恩宠。
恍如隔世,风云突变。
一朝恩宠,竟让李成妃死里逃生。

然而,她内心深知,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绝不能就此荒废。
她要为自己,也要为那些与她一样受尽欺凌的姐妹们伸张正义。
不忘旧恩,救助闺蜜重见天日之后,李成妃并未只顾自己享受,而是立即为昔日的好友奔走呼号。
她知道,范慧妃同样也被陷害,正在冷宫中备受煎熬。
于是,李成妃便软语相求,希望朱由校能够赦免好友。
她对皇帝说,范慧妃不过是遭人诬陷,并无过错。
如今自己得以重获宠爱,又怎能眼睁睁看着好友受苦而无动于衷?念在李氏的情分,皇帝应允了她的请求。
两位闺中密友,终于又再度重逢。
她们抱头痛哭,诉说着这些年的辛酸与不幸。

同时,她们也明白,这得来不易的自由,背后有着怎样的风险和代价。
然而,李成妃的仗义之举,再一次触怒了后宫那位实际的掌权者——客氏。
螳螂捕蝉,再入冷宫作为皇帝的乳母,客氏素来与太监魏忠贤狼狈为奸,把持朝政。
朱由校对二人言听计从,全然视若师长,不敢有丝毫违逆。
就连后宫嫔妃的生杀大权,也掌握在客氏的手中。
她若是妒忌谁,便会想方设法置其于死地。
更有甚者,连怀有身孕的妃子,也未能幸免。
史书曾记载,曾有位名叫裕妃的娇弱女子,就是在怀有身孕之时被客氏活活饿死在冷宫中,触目惊心。
在她看来,李成妃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和蔑视。

这一次,她铁了心要除掉这个眼中钉。
于是,客氏又一次对朱由校吹起了耳边风。
她信口雌黄,说李成妃此人心性骄纵跋扈,目无尊上,实在不堪为后宫表率。
皇帝听信谗言,动怒将李氏重新打入冷宫,不再过问。
愚昧的君主啊,你可曾想过,真正的威胁,其实正来自于你身边的那些"亲信"?你将多少无辜的生命,亲手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冷宫绝境,十五天不食不饮这一次,客氏下定决心要李成妃的性命。
她将其囚禁冷宫,不给饮食,还在四周布下重兵把守,生怕有人来送吃喝。
如此过了整整半月,客氏估摸着差不多了,便派太监前去收尸。
谁知,当沉重的宫门再次打开,众人皆大吃一惊:只见李成妃安然端坐,气定神闲,哪里有半分将死之人的模样?简直就像是神仙下凡,光彩照人。

太监将眼前的情形禀报给客氏,客氏也吓得魂飞魄散。
她素来迷信,立马以为是李成妃有神仙庇佑。
生怕再与其为敌会遭到报应,客氏只得恭恭敬敬地将人放了出来。
这位心狠手辣的女人,终究还是在自己一手构筑的恐惧中,品尝到了恐惧的滋味。
智慧过人,早有准备其实,李成妃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靠的并非什么神仙佛祖,而是她自己的聪明才智。
她早年在宫中时,就见识了客氏的嘴脸。
她明白,这个卑鄙无耻、心狠手辣之徒,迟早会加害于自己。
因此,李成妃早就在冷宫的角落里,偷偷藏匿了大量的干粮和清水。
如今,这些东西成了救命的法宝。

这份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和应变之策,让她免于客氏的毒手,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李成妃才能在冷宫中平安度过十五天,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出了冷宫后,李氏虽然免于一死,却也只能沦为低贱的宫女。
直到朱由校驾崩,其弟崇祯皇帝继位,这才为其平反,恢复名号。
然而这一切,对李成妃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她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好友,失去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曾经的恩宠,如今都化作了一抔黄土。
天妒红颜 ,芳华易逝然而已经太迟了。
那个聪慧美丽、侠肝义胆的李成妃,此时已是红颜迟暮。
经历了无数苦难折磨,李成妃最终未能善终,年仅33岁便香消玉殒。
然而,她的事迹,她的精神,却成为了后世女子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畏强权、坚守本心、勇敢向前。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她的故事,也将永远流传下去,温暖和鼓舞更多人的心灵。
正如她的名字"成妃"所蕴含的那样,李氏虽然出身不高,却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成就了一个传奇。
在那样一个动荡黑暗的时代,她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正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的一生,是一曲悲壮而又奋进不熄的生命赞歌,亘古不朽,永世闪光。
信息来源:《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天启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