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船的速度要用“节”而不是公里/小时?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4-10 17:07:18

速度是我们用来形容一个物体移动的快慢和方向,一般陆地上的速度比如汽车、高铁或飞机等等交通工具都是用公里每小时来表示。国际上的速度单位也是米每秒,比如表示风速等,它们都是属于国际常用的速度单位。

但是航行于水中的船就不一样,船却使用的另一套速度单位“节”,为什么唯独船使用的与陆地上的单位系统不一样?

其实不光是速度单位不一样,在大海里航行和陆地上的距离单位也不一样。陆地上用“公里”来表示距离,而大海中使用“海里”,国际上规定,一海里等于1.852公里,而“一节”就等于一海里每小时。

“节”的诞生

节最早诞生于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远航潮,那时候西方各国均开始自己的远洋航海行动,自此人类从分裂的大陆板块中连为一体。

当时的远洋帆船没有如今的电子设备记录航程和位置,航海钟也还没被发明,航行途中四周都是茫茫大海,没有任何参照物,水手们根本不知道船的航行速度。

后来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首先用一根长绳子,端头绑上一个浮标,航行时将浮标扔到水中跟着船的速度放绳子,然后根据一定时间内所放出绳子的长度来计算出船的航行速度。

再往后为了方便计算,水手们在绳子上相同距离的位置打上结,因此一根绳子就被均分为若干节,只要知道一定时间内的绳子节数,就能够快速知道船的航行速度了。后来被这个方法被广泛应用,最后就成为了船只的专用速度单位!

一节为什么等于一海里每小时?

一海里也就是1852米,那么为什么取了1852这个数字?如果一节等于一海里每小时,那用来抛绳计速的绳子岂不是有几公里长?

当然不是,这都是后来国际统一规定的单位及数字,最早的一节并没有如今这么长。

一海里的概念来自十八世纪,当时的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球状,因此经纬度度出现了,人们把地球一周分为360度,一度又分为60分,一分分为60秒。

因经纬度在航行中对船只的定位有着重要的联系,于是在1929年的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上,人们把地球赤道子午线上纬度一分的长度作为一海里,也就是1852米。

后来在1948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规定了一节等于一海里(1852米)每小时,我国也一直沿用这个标准至今。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