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年于历史长河不过一瞬,对新中国地质事业而言,却是一座不朽丰碑,铭刻着地质人的拼搏与奉献。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地质机构,西南地质调查所于1950年在重庆开启了地质探索征程,并在传承与创新中,为新中国地质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949年11月30日党中央作出开发大西南决策后,邓小平同志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导,同步推进资源开发。为破解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他亲自部署寻访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原国民党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多轮会谈成功动员其出山。1950年1月,邓小平批准黄汲清拟订的“西南地质调查所简章草案”,指定其为筹办负责人。经过两个多月筹备,西南地质调查所于4月1日正式成立,黄汲清任首任所长。该所成为新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系统化地质机构,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1952年随着中央地质部成立,该所升格为西南地质局,标志着我国地质工作体系正式迈入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

西南地质调查所旧址
全国一半以上地质学家云集于此
西南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便汇聚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地质学家,堪称当时中国地质学界的“全明星阵容”。工业的基础是矿业,工业品的原材料是矿产品。彼时,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大量矿产资源为工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作坚实支撑。黄汲清以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将原四川地质调查所所长常隆庆、原贵州地质调查所所长乐森璕、原云南地质调查所所长邓玉书和原西康地质所所长崔克信等一大批高级地质人才邀请到重庆,分散于西南各省的地质人员也迅速集结,西南地质调查所的力量得以充实壮大。
西南地质调查所正式成立后,积极整合资源,先后接管合并大小共6个单位。创立伊始,该所勇挑重担,承担了铁矿调查、钻探和工程地质工作十余处任务。在刘岱峰等支持下全面开展矿产勘查:探明中梁山煤矿、綦江铁矿、江津锰矿、乐山地区铁矿、彭山铁矿等战略资源,其中中梁山煤矿持续保障重庆能源供应超半世纪;完成贵州省六盘水市观音山矿区勘探,奠定六盘水"中国西南煤海"基础;实施的四川油气普查有力反击"中国贫油论",为后续石油开发奠定科学依据。同时承担苏联援建九龙坡电厂等重大工程地质勘测,为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的基础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基础地质领域,该所实现西南地区1:100万地质填图、系统资源调查、地质数据库建设三大开创性突破,构建起区域地质科学体系。人才培养方面,通过钻探训练班、勘探干部学校等年均培养千名技术骨干,1956年职工规模达4000余人,成为全国最大地质人才基地,为新中国地质事业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黄汲清工作照
地质大家在重庆的引领和开创
西南地质调查所首任所长黄汲清(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博士),早年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和多旋回构造运动说,突破西方"中国贫油论"桎梏。他绘制中国首张石油预测图,精准圈定多个潜力油田区域。担任西南地质机构负责人期间,他带队完成多项关键勘探,其理论直接指导大庆油田等重大发现,使我国1960年代实现石油自给,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
李四光1944年随中央研究院地质所迁至重庆,在此完善"地质力学"理论体系,1945年在重庆大学系统讲授该理论。他参与创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任监事长,该组织在周恩来支持下成为团结科技界的重要平台,为西南地质调查所人才储备与科研协作奠定基础。两位地质巨匠的理论创新与组织建设,共同构筑起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基石。
重庆地矿局传承薪火找矿报国
1956年9月,地质部指示“撤销大区地质局,建立省地质局”,西南地质局光荣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自那以后,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重庆市地矿局及其下属地质队伍,传承着西南地质调查所精湛的专业技能、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巴山渝水间踏出坚实奋进轨迹。
1985年南江地质队凭借成昆铁路复杂山区修建技术,与"两弹"项目同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展现顶尖工程技术实力。
2004年205地质队建成西部首座年产吨金露天矿山——九寨沟马脑壳金矿。
2007年208地质队创新红层找水技术,解决60万人饮水难题。
2013年205地质队探明亚洲最大锶矿(2500万吨),奠定重庆锶矿基地地位。
2016年607地质队突破重庆锰矿勘探瓶颈,改写区域矿床历史。2020-2022年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十大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累计守护数万群众生命安全。
2021年136地质队"煤炭地下原位燃烧采热技术"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大奖,引领能源低碳革命。
2023年川东南队发现世界最大碳酸钡矿(1.4亿吨),并助力新疆火烧云铅锌矿跃居国内之首;2024年107地质队在国内发现大型铝土矿,在非洲探获超大型铌钽矿。
2023年聘任毛景文、殷跃平两位院士领衔专家委员会,当选全国顶尖产学研平台理事长单位,208队发布首部古生物行业国标。
2023年川东南队发现世界最大碳酸钡矿(1.4亿吨),并助力新疆火烧云铅锌矿跃居国内之首。
2024年107地质队在国内发现大型铝土矿,在非洲探获超大型铌钽矿。
2024年成立全国首个AI地矿研究院,开启地矿领域智能化新纪元。全系统通过建立地灾防治一线临时党支部等创新机制,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地矿局近年来年均派驻360余名地质工程师驻守全市区县,累计完成8457次地灾应急处置,成功预警处置105起灾情,避免1800余人伤亡及近百亿元财产损失,其防治成效获殷跃平院士"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度评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市地矿局以传承为基,以创新为翼,聚焦地质矿产勘查开发主业,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培育地矿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局属事业单位向科研型事业单位转型发展,努力为重庆“六区一高地”建设贡献地矿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地质事业发展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75年栉风沐雨,75年薪火相传。回顾西南地质调查所75载光辉历程,不仅是对往昔奋斗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向着未来宏伟蓝图的激昂展望。其辉煌过往,是一部镌刻着拼搏与奉献的壮丽史诗,时刻激励着新时代的地质工作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广大地质工作者必将传承先辈们的精神火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用智慧与汗水续写地质事业的崭新篇章,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市地矿局办公室 供稿)