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它外号斧头山,一直以来在我心里,那可是保护大熊猫、搞科研的重要地方之一。

但最近我瞅了瞅,目前公布2025年的预算,好家伙,和我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样!
想查斧头山的预算很简单,搜成都公园管理局就行,2025年,它的预算有4.7亿。
刚看到这数字,我心想这么多钱,肯定大把都花在大熊猫身上吧?
结果仔细一研究,花在大熊猫身上的钱真没多少。

先看工作安排,加强饲养管理、防控疾病还有建设队伍,这确实是基地该干的,没毛病。
但还有要提升游客体验,争5A景区称号,还有加大宣传、完善旅游设施,这和保护大熊猫能有多大关系啊?还给了这么多预算~
我实在想不明白。

再看看预算支出数据,园区维护费差不多980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从预算支出的具体数据来看,园区维护费差不多9800万,具体用途可以看截图。

再对比用于240多只大熊猫和180余只小熊猫饲养繁育、丰容、劳保、设备疾病防护的2500万,差太多了。
按这数据算,一只大熊猫一年饲养费也就十万左右,一个月才一万!
就这点钱,真能把咱们宝贝花花养好吗?我严重怀疑大熊猫的生活质量,还有这资金分配是不是合理。

观光车服务2000万、大熊猫公园教育展示2000万、旅游配套服务1100万……
处处透露着“游客至上”。

我记得成都基地的车子都挺新的呀,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在这上面吗?
我是真不太懂,但旅游相关投入占比大这事儿,谁都能看出来。


还有,文件里说扩建内容是增加园区游客服务站和卫生间厕位数量。我的天,现在都已经很完善了,还要增加,真的是把游客至上贯彻到底
斧头山现在的厕所就特别好,第一次去的人都能被惊艳到,洗手有热水,洗手液、擦手纸啥都有,又干净又高级。
可一和大熊猫保护资源分配对比,这差距也太大了吧!现在斧头山的厕所硬件设施就非常出色,第一次去的人都会被惊艳到,洗手有热水,洗手液、擦手纸一应俱全,干净又高级。
不过,和大熊猫保护资源分配一对比,资源倾斜就显得太明显了。

一直以来,咱们都觉得成都大熊猫基地是搞科研、保护大熊猫的。但就看现在这预算安排和工作重点,旅游开发的倾向太明显了。
从长远来说,旅游开发确实能赚钱,理论上这些钱能用来保护大熊猫。
可要是太侧重旅游,把保护和科研给忽视了,那可就主次颠倒了
毕竟大熊猫是珍稀物种,保护它们的生存、繁衍,研究它们的习性、生态,这才是基地最核心的任务啊!

家人们,你们对成都大熊猫基地这样的预算分配和工作重点怎么看?
是支持它大力搞旅游开发,还是觉得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大熊猫保护上呢?
赶紧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